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高收益,又不想盯盤,還要低風險,有沒有這麼好的投資品種?

作為一個投資者,你是否想找到一種既能讓你賺錢,又不需要你花很多心思的投資品種呢?不用像股票那樣實時的盯盤,也需要像外匯期貨這樣讓你提心吊膽,一不小心賬戶就倒欠錢了。


既要高收益,又不想盯盤,還要低風險,有沒有這麼好的投資品種?


今天,我就和你分享一個讓你很省心的投資品種。

在前面和你分享了基金的分類,根據投資對象的劃分: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貨幣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基金中的基金、另類投資基金。

從投資理念上,可以將基金分為主動型基金和被動型也叫做指數型基金。

這麼多類型的基金,那麼我們應該選擇哪一種來作為我們的基金投資對象,能讓我們比較省心呢?

我最推薦的是指數型基金,投資指數型基金除了能獲取高收益的回報之外,更因為投資指數型基金,最省心,最省事,最省錢。


既要高收益,又不想盯盤,還要低風險,有沒有這麼好的投資品種?


省心

指數基金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就是它可以做到長生不老,這個是什麼意思呢?它是針對單個股票和普通的股票基金來說的。

我舉個例子,然後你們就能明白了。

美國最知名的指數是道瓊斯指數,它是100多年前編制的,最開始的時候道瓊斯指數只有20個成分股,從100點起步,結果100年過去了,道瓊斯指數從100點漲到了今天的2萬多點,而最初的20個成分股,你幾乎在指數里看不到他們的身影了。


我們誰也不能保證一家公司可以一直不倒,業績一直表現很好。但是,指數基金可以通過吸收新的公司來替換掉老的業績不好的公司來實現長生不老的。

所以呢,在理論上我們可以說指數基金的壽命和一個國家的壽命是等同的。

指數是採用優勝劣汰的方式來保證自己長期發展,留下的都是好公司,而公司每年賺到的錢,會不斷的去投入生產,可以帶來更多的盈利,每年利滾利,就推動指數不斷上漲。

而指數基金呢,它又是複製指數的漲跌幅,所以指數基金長期看也是上漲的。

買指數基金就是在買國運,只要我們相信國家能持續發展,指數基金就能夠長期上漲。

既要高收益,又不想盯盤,還要低風險,有沒有這麼好的投資品種?


省事

省事是從投資風險角度來考慮的。

指數基金是被動式管理的開放式基金,相對來說,市場上存在大量的做主動管理的股票類基金,這些基金的盈利水平極度依賴基金經理的運作水平。很多情況下,很多人去申購一隻開放式基金,就是衝著明星基金經理去的;

而基金的盈利表現也和基金經理的風格有很大的關係。每一次更換基金經理,基金的業績會有較大的波動。

指數型基金是被動跟蹤對應標的指數,基金經理並不按照個人意願來做出買賣決定,而是根據指數的成分股的構成被動的買入股票,且買入的比重也跟指數的成分股保持一致,因此,我們買入指數型基金要省心許多,不需要時時刻刻留意一隻基金的一舉一動。

再者,指數投資完全可以規避掉個股踩雷風險,遇到黑天鵝事件等

炒股票的人,經常聽到的一句話是哪個公司又暴雷了,然後是連續的跌停板。

我們大家耳熟能詳的就是中興通訊,它是A股裡質地非常好的藍籌股了,但是18年中美貿易戰的時候,美國突然對中興進行技術封鎖,這使得中興股票的在18年4月份連續跌停,從30跌倒13元附近,使得買入的投資者損失慘重,而此時,中興通訊所在的滬深300的整體跌幅僅在5%左右,可以說是沒有受到什麼影響。

最後,投資指數型基金,可以避免制度缺陷帶來的問題。

我們經常聽到一些利益輸送、內幕交易等,人是有私慾的,讓人來選股難免會受到主觀因素的影響。

而指數基金是按照指數來選股,指數的規則又是在成立之初就確定好了的,任何人可以查看和監督,不會存在暗箱操作這樣的情況。

既要高收益,又不想盯盤,還要低風險,有沒有這麼好的投資品種?


其實做投資不需要這麼費勁,指數型基金給我們解決了很多問題,它代表一籃子的股票的所有權,採取被動式的管理方法,指數基金經理並不做股票的主動篩選和倉位管理,而是儘可能地跟蹤其對應的指數,以減少跟蹤偏差。

綜上,可以說投資指數型基金是非常省事的,買入之後甚至幾個月看一次都沒有什麼問題,完全不需要盯盤。也不需要擔心是否換了基金經理的問題。

省錢

這點是我們常常被我們忽略的。

指數投資具有低管理費,低交易成本的特點。

原因很簡單,指數型基金就是跟蹤指數標的,因此它區別於主動管理因低賣高賣而形成的高週轉率,高交易成本。

指數投資不需要調整指數化組合,週轉率低,交易成本自然降低

,來做個對比:

管理費是基金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主動型基金一般會收取基金規模的1.5%作為管理費,比如你持有10000塊的主動管理型,一年要被收取150元的管理費。

而指數基金的管理費在0.69%左右,甚至有些可以做到0.5%。同樣的10000塊,持有指數基金一年收50塊的管理費,少了2倍的費用。

如果是在場內購買etf的話,費用就更低了,萬分之一到萬分之三的佣金,管理費每年千分之五,託管費是每年千分之一,同樣買入1萬的ETF基金,費用只需要1-3塊。


既要高收益,又不想盯盤,還要低風險,有沒有這麼好的投資品種?


高收益:

指數基金是低風險,高收益的投資方式。

巴菲特1993年對外公開推薦投資指數基金,並稱通過定期投資指數基金,一位什麼都不懂的業餘投資者竟然可以戰勝大部分專業投資人,2005年,巴菲特曾設下一個百萬美元獎金的賭局,以十年為期限,任何一隻主動管理型股票基金的收益都無法跑過標普500指數。


面對這一公開挑戰,直到2007年的時候,有一名對沖基金公司的合夥人塞德斯響應了巴菲特,他選擇了5只對衝基金,建構投資組合,運行十年,並且信誓旦旦的認為一定能跑贏標普500指數。

隨著時間的推逝,到了2017年,公佈成績單的時候到了,雖然從08年開始,美國經歷了一次次貸危機,也就是股災,但是緊接著就是一輪股票大牛市,而標普500平均年化收益率為9.1%,九年下來,累計收益率為85.4%。

同時令人大跌眼鏡的是,被選出的5只對衝基金,業績最好的基金收益不過62.8%,而最糟糕的一隻表現只有2.9%,2.9%是什麼概念,也就是說全美國投研能力最強的對沖基金,跑了九年之後的收益竟然和我們的餘額寶收益一年的差不多,這實在是有點搞笑。

在美國,共同基金跑不過指數基金成為了不爭的事實,只要把時間軸稍微拉長一些看,在5-10左右的時間裡,無論是大盤股,中盤股或者小盤股,指數型基金的表現全面吊打美國主動管理型共同基金,這也是為什麼在過去10年裡,被動管理的指數型基金在美國大型發展起來,而主動管理型共同基金的規模不斷縮水的原因。

看國內的情況:

有這樣一組數據:在過去9年時間裡,在有記錄的104只基金中,只有42只基金在9年中的任意7年或以上,其業績表現戰勝了滬深300etf指數型基金,其中17只基金在任意8年以上戰勝滬深300etf指數型,而僅僅只有3只基金9年均戰勝了滬深300etf指數型的表現,所以你若是要在眾多主動管理型基金中選出一隻能長期真正跑贏滬深300etf'的,這個概率跟百裡挑一幾乎是一樣的。


面對市場上起起伏伏的走勢,真真假假的消息,我們不如索性牢牢地站在市場本身這一邊,徹底放棄戰勝市場的想法,分享整體股市長期增長的平均回報。在低估的時候逐步買入,而高估的時候逐步賣出,低買高賣,如是而已。

這也幾乎減少了我們90%選股工作,同時也規避了個股可能涉及到的長期停牌,暴雷,財務造假,產品造假等非系統性風險。

這就是指數投資的真正魅力所在。

綜上,結合安全性、流動性、收益性因素考慮,你是不是也認為指數基金是最讓你省心的投資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