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後銀行控股權再歸光大集團 引發金融控股集團“國家隊”整體上市猜想

6月30日,中國光大銀行(601818.SH)公告,近日收到銀保監會批覆同意光大集團受讓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持有的該行102.51億股股份。

13年後銀行控股權再歸光大集團 引發金融控股集團“國家隊”整體上市猜想

塵埃落定。光大銀行5月20日披露,光大集團與匯金公司簽署股份轉讓協議,光大集團以發行股份方式收購匯金公司持有的19.53%光大銀行股份。本次股權變更後,光大集團直接和間接合計持有光大銀行48.53%的股份,為第一大股東;匯金公司不再直接持有光大銀行股份,

光大集團的股東為財政部、匯金公司和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分別持股39.9%、55.67%、4.43%。股權變更後,三者間形成匯金公司-光大集團-光大銀行的直線式的股權結構。

公告稱,本次交易有利於光大集團進一步理順股權關係,強化光大集團作為金融控股集團的形象和地位,增強戰略協同,提升光大集團投資吸引力。


光大銀行股權沉浮

故事開始於13年前。

2007年6月20日,原銀監會副主席唐雙寧臨危受命,調任光大集團董事長。此時,光大正面臨一場危機:光大集團資不抵債、瀕臨破產;光大銀行連續3年未出年報。

唐雙寧彼時對媒體稱,由於歷史債務包袱沉重,光大集團業務發展緩慢,經濟效益低下,員工士氣不高;光大銀行由於歷史原因資產質量和財務狀況不佳,政府主導的改革重組方案又遲遲沒有出臺,多年不能出年報,導致新機構無法申辦,新業務開展不了,市場份額逐年下降。

光大集團成立於1983年,目前註冊資本600億元,由財政部和匯金公司發起設立。最初以貿易起家,隨後業務逐漸拓展至金融領域。成立於上世紀90年代初的光大信託,於1995年投資外匯期貨鉅虧,2002年因嚴重資不抵債、不能支付到期債務被央行撤銷。光大銀行為呆壞賬作86.3億元撥備,使其年度虧損近40億港元,被拖入旋渦。

屋漏偏逢連夜雨。21世紀經濟報道彼時報道,光大信託折戟外,光大銀行1999年整體接收原中國投資銀行,被時任光大董事長的朱小華視為“零收購”得意之作。但原中國投資銀行將近300億的不良資產和高達69.4%的不良貸款率,日後卻被證明是拖垮光大集團及光大銀行的關鍵。同一年,朱小華受賄一案東窗事發,在亞洲金融危機中激進擴張也讓光大集團禍不單行。

彼時有內部人士透露,2007年光大集團管理口徑總資產6257億元,淨資產-38億元,當年實現利潤58億元。集團本部也嚴重資不抵債,淨資產-94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116%。

唐雙寧2007年到任光大後,對光大銀行重組採用“方案出臺、注資到位、公開上市”的“三大戰役”。

資料顯示,2007年初,光大銀行總資產5932億元,淨利潤27.4億元,淨資產0.7億元,資本充足率為-0.39%,不良率高達7.58%,已經連續三年沒有製作出年報。

在此情況下,匯金公司出手。2007年11月28日,光大銀行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匯金公司注資方案;11月30日,匯金公司向光大銀行注入了200億元人民幣等值美元的資金。匯金公司全資子公司中國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對光大實業注資50億元左右,並將央行對光大集團近90億元再貸款轉為股本。注資後,匯金公司成為光大銀行第一股東,持股比例達70.88%,光大集團持有的股權比例由45.55%變為13.25%。

經過注資後,到2009年6月底,光大銀行總資產突破萬億元,資產質量明顯改善,不良貸款率為1.42%,撥備覆蓋率近180%,資本充足率超過10%。光大銀行於是提交了上市申請。

此後,2010年8月光大銀行完成A股上市;2013年完成H股上市,發行定價3.98港元/股(3.14元人民幣/股),超額配售選擇權行使前,發行規模58.4億股,融資約30億美元,擺脫了資本不足的泥潭,資產管理規模和盈利水平均有大幅度的提升。

匯金公司入股化解了當時光大集團與光大銀行的生存危機,而光大集團改革仍在持續。

2014年12月8日,根據國務院批覆的中國光大集團深化重組改革方案以及財政部關於該事項的批覆,光大集團由國有獨資企業整體改製為股份制公司,並由財政部和匯金公司共同發起設立。其中,財政部持股比例44.33%,匯金公司持股比例55.67%。變更完成後,匯金公司直接持有光大銀行的股份比例由41.24%降至21.96%,光大集團持股比由4.41%升至23.69%。

2017年12月,光大銀行完成向華僑城和光大集團非公開發行H股股票。光大集團持股光大銀行25.43%,匯金公司直接持股19.53%,這便是此次光大銀行股權變更前的結構。

13年後銀行控股權再歸光大集團 引發金融控股集團“國家隊”整體上市猜想


整體上市或將提速

此前,從股權上來看,光大集團最主要子公司光大銀行第一大股東為匯金公司,光大集團對光大銀行行使管理權。

光大銀行控股權迴歸光大集團,也引發市場對光大集團整體上市的猜想。

此前2018年,光大集團提出“用10年左右時間把光大集團打造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金融控股集團。中期目標是到2022年,把光大集團打造成為國內一流的大型金控集團”。

2002年,國務院批准中信集團、光大集團、平安集團為三家綜合金融控股集團試點,其中平安集團和中信集團分別於2004年和2014年實現港股整體上市。

作為金融控股集團中的“國家隊”,此前光大集團的領導層已多次提及過上市。2013年1月,時任光大集團董事長的唐雙寧提出“五年整體上市”的目標,2016年,唐雙寧在光大集團2016年上半年經營形勢分析會議上表示:“我們下一步的目標是什麼呢?下一步要實現集團整體上市。經過初步論證,我們大體具備了在香港整體上市的條件。”此後,接棒者李曉鵬也在多個場合提到集團整體上市的戰略規劃。

中誠信國際在今年2月評級報告中表示,歷時多年的重組改制得以完成,歷史債務得以化解,集團內股權關係全面釐清,全牌照金控版圖初步成形,為未來集團資源整合、業務聯動以及整體上市奠定了良好基礎。

光大銀行仍是光大集團最核心的資產。

光大集團截至2019年末5.21萬億元總資產中,光大銀行總資產4.73萬億元。2019年度,光大集團營業收入2095億元,光大銀行營收1328.12億元;光大集團淨利潤474億元,光大銀行淨利潤374.41億元。

光大集團納入公司合併財務報表範圍的一級子公司有12家,包括:光大銀行、光大證券、光大永明人壽、光大香港、光大金控、光大興隴信託、光大實業、光大雲付、光大金甌、光大科技、中青實業、青旅集團。擁有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的光大控股、光大國際、光大綠色環保、光大永年有限公司;通過光大控股持股在港交所上市的中國飛機租賃、通過光大國際控股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光大水務,此外參股申萬宏源集團。

(作者:辛繼召,實習生宋豆豆, 編輯:曾芳)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