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超越?从成博「竞妍.伊万里瓷器特展」看清代中日瓷器决战

瓷器,被称作“火与土的交融的艺术”,它源自于古老中国,充满了独特东方文化的神蕴,意境含蓄丰润,深藏于心,不露于语言文字以外。今天,日本作为中国瓷器曾经的学生,其陶瓷艺术在国际上似乎有了更多的曝光率,有人直接认为日本的瓷器的工艺水准和艺术特质已远超中国!果真如此吗?通过成都博物馆正在举办的“竞妍.清代中日伊万里瓷器特展”,也许我们会有些不同的看法。

学习,超越?从成博「竞妍.伊万里瓷器特展」看清代中日瓷器决战

成都博物馆,竞妍.清代中日伊万里瓷器特展

学习,超越?从成博「竞妍.伊万里瓷器特展」看清代中日瓷器决战

青花矾红彩山水纹棱口盘 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日本有田地区生产

学习,超越?从成博「竞妍.伊万里瓷器特展」看清代中日瓷器决战

十七—十八世纪日本有田地区瓷器生产与出口地图

日本瓷器发展起源于江户时代的“肥前地区(包含现九州岛佐贺县有田等地)”,故而被称为“肥前瓷器”。因从有田(Arita)毗邻的伊万里港转运出海,所以被称作“伊万里(Imari)烧”。而江户时代的伊万里烧又被称作“古伊万里”。它与中国瓷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脱胎于中国瓷器,又在一定时期影响了中国瓷器,中日两国工匠,为此曾进行过一场长达两百年的精彩对决。

16世纪以前,日本都只能烧造陶器。公元1598年,日本著名政治家丰臣秀吉出兵朝鲜,在庆长之役中,俘获了一位擅长烧瓷的朝鲜工匠李参平。1616年,遍访佐贺藩各地的李参平在有田地区发现了制作上等瓷器所需的原料——瓷土矿。从而成功烧制出日本瓷器。并使有田地区成为日本最早烧制白瓷和青花瓷的地方。

学习,超越?从成博「竞妍.伊万里瓷器特展」看清代中日瓷器决战

展厅

学习,超越?从成博「竞妍.伊万里瓷器特展」看清代中日瓷器决战

展厅

学习,超越?从成博「竞妍.伊万里瓷器特展」看清代中日瓷器决战

展厅

成都博物馆的这次瓷器特展,向公众展示了东莞展览馆馆藏的168件/套中日伊万里瓷器精品,再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东方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碰撞与融合。从取材,工艺,构图,色彩和线条等方面,比较完整的体现了17、18世纪,中日两国的瓷业在相互竞争中的继承,发展,借鉴和提升的复杂关系。

中世纪以来的欧洲,关于以中国为代表,神秘而富庶东方的一切,都让国王和贵族们心驰神往。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东方器物,轻盈精美的瓷器更被视作“白色金子”。他们还根据昌南(景德镇)的发音,直接将中国称为“China”。在奥地利美泉宫,设有摆满了中国青花瓷的房间,在葡萄牙桑托斯宫,有超过260件明清时期中国青花瓷作装饰的天花板,西班牙人坚信瓷器能唤醒亡魂,国王和王后用瓷器陪葬,而萨克森公国奥古斯都二世,据说曾用一队萨克森龙骑兵跟波斯商人交换几十件中国瓷器... ...

到17世纪为止,中国销往欧洲的瓷器已超过2000万件,然而,随着明清政权的更替引发的社会动荡,加上清初严厉的海禁政策,中国瓷器的出口进入寒冬,作为欧洲瓷器最大“买手”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只得将贸易转向日本以寻求替代品,于是,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伊万里瓷”粉墨登场 。

学习,超越?从成博「竞妍.伊万里瓷器特展」看清代中日瓷器决战

青花矾红彩花卉纹净水瓶 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日本有田地区

学习,超越?从成博「竞妍.伊万里瓷器特展」看清代中日瓷器决战

青花五彩描金折扇凤纹大盘 1690-1730年代 日本有田地区

因积极吸收中国制瓷技术与装饰手法,伊万里瓷一度作为中国瓷器的替代品行销欧洲,并在发展中逐渐确立起其色彩明艳,构图华美的全新风格,受到欧洲王室及贵族的宠爱,狂热收藏以至供不应求,价与黄金,出口欧洲的数量倍增,竟从1650年的145件发展到1659年的56700件。

伊万里烧制作以陶土为基础,表面上覆盖上如同玻璃样的釉药。所以一般都按釉药来区分:白釉制作的就是“白瓷”、绿色的即是“青瓷”、茶色又被称作“铁釉”。釉药下面添加金属物质又细区分“染付(青花)”和“辰砂(釉里红)”。在釉面上画出彩色图案,又被称为“色绘”等等不同种类。

早先,日本绘画艺术很大一部分吸收了中国的绘画形式,伊万里彩绘也是在明代五彩瓷基础上发展而来,兼具有本民族风格,其线条精细、流畅。江户时期伊万里彩绘主要是在白色背景上,以红色和蓝色釉料装饰,再以镀金描绘轮廓,因其大面积使用红色,所以伊万里瓷器也被称之为日本“赤绘瓷器”。在装饰题材中,多以写实手法为主,从风景、人物、神话,到服纺织图案。岛国的风土人情深入其内,内容较为丰富。

学习,超越?从成博「竞妍.伊万里瓷器特展」看清代中日瓷器决战

青花山水纹盘,日本有田地区,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白瓷又称"中国白"。发源于中国北朝晚期的河北邢窑,较早传入朝鲜。因为朝鲜是儒教国家,因此对白色极为尊崇,白瓷烧制也极为兴盛。而日本白瓷制作的最初陶工,也就是李参平,从1670年左右开始,冰洁如玉的白瓷被日本上流阶层广泛的接纳,成为了高级瓷器的象征。

而伊万里青花瓷,则成为日本“工匠精神”最好的写照。善于模仿和学习的日本人,用三十多年时间,吸收,消化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青花瓷制作工艺。伊万里青花的技法包括“線書き(线描青花)”,描绘线内侧上色“濃み(大笔拓图)”。表现出氧化钴喷雾的浓淡渐变效果的“吹墨”技法等,比较出名的是伊万里锅岛烧“墨弹”技法,即在一个白色素胚上用墨画出花的轮廓,先在轮廓内上氧化钴,让它显现出非常淡的青蓝色。待墨中含有的胶跟氧化钴互相排斥,花轮廓部分会被墨遮盖。再次进行烧制,墨就会消失,出现白色轮廓的花纹,轮廓内侧会有薄薄的蓝色。

学习,超越?从成博「竞妍.伊万里瓷器特展」看清代中日瓷器决战

柿右卫门瓷风格的五彩花鸟纹盘 18世纪 日本有田地区

学习,超越?从成博「竞妍.伊万里瓷器特展」看清代中日瓷器决战

柿右卫门瓷风格的五彩描金战将图盘 18世纪 日本有田地区

学习,超越?从成博「竞妍.伊万里瓷器特展」看清代中日瓷器决战

柿右卫门瓷风格的五彩描金龙凤纹盘 18世纪 日本有田地区

柿右卫门创制五彩瓷的故事,被写入了日本的小学课本。在今天有田町南郊的南川原,酒井田円西和他的儿子喜三右卫门经过对中国彩绘技法的不懈钻研,在正保三年(1646年)应用赤绘技术,成功烧制出第日本一件彩绘瓷器,完成了堪称惊艳的上等瓷器的制作,这也象征着伊万里瓷步入成熟阶段。

柿右卫门瓷最突出的特征是在略带乳白色的白胎上施红、绿、青 、黄、紫等色,笔锋纤细,也称为“浊手”或“乳白手”。这一样式的纹样结构里有大量留白,花鸟纹和山水人物纹等充满了日式的“和风色彩”。17世纪晚期,东印度公司首先将它引入欧洲,随即便以五彩缤纷的视觉美感而大受欢迎。其赤绘瓷技法广为被欧洲人模仿,对欧洲瓷器风格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今天, 欧洲各地的制陶工场,特别是英国的乌斯坦,法国的夏斯坦耐,荷兰的戴鲁夫顿和德国的马伊桑,梅森均有仿制柿右卫门的作品。

学习,超越?从成博「竞妍.伊万里瓷器特展」看清代中日瓷器决战

“金襕手”风格的青花矾红彩折扇花卉纹将军罐 18世纪中晚期 日本有田地区

再往后,日本工匠开始积极地摆脱模仿的标签,探索创新,形成了风靡欧洲的伊万里“金襕手”瓷器。它结合了景德镇五彩、日本和风以及欧洲洛可可艺术元素,以青花与矾红为基础色彩。整体呈现出一种华贵气势。繁复精细的花纹,在金银彩的勾勒下,更显雍容华贵。这种精巧到了极致的勾勒手法和强烈色彩对比,迎合了西方人的审美需求,因此在欧洲市场上独树一帜,称霸一时。

尽管如此,日本工匠在制作此类瓷器的时候,依然没有放弃自身的审美情趣,坚持使用日本传统纹样,将不同文化的美以一种极为和谐的方式融合。

学习,超越?从成博「竞妍.伊万里瓷器特展」看清代中日瓷器决战

底盘有“大明成化年制”字样的日本产瓷器

今天,在法国卢浮宫等西方博物馆里,我们能多次见到“柿右衛門”的瓷器。奇妙的是,我们还会看到古伊万里瓷器背后的“高台”处铭文写着“大明成化年制”,这就涉及到一个有趣的问题:当时作为学生的伊万里瓷器,是否可以称得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地超过当时的中国瓷器呢?

明成化年间,景德镇向日本出口“古染付”,“南京赤绘”,“祥瑞”等瓷器深受人们欢迎,17世纪中期伊万里的工匠们以中国瓷器为原型制作,原封不动照抄了中国瓷器下的铭文,之后使用的越来越多,所以,很多古日本瓷器藏品上还有“成化年”的铭文。此外,江户中后期,伊万里制作很多瓷器上,还会有标识乾隆年间(1736~1795)的铭文。

实际上,进入清康熙年,随着三藩和台湾反叛势力的平定,开放海禁,重兴外贸,中国瓷器终于迎来暴雨后的彩虹,中日瓷器之间也开始了一场长达二百多年的巅峰对决。

学习,超越?从成博「竞妍.伊万里瓷器特展」看清代中日瓷器决战

青花矾红彩描金庭院纹盘 清乾隆 景德镇窑

学习,超越?从成博「竞妍.伊万里瓷器特展」看清代中日瓷器决战

青花矾红彩描金花蓝纹盘 清乾隆 景德镇窑

学习,超越?从成博「竞妍.伊万里瓷器特展」看清代中日瓷器决战

青花矾红彩描金花卉纹盘 清乾隆 景德镇窑

还是明代,中国景德镇瓷器就已经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天工开物》记载:制瓷生产过程有春土、澄泥、造坯、汶水、过利、打圈、字画、喷水、过锈、装匣、满窑、烘烧等各道工序,从原料开采到烧成,“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就是说,要经过72道工序,才能制成一件瓷器。分工的精细,技术上的精益求精,使景德镇瓷业占据着质量上的先天优势。

18世纪中期,当景德镇恢复生产后,中国瓷器贸易重新开放。面对伊万里瓷的咄咄逼人的形势,中国工匠开始在构图、纹饰,色彩比例、工艺等各个方面对伊万里瓷进行了改良,他们学习了日本的红色绘画技法,发展出自己的“伊万里”风格。即在釉下青花的基础上以红色珐琅装饰,最后描金。与日本“伊万里”饱满而厚重的色泽相比,中国的红色珐琅和釉下蓝色更薄更亮,整体色调更加纯净,更显精致唯美。

学习,超越?从成博「竞妍.伊万里瓷器特展」看清代中日瓷器决战

青花矾红彩描金花卉纹扇形盘,清乾隆,景德镇窑

学习,超越?从成博「竞妍.伊万里瓷器特展」看清代中日瓷器决战

青花矾红彩描金花卉瑞兽纹盘,清乾隆,景德镇窑

学习,超越?从成博「竞妍.伊万里瓷器特展」看清代中日瓷器决战

青花粉彩花卉纹扇形盘,清乾隆,景德镇窑

当然,相对较低的原料成本,更成熟的烧制技术,相比日本瓷器更为不易破碎,容易运输的特点,也是“中国伊万里瓷”最大优势之一。至1690年,物美价廉的中国瓷器重新夺回了市场,将日本瓷器甩在身后,即使伊万里瓷器进入黄金期(1661年)以后,更具欧洲市场潜力的景德镇粉彩瓷闪亮登场。又给了对手致命一击。世事轮回,时逢日本江户与明治交替时期,同中国明末清初一样,闭关锁国的政策使得对外贸易被重伤,18 世纪中期,在经历了近百年的嬗变沉浮后,伊万里瓷随逐步减产乃至停烧,最终落下帷幕。

景德镇的粉彩瓷也叫“软彩”,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萌芽于康熙年间,成熟于雍正乾隆两代。它是一种深受西洋传入的珐琅彩的影响,在原本五彩的基础上发明了一种中西合并的全新釉彩。在表 现技法上,它从平填进展到明暗的洗染,在风格上,其布局和笔法,都具有传统的中国画和西洋绘画技巧相结合的特征。较之于其他的外销瓷,粉彩瓷更具西洋元素,更能满足客户的定制需求。

学习,超越?从成博「竞妍.伊万里瓷器特展」看清代中日瓷器决战

青花矾红彩描金花鸟纹盘 清乾隆 景德镇窑

学习,超越?从成博「竞妍.伊万里瓷器特展」看清代中日瓷器决战

青花矾红彩描金花卉纹碗 清乾隆 景德镇窑

学习,超越?从成博「竞妍.伊万里瓷器特展」看清代中日瓷器决战

矾红彩描金花母子盘碟 清乾隆 景德镇窑

当然,在整个特展的参观中,我们还能深刻感受到伊万里瓷对欧洲瓷器艺术的深远影响。在欧洲,有一个专用名词叫“瓷器狂热”(porcelain fever),它始于17世纪后半期。到了1722年,负有教皇特殊使命的传教士佩里·昂特雷科莱中文名殷弘绪,通过传教,布道,培养教徒等活动,在景德镇剽窃了属于国家机密的中国各类瓷器原料,制作流程及技术特点等详尽资料,写下了“真·瓷器制作最全攻略”并将信寄给了法国的组织,至此,中国瓷器技术完全陷落

当欧洲具备生产能力后,“东方风格“首先成为模拟和描绘的样本。比较这三种差异巨大却同源的“伊万里“风格,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地区文化及审美上的差异,这也是欣赏这些精美器物的乐趣所在。

学习,超越?从成博「竞妍.伊万里瓷器特展」看清代中日瓷器决战

青花五彩描金花卉纹盘,清乾隆,景德镇窑

学习,超越?从成博「竞妍.伊万里瓷器特展」看清代中日瓷器决战

青花矾红彩描金花卉纹盘 清乾隆 景德镇窑

学习,超越?从成博「竞妍.伊万里瓷器特展」看清代中日瓷器决战

青花矾红彩描金开光花卉大盘 清乾隆 景德镇窑

古今中外,瓷器一直是收藏的重头戏,它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器型与纹样之丰富令人着迷,它的创作之复杂更是牵动我们的探索欲。这些美轮美奂的瓷器,带着历史的温度,融合数代匠人的精神,穿越时空,与我们人重逢。从柿右卫门到金襕手,从青花到粉彩,从跟从,学习到相互借鉴,中日瓷业工匠之间长达百年的“伊万里之战”就凝固在这一件件精美的展品之中。所喜的是,作为先行者,面对日本工匠的强力挑战,中国工匠正视危机,不断追求创新,有力的捍卫了“中国瓷器”应有的地位和尊严。

19世纪明治时期,日本再度开放国际贸易,伊万里瓷器随之再次进入欧洲市场。因此,在今天的欧洲,可以找到两种日本“伊万里”:江户时代和明治时代,这两种风格尽管相似却又有很大不同。此为后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