《人生》续集魏清海《变》第四十一章

“一个人如果要成功,遗产为零、人品第一、学习第二、能干第三、智慧第四。”巧珍时常用这样的话教育儿女。

《人生》续集魏清海《变》第四十一章

受刘巧珍言传身教的影响,儿子马铮也很争气,在全省检察系统成绩突出,调到了省里工作,还被任命为副处长。这天,巧珍打扮得格外耀眼,中午在老家的二层小楼里,摆酒请客,庆祝儿子高升,儿子升了官出了名,连祖宗家族也都光彩,巧珍当人大代表时也不如儿子这回挣的面子大。楼上楼下一共摆三十来桌,县四大班子领导也慕名而来。

席间,巧珍兴致勃勃地给高加林打手机,坐在沙发上,一直很高兴地动来动去,还无缘无故地责怪道:

“加林,往后你要多加管教马铮,让你操心了。”

“现在的年轻人,思想活跃,他们有自己的处理方式,用不着多费心。”听到对方杂乱的声音,高加林解释说。

“说是这样说,你还要多管教。”巧珍一会儿发脾气,一会儿不知为什么脸上的表情变得那么甜,甜得像冰糖。

“人生的追求应该像你一样,只能进不能退。”

“希望他是个有责任的孩子,将来为社会出一份力量。”

“您知道吗,巧珍?”高加林突然对她说,脸上写满了笑容,“这么小的孩子就懂得一大堆道理,你就等着享福吧!”

“什么享福?我根本就不知道享福?”巧珍突然眼珠子一转,大笑起来。

“所以啊,我也高兴!”高加林很不客气地说,突然,他自己也大笑起来,脸上带着愉快的神情,“他是个懂事的孩子,的确如此!”

巧珍仔细地听着,很懂得他话中的意义。巧珍依然在笑;从沙发上挺直身体,带几乎玩笑的态度,她发出这样一个问句:

“这孩子将来要被您宠坏的!”

“不会的。”高加林忍不住又笑了。他突然站了起来,像是已经决定了主意,满脸庄严地说:“我的想法很简单。只要正派做人,踏实工作,我们还用操心嘛!你心知肚明,像这样努力、本分的孩子是不多见的。”

“高老师,夸谁呢?”正说话间,恰巧被前来探望的马铮听见。

高加林挥手示意让马铮坐下,又呵呵笑了,看着坐在一旁的马铮,继续对巧珍说:“这几年马铮干的不错,不到四年时间就调到省里,就足以说明他有能力,你就别操心了,你有个好儿子。”

“一个有上进心的人还应当虚心听取他人的批评和意见。”马铮接过电话,脸上也带着愉快的神情对母亲巧珍说。

“别给我耍贫嘴,要多听您高叔叔的话!”巧珍俨然是在下命令。

一个自信的微笑又浮上马峥的嘴唇,似乎不屑多辩,赶快抢先说:

“妈妈,我知道了。”

高加林挂断电话后,两个人对看了一眼,都没有开口。马峥显得很平静,他的眼睛里依然有那么一股神秘的东西似乎不被觉察,那是从马峥的眼神里流露出来的。

俩人在近十分钟里说了一些其它事。说着说着,高加林声音里带有不自在。他不知道应该怎样开始他的问话,而马峥虚无缥缈的眼睛始终不看他一眼。好半响,他才勉强找出话头来:

“你最近有没有关注房地产的事?”

马峥淡然一笑,放下手中的水果刀,目光灼灼地对着高加林看,似乎在说:“房价猛涨,很少关注,有些事情永远难以预料。”

“这小子嘴真紧,居然还瞒着我?难道说他不知道实情?”高加林这样想,忽然感到局促不安起来。他诧异地转过身去,看见马峥惘然站在窗前,也在沉思着。莫非马峥要抖露实情了。转念高加林又一想,先不急,看看马峥耍什么心计!

“你小子也学会油嘴滑舌啦!”

其实,马铮正在参与调查一项跟房地产有关的非法融资案件,因为必须保密,的确不敢泄露半点实情,嘴边浮起一个哭笑:

“可怜啊!我现在的工资,离买房还远着呢!”

高加林抿嘴笑了笑,他的一对眼睛阴凄凄地望着他,是在向他逼问:“你爸妈还会叫你没地方住?我是说,这几天看新闻,瑞达集团的老总,就是你张叔的大舅哥,好像失踪了。据说,跟房地产非法集资有关,不知道是真的假的。”

马铮看了高加林一眼,淡淡一笑,反问:

“怎么,高老师也准备加入炒房大军了?”

“你小子别瞎扯,问你正事呢,你张叔的大舅哥是不是跑了?”这想法像闪电般在高加林脑子里忽地一闪。

“不知道。”

马铮回答得干净利索,不知为什么突然眯缝起眼睛,带着明显的作做神情看了看他,好像还对高加林眨了眨眼。

“我感觉到你知道内情,你在故意说谎!”

“真的不知道,骗您我是小狗!”马峥边说边用手比划着。

“您小子现在就在骗我?”高加林暗自想。

“不骗我就好,算您小子有良心。”

“我什么时候骗过您?”马峥露出神秘地眼神望着他说。

“现在。”

马峥沉默了,仿佛在思考。

“哈哈,高老师,您在诈我!”马峥故意装作如无其事的样子,竭力让声音发抖,“我敢吗?我敢吗?您借给我十个胆我也不敢!”

“我现在神志清醒地相信您,”高加林客客气气地说,“您怎么这样粗心呢,这么大的案子您居然一点不知!”

“一点儿不知。”马峥摇着头说,“我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肯定知道!”

高加林瞪了他一眼,突然改变了语气,说:

“我现在只忙工作,不参与那些炒房活动,倒是你们年轻人可是不容易呀!就你的那点工资,要是没父母帮衬着,还不知道有没有地方住呢。”

“每一个人成长的环境不一样,人生的酸甜苦辣应当自己尝一尝,尝试才是人生嘛。”马铮笑着争辩说。

“大不了回家种咱那一亩三分地,过着消遣自在的日子。”高明明轻轻一笑,撇着嘴说。

马铮笑着看看她,“你是非农业户口,没地。”高明明听了,撅着小嘴直嚷不公平。

高加林听到娃娃这么说,心里一时不是滋味儿。当年,她的父辈用尽全力,才能摆脱当农民的命运,没想到才短短的二十多年,这些年轻的孩子竟然生出了回到土地上的念头。不知道是该感到高兴,还是该感到悲哀。

马铮走后不久,张克南和马玉霞急急忙忙来到家中,脸上布满乌云。他们见了高加林,都有些话难以启齿。等明明和平洋到书房去学习,淑芬陪着婆婆去买菜,马玉霞才拉拉张克南的衣袖子,张克南脸有些发红地问高加林,“我们来想求你点事儿,你得搁在心上!”

高加林搁下笔,看着脸色苍白的马玉霞,心中不免为之一颤。那一刻,马玉霞正转脸看着张克南,像是扔去什么东西似的,忽然向高加林发问:“我哥哥的事,不知道你听说了没有?具体咋回事儿我不清楚,但我相信哥哥是个敢作敢当的汉子。我想,要是不太麻烦的话,能不能跟马铮说说,我哥绝对不会做出违法的事!”

“集资数目大吗?”高加林用完全不同的另一种语气笑着问。

高加林突然的提问,让克南一时无从说起,沉思了一会说:

“可能大吧。”

“这可是要命啊!”各种想法在高加林的脑子里飞速旋转着像旋风一样。

“这有什么好奇的?房地产公司不都是这样干的,集集资,一个普通的社会问题嘛!”张克南随意地说。

高加林凝神注视着张克南,他被气得脸色煞白,用完全不同的另一种语气非常生气地说:

“克南,你搞的啥集资活动,是违法的事你知道不知道?再说,你们违法集资的数目巨大,你比我更清醒。”

一句话,如同五雷轰顶,让张克南无返手之力。他点燃起一支烟,猛地吸了两口,坐在那里沉思。

“违什么法?”张克南发呆一会,没头没脑地问。

“这种叫非法集资。”高加林痛心地说,“非法集资,知不知道?就是以高利息吸收民间资金,这是违法的事。”

马玉霞半天没清醒过来,原来本是为哥哥求情的,没想到节外生枝,一场大的灾难快要落到自己的头上,总会出现许多出乎意料之事。马玉霞这才清醒,这起非法集资,自己也会被无辜的牵扯进去。

片刻,张克南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辞职下海这些年来,自认没有一天不秉公守法,诚实守信,只要是与东方集团有合作关系的人,无不知道,与他张克南打交道——放心。可是,高加林却冷不丁地说自己违法,这无异于一声惊雷在他脑子里轰隆隆地炸开。是的,虽然房地产业他是不善经营,但不能因为把融资来的资金都交给大舅哥管理,就平白无故对他判刑啊。更何况,大舅哥也不过就是囤地囤房搞集资,这年头那个房地产商没干过,这不是行业的“潜规则”吗?只不过还没有形成明文规定罢了。

猛然间,张克南迷惑了、恐慌了……

高加林认真地告诉张克南,为什么目前司法机关没有对你下手,这是明摆的事情,待你妻哥的事情查明真相后,然后查清你的问题,也为时不晚。再说,你非法集资的事情,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侦查人员不费吹非之力,一查便清。

“加林,这事该咋办?我已经束手无策了,你能想个啥法子吗?”克南面无表情地说。

马玉霞也急切地恳求,两人脸上都阴沉下来,露出干巴巴的眼神,很恳切地说:

“加林,你真得想想办法补救呀!”

高加林手指捏着烟,眼看都快燃到指头了,依然沉默不语。张克南跟他交往时间长,铁杆朋友,见他犹豫也不好多说什么。马玉霞见他俩人都不开口,以为是高加林不愿意,急忙从包里取出一条好烟来,露出人民币的一角,“高老师,您就帮帮忙吧?我相信,只要检查组认真调查,肯定能发现我哥是清白的!更何况,马铮这孩子还年轻,做事没经验,也需要您的指导啊!今天临来时,我跟克南也去找巧珍,她们也说马铮这孩子最听您的话了。”说着,顺着玻璃茶几,把烟推到高加林面前。

“现在不是说你哥的事,克南也是自身难保了?”

望着桌子上包装精美的香烟,高加林扔掉手里烟头,推回二人面前,对张克南说:“别这样,要是你们这样看我,这忙我也不帮了。放心吧!你们的话我一定带到,究竟效果如何真不是我能管得了的。”顿了顿,又问:“最近生意还好吧?”

张克南点头回答:“还好。效益一直在攀升。”

高加林看着张克南经过了这么多年商场的洗礼,胖了,皱纹也多了,撑起这么一片产业着实不容易。张克南哪里知道,这起非法集资案的重要人物就是他。

天上没有云,深蓝色的夜幕上布满了星星。月光撒下来,城市显得格外明亮。夜深人静之时,高加林仍在低头沉思,张克南这起非法集资案能牵扯多少人?能判刑多少年?想着想着,高加林自言自语道,“张克南呀!张克南!这么大的事情你为啥不吭声呢?你为啥不给自己留条后路呢?”

晚上十一点钟了,高加林脑海里一片空白,仍然在抽着闷烟,也不睡觉。赵淑芬还以为他在构思呢。过了两个小时,高加林仍然没有睡意,赵淑芬便催着他休息。

“知道啦!”高加林的声音很沉重。

蓦然,一阵巨响,地为之震惊,接着是风,接着就是豆子一样大小的雨点噼里啪啦砸了下来。一个小时过后,雷走远了,风变弱了,可豆子一样大的雨点依然下个不停。

第二天一早,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刚刚睡着的高加林,赵淑芬披上衣服,开门一看是马铮。马铮这么早来肯定有事,赵淑芬在心里直犯嘀咕。

“高老师呢?” 马铮急急忙忙地问。

加林一听是马铮,赶忙招呼他进卧室来。“小子,大清早拉着个长脸,有啥事不能打电话?”高加林坐在床边边穿衣服边问。

“出大事了!”

马铮喘了一口气,忧郁着说:“昨夜,专案组的领导说,张克南非法集资的案子,经过周密调查,现在彻底查清,不久就要把人抓捕归案了。”

“案件是大是小?有没有挽回的可能?”高加林皱着眉头,眼珠一转,吃惊地问。

“大!全省第一大房地产非法集资案,省里专门成立了督办组。”

高加林心里清楚,张克南的案子是因为张克南不懂法造成的。改革开放时期的企业家,思想变的快,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不知深浅。同时,他也是民间资本向社会资本转移时期法律缺失的受害者。

卧室里传出的声音,赵淑芬站在客厅听得一清二楚。她不顾一切推门进去,脸色非常紧张,嘴唇上在颤抖,郑重地说了这么几句:

“马铮,这下你得好好的帮助你张叔叔!这些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是关系到他身边朋友的名誉!”赵淑芬说。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谁也救不了他。”马铮也露出无奈的表情。

“糊涂?您怎么跟名誉扯到一起?”

高加林冷冷地回答,翻起眼睛看她。赵淑芬不说话了,脸色也青了,眼光有点儿发红,嘴巴闭得紧紧的。

“要论起名誉,张克南叔叔当之无愧!”马铮望了望高加林,深感惋惜,“张叔叔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不仅是企业家的榜样,也是很多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高加林干笑了一声,惘然点头,似乎在咀嚼这句话。

停顿了一会,马铮又说:“你看,他的东方食品集团本来干的有声有色,在全省至今还是排头兵,因张叔不懂得房地产行业,把非法集资的八亿多万元直接扔进去。因管理不善,员工贪污,大笔巨额资金流失过多,最终入不敷出。不仅东方集团步履艰难,而且其它几个子公司也几乎没有流动资金可以周转了。”

听了马铮的一席话,高加林赵淑芬两口子伤心地点头,这时他们的心也被掏空了。

马铮走后,加林急忙拨通张克南的手机,他仍然说没有什么事,一切安然无恙。

第二天,太阳渐渐升起,高加林起床后,打开电视看早新闻。忽然,屏幕上出现张克南的画面,赵淑芬在厨房也听到动静,束着围裙掂着勺子跑出来看,正是报道张克南非法集资八亿多元,被逮捕的整个场面情景。赵淑芬叹口气,抹了抹眼角上的泪,准备回厨房时瞥眼看见高加林双手捂着脸,无力地靠在沙发上,无声抽泣着,眼泪顺着指缝淌了出来,一滴一滴的滑落在沙发上,所有的执著在这一刻都显得如此脆弱。

下午,高加林正准备出门,一开门正巧碰见马铮。为了张克南的事,高加林仍然处于烦恼之中,自己着实无能力帮助。

“你猜猜谁来啦?”马铮笑容满面地说。

“不知道?”高加林生硬地说。此时高加林见到马铮,一句话也不想多说。

“高老师,不欢迎呀?”刘巧珍响亮的声音让高加林听的清清楚楚。她的到来,无疑又给高加林心里添堵。但是,刘巧珍那里知道,这件事儿子是办不成的?

刘巧珍还是第一次到高加林的家,一进屋,只见洁白的墙、华丽的灯、红木的餐桌,四十多平方米的客厅显得格外宽敞。

落座后,巧珍不分青红皂白,劈头盖脑冲着儿子马铮大声嚷道:

“你说这个不争气的儿子,非要气死我不可?”

刘巧珍猛然一说,让高加林丈二和尚模不着头脑,赵淑芬也急忙端茶倒水,好声好气地哄劝:

“行啦!刘董事长,什么事能让你恁操心?”

“还不是他张克南叔叔的案子,这些天快把刘巧珍急疯了。”马拴也忙着插话说。

一提起张克南,刘巧珍就忍不住大声埋怨,学着马铮的腔调说:“张克南的非法集资案子,省里领导非常重视,牵扯面广,案子大,谁也动不了手脚。这就是马检察官的态度。你这个没心没肺的儿子。”

“这个案子也真的不好找人活动。”高加林忙解释说。

“高老师说得对。省里领导都很重视,我只是个‘小不点’,这个案子谁也帮不了。”马铮一句话硬邦邦的扔给了高加林,他也无言应答。

“不管怎么说,你叔叔的案子,你还是要说服专案组宽大处理。”刘巧珍还在逼马铮,对着儿子,她不想讲什么门面话。这些天,一想起来当初猪病,张克南悄悄帮助,心里就觉得对不起人家。更何况,马铮还参与审理这个案子,更让她觉得没脸去见马玉霞。

对于母亲的苦楚,马铮也十分明白,但人情是人情,法律是法律。没有任何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即使是母亲说情,也没有回旋余地。

高加林看着他们母子就要闹僵,夫妻合力劝了巧珍几句。巧珍心里知道没有回天之术,叹了几口气。不管怎么说,心里再难受也只能回去再说。

当夜,高加林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脑海里净是这些年张克南奋斗的历程:“克南啊,克南,你怎么走到这一步呢?”思绪万千,高加林长叹了一口气,“金钱啊,你这杀人不见血的刀,它可以把你的幸福变为痛苦,也可以把你的痛苦变为幸福。金钱没有品性,但它会赋予人一种品性;对金钱的节制,可以使一个人变得高贵;对金钱的贪婪,可以让一个人变得卑贱。”

人生里面总是有所缺少,你得到什么,也就失去什么,重要的是应该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追两只兔子的人,难免会一无所获。一百三十六本荣誉证书,记录着张克南光荣的历史……二零一一年元月,年近五十五岁的张克南被办案人员堵在了办公楼下的电梯门口。短暂的诧异闪过面庞,张克南只说了一句“我知道了”,便跟办案人员上了车。

张克南在审讯期间,李萍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东一头西一头,不停的托关系找熟人,盼着克南能躲过这一劫。加林目睹李萍那急切的心情,无论怎样也劝不动她,李萍对克南的这份情分是用金钱也买不着的。

“虽然在这件事情上他没有把握住自己,但从跟张克南的接触中,从讯问和当庭的表述、退款等案件审理环节来看,能感觉出他还是一个比较踏实本分的人。”负责此案的办案人员也为张克南感到惋惜,“除了这件事,可以说张克南确实是一个能与那些证书相称的人。”

“张克南对于这件事情后悔莫及,他现在最害怕自己的父母知道这件事,害怕七八十岁的老父母承受不了这件事的打击。”张克南的辩护律师说。

“对业务不熟悉,又不管不问,过度信任办事人员也是本案所反映出的另一问题。”办案人员也认为,如果企业监管时有漏洞可钻,员工贪污的动机就会大大增加。

经过将近一年的辛苦努力,专案组终于扛住了各种困难,搜集到大量坚实的证据,正式对瑞达集团前董事长夫妇,东方集团前董事长张克南提起公诉。

历时一年的瑞达集团非法集资案将近尾声,涉案的张克南也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

案件结束的那天,高加林正在办公室里上网浏览新闻。看到对张克南的判决,所有的等待在这一刻都显得无比空虚,他沉默了。随即,关上电脑独自一人走出大院,沿着护城河一路向南走去。微风吹来,河边杨柳枝轻轻随风飘荡,河面上,波纹一波接一波地撞击着河岸。河对岸,就是那一望无际光泽照人的绿色田野。

李萍得知张克南被判刑后,睡了几天,滴水不沾,忧伤着脸。没几天,李萍仍然在公司里忙上忙下,操持着公司的经营业务。

时间久了,李萍悟出一个道理,便随手写在日记中:“奉劝那些为钱而奋斗的人,钱是生活的一部分,但生活不是钱的一部分。世界总是一样的,只是每个人的心情和遭遇迥然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