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博物館:一座城市最該亮出的名片

善博物館:一座城市最該亮出的名片

這些年圍繞著我提出的鄉土精神五脈:國脈、文脈、善脈、祖脈、地脈(具體內容可以見我之前的文章),幫助全國建立了上百座各類揚善的場館,但一直沒有為善博物館寫一篇文章,越是珍愛的題材越是戰戰兢兢,越是不敢動筆,生怕寫差了褻瀆了摯愛,總想多想一些、多看一些、多做一些之後再寫。

善博物館:一座城市最該亮出的名片

這次提筆為善博物館寫篇文章的緣由,一是作為一個在民間推動揚善事業的從業者為這份事業吶喊,二是再一次被潮汕地區建立首座地方慈善博物館的行動所鼓舞。是時候大聲地說出來了,儘管在這個以市場經濟、重商主義為主要驅動力的現代社會,揚善顯得特別另類,甚至令人生厭,還不時被扣以清高、虛偽的帽子。

善博物館:一座城市最該亮出的名片

但隨著社會矛盾的不斷加劇,以及願意行善的人士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一個揚善的社會氛圍對社會穩定互信、民眾精神富裕、經濟可持續發展、市場交易成本下降、國家長治久安等都有著不可或缺、也不可替代的作用。


慈善已經不再是商業的附屬,商業和善業成為了兩個獨立且平等的人類事業,商業讓經濟更繁榮、科技更進步,追求著更快、更高、更強的目標。善業讓社會更和諧、人心更安定,追求著更穩、更久、更正的目標。

商業為善業提供更豐富的物質基礎——持續行善,善業為商業提供更安定的社會環境——持續掙錢,商業和善業在政府搭建的治理平臺下,互幫互助、相互融合。這符合中國儒商文明中的“義利並重、德財配位”的傳統,甚至還有“以義為先”的訓條強調義和善的優先價值。當社會形成政府、商業、善業三駕馬車並行,三者自成體系、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局面,社會的結構性穩定框架也就搭建好了

善博物館:一座城市最該亮出的名片

回首我國在過去幾十年的經濟社會發展歷程,不得不為揚善事業感到委屈而吶喊,商業和善業並沒有很好的協同發展,以至於社會出現了太多有違天道、背離人倫的醜聞,扶老太太被訛、“好人”一詞被玩壞、“慈善”成為藏汙納垢的代名詞。幾乎從來沒有哪個時代像現在一樣呼喚“營善環境”的改善,沒有營善環境的改善,一味地強調“營商環境”,就好比一個蹩足的巨人,只是強調營商環境,無異於南轅北轍。試想一個地區民風黑惡、社會墮落,又有誰敢去投資興業呢?

這些年,我和團隊走訪了數以千計的古村、鄉村,去尋找鄉土社會得以繁榮延續的密碼,最終我們發現無論是物質文化遺產、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幾乎都在傳遞著“揚善”的精神。先輩們用忠烈祠揚保家衛國的英雄之善;用孔廟、文廟、文筆峰、文昌閣揚家國擔當的國士之善;用祠堂、族譜、鄉規民約揚慎終追遠之善;用鄉賢祠揚造福桑梓、心繫故土之善;用山神廟、土地廟等揚熱愛自然之善。每次進入鄉村,總能在最不起眼的鄉村角落裡,發現最樸實的農村留下那些直指人心的揚善訓條。

“日望長途莫待身疲方駐足、現成美舉凡逢積德永樂施”,“惟善是馨”、“急公好義”、“樂善好施”等等對聯、匾額幾乎無處不在地遍佈於古村落中。他們在無聲地揚善,想告訴後世這是國家繁榮、文化昌盛、社會和諧的底層密碼。

善博物館:一座城市最該亮出的名片

這幾十年,我們修了很多的高樓、商場、政府大樓、高鐵、機場,可我們漏掉了人心安寧的揚善場所的建設。我們也建立了各種各樣五花八門、挖空心思的文化館、博物館,連剪刀、麻將、修腳都有了自己的博物館,可就是鮮見善博物館。


在善博物館面前,其他博物館甚至不過是爭寵鬥豔的丫頭,玩弄著花拳繡腿、顯擺著奇技淫巧。善博物館才應該是城市最應該亮出的名片,它才是博物館裡皇冠上的珍珠。如果把這些博物館進行分類,善博物館是人心所向的博物館,提供的是人心之寧靜、幸福之大道。其他器物型博物館更多是眼欲所向的博物館,提供的是肉眼之歡愉、慾望之新奇。

所以,我很不明白,當下的公共文化建設中,為何對善如此難以啟齒?公共文化審美又將人民引向何方?利己使人寬裕,利他使人心安。我國僅有的一處由民政部主辦的慈善博物館卻只能偏安於南通這個三線城市,中華傳統文明中最突出的“義”和“善”居然在巨大土地財政豐收下的北上廣深,無立錐之地,甚至連各大省會城市也讓“善”無安身之地

善博物館:一座城市最該亮出的名片

這又何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復興?北上廣深不建慈善博物館,實乃時代之恥辱、民眾之不幸,讓善無安身之所,終遭天譴。這些年,我們只能在最不起眼的鄉村,讓最不起眼的農民和我們一起建立起他們熱捧的善的道場。自上而下的價值取向和自下而上的價值取向分野如此之盛,又何來共建共治共享?

最近一則潮汕慈善博物館成立的消息讓我無比鼓舞,國內第一處政府主導的地方性慈善博物館建立,“善”字被請回來作為地方精神被人們供奉、淨人心塵埃、保一方心安,真心感恩潮汕這一首開先河的善舉,其他的城市、尤其那些除了說自己有錢之外別無他長的城市,請把“善”請回來,他才是一座城市最拿得出手的名片。

善博物館:一座城市最該亮出的名片

每座城市興建自己的慈善博物館,講好本地善的故事,只是這一地區營善環境改善的一部分,但是最立竿見影的一步。希望更多城市能用好這一步棋,不論對社會善治、招商引資都有巨大的意義。古村之友和我本人都可義務地幫助各地開展揚善的工作,系統的營善環境改善,除了建立博物館之外,還有一系列線上線下的軟機制建設,這部分內容我以後專門來論述,讓天下沒有難做的善事、讓天下無不揚善之人,這應該是政府和社會的共同心願。

近期,我們也在幫助浙江、山西等個別開明的地市,籌劃他們的善博物館,有其他城市需要這些思路和方案,我們可義務提供給大家。

讓天下沒有難做的善事、讓天下無不揚善之人。商業與善業共舞、經濟與社會協調

古村之友&愛鄉寶 湯敏

2020年8月2日


作者簡介

湯敏

古村之友創始人/理事長

愛鄉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浙江財經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副理事長

北京大學人文地理學碩士

長江商學院EMBA第30期學員

善博物館:一座城市最該亮出的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