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脫去複雜的“外衣”,才能迴歸到幸福的生活

生活本身並不複雜,真正複雜的是我們每個人的內心。在老年人安享晚年的生活中,依然追逐著所謂的幸福,在追求幸福的過程時,常常會給生活帶上重重的枷鎖。因此,對於老年人來說,只有脫去複雜的外衣,才能夠迴歸到幸福之地。

老年人:脫去複雜的“外衣”,才能迴歸到幸福的生活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一個勤勞的樵夫帶著沉甸甸的工具上山砍柴,一段山路讓自己汗如雨下,就在他停下打算稍做休息的時候,看到一個陌生人,正悠閒地躺在樹底下乘涼,便忍不住上前問道:“你怎麼躺在這裡休息,而不是去山上砍柴呢?”

那個人看了樵夫一眼,不解的問道:“為什麼要去砍柴呢?”

樵夫說:“砍柴後,好賣錢啊。”

乘涼人問:“賣了錢,又為了什麼呢?”

樵夫高興的說:“有了錢,就可以享受生活啦。”

乘涼人聽到這話就大笑起來,情不自禁的說道:“你認為我現在在做什麼呢?”

樵夫聽聞此言,頓時覺得啞口無言。

在老年人追求幸福的路途中,往往會給簡單的生活穿上覆雜的外衣,其實脫掉這些複雜的外衣,才能顯露出幸福生活的本質。

老年人:脫去複雜的“外衣”,才能迴歸到幸福的生活

老年人,如何脫掉複雜的外衣呢?

一,放下對物質的貪求

廣廈萬間,只睡臥榻三尺;良田千頃,不過一日三餐。因而對老年人來說,有基本的物質供給就已足夠,完全沒有必要去追求過多的物質財富,因為即使貪求太多的財富,往往也會讓自己徒增煩惱。

《歐也妮·葛朗臺》是法國著名小說家巴爾扎克的著作《人間喜劇》中的最出色畫幅之一,描繪的主人公葛朗臺,為了金錢而不惜鋌而走險,有時候還裝聾作啞去欺騙他人,雖然家財萬貫,成為當地當時最有錢的人,但他對金錢的渴望和佔有慾幾乎達到了病態的程度:半夜裡把自己一個人關在密室之中欣賞他的金幣,臨終之前還讓女兒把金幣鋪在桌上,長時間盯著金幣才能感到溫暖。

這儼然成為金錢的奴隸,即使成為當時最有錢的人,仍然貪婪和吝嗇,最終寡寡慾歡,含恨而終。

對於老年人來說,由於身體機能的下降,真正對物質的需求是不多的。減少對物質的貪戀,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足夠矣。

老年人:脫去複雜的“外衣”,才能迴歸到幸福的生活

二,放下無意義的煩惱

放下無意義的煩惱,才能清靜;放下無意義的煩惱,才能迴歸到生活的本質。

禪宗中有一個公案,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希遷禪宗住在湖南。禪師有一次問一位從江西來的新來參學的學生道:“你見過馬祖道一禪師嗎?”

新學生回答:“見過。”

禪師隨意用手指著一堆木材問道:“馬祖禪師像這一堆木材嗎?”

學生無言以對。

由於在希遷禪師處無法領會貫通,深入學習,這位學生就又回到江西,見馬祖禪師後,講述了他與希遷禪師的對話,馬祖禪師聽完後向學生道:“你看到所說的那一堆木材大約有多重?”,

“我沒有量過”。學生如實回答。

馬祖禪師哈哈大笑:“你的力量實在是太大了”。

學生很詫異的問:“為什麼呢?”

禪師說:“你從南嶽那麼遠的地方背了一堆柴過來,還不夠力氣大麼?”

只是一句話,這位學生就當成一個巨大的煩惱,執著的記在心中,耿耿於心,不肯放下,從湖南一直記到江西,難怪馬祖說該學生“力氣大”。

老年人:脫去複雜的“外衣”,才能迴歸到幸福的生活

對於老年人來說,每個人的心中能夠有多大的空間,來承載這些毫無意義的煩惱呢?放下這些無意義的煩惱,就增添了快樂的源泉,就脫掉了複雜的矇蔽。

三,放下對子女的期盼

俗話說得好,無論子女多大的年齡,在父母的眼中都是孩子,都是父母長期牽掛的對象,所以老年人對子女的生活常常有操不完的心,比如子女生活困難,自己應該給予幫助;子女工作不順,自己需要開導等等

事實而言,子女早已成家立業,有自己對生活的處理方式,老年人的擔心是多餘的,也是沒有必要的。畢竟自己年齡大了,客觀來說,對子女不能夠提供太多的幫助,如果過多去操心子女的事情,可能還會適得其反。

老年人放下對子女的期盼,就少一份因期望帶來的困擾,就多一份幸福的生活。

老年人:脫去複雜的“外衣”,才能迴歸到幸福的生活

四,放下別人對自己的尊重

尊重老人是美好的傳統,但作為老年人自己來說,放下別人對自己的尊重意識,才能夠增添自己幸福的源泉。

也就是說,老年人自己不能因外人是否尊重自己而影響心情。不尊重自己也是合情合理,這是部分他人對自己的看法。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老年人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認可,得到所有人的讚譽,因而也就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尊重。

放下別人對自己的尊重,也是老年人淡然生活的體現,外人是否尊重自己,尤其表面是否認可自己,實質來說,對老年人自己沒有任何的影響,沒有必要拿外界的看法,來證明自己必須應該得到尊重。

不去理會外界看法,不去在乎他人對自己的尊重,也是迴歸幸福生活的途徑之一。

作為老年人,放下對物質的貪求,放下對無意義事情的憂愁,放下對子女的期盼,放下他人對自己的尊重,就是脫掉複雜“外衣”的有效途徑,就能迴歸到幸福的生活本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