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版“黄埔军校”来了!袁隆平院士牵手广州黄埔区建设隆平院士港

广州黄埔区再添“国字号”高端科技创新平台!

5月7日,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下称“广州黄埔区”)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黄埔长洲岛建设隆平院士港,共同打造现代农业科技“黄埔军校”。

农科版“黄埔军校”来了!袁隆平院士牵手广州黄埔区建设隆平院士港

图为:广州黄埔区区长陈勇与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签约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隆平院士港将致力于开展杂交水稻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病虫草鼠综合防治、绿色高产栽培等前沿研究项目,包括第三代杂交稻新品种选育、水稻病虫草鼠绿色防控、耐盐碱水稻新品种选育以及超级杂交稻综合栽培技术等当前水稻最新技术的研发。

隆平院士港落地黄埔军校旧址旁

隆平院士港选址黄埔长洲岛,位于正在推进建设的隆平国际现代农业水稻公园(下称“隆平公园”)内,与黄埔军校旧址近在咫尺。

项目建成后,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建设院士科研中心、现代农业科创孵化中心、隆平水稻博物馆、院士专家服务中心、现代农业国际交流培训中心,大力推动广州水稻科研、生产与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黄埔区乃至粤港澳大湾区水稻种质创新、新品种培育以及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研发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近年来,广州黄埔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长洲岛珠江国际慢岛建设,积极谋划引进高端农业科技项目。

早在2019年12月,广州黄埔区领导就曾带队赴海南省拜访袁隆平院士。今年2月26日,由袁隆平院士选址、谋划、提名的隆平公园,全面开启一期项目水稻种植工作。园内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试验田是广东省唯一被纳入全国28个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示范点的项目,将打造全省、全市农业科技龙头项目。

隆平公园总规划面积约6662亩,包含大吉沙、长洲、深井等三大片区,打造集农业、科研、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公园。目前,园内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试验田已完成160亩早稻种植工作,而大吉沙全岛优质水稻种植工作也将在5月底全部完成,预计6月底可形成千亩以上连片的水田景观。

袁隆平院士对第三代杂交水稻种植基地项目实现双季稻亩产1500公斤的预期目标充满信心。

五院士打造农科版“黄埔军校”

5月7日上午,签约前,广州黄埔区召开隆平院士港筹备工作会议,就隆平国际现代农业水稻公园与隆平院士港建设工作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与建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刘少军、刘仲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华南农业大学、湖南农科院等科研单位有关负责人、科研人员参加座谈。

作为广州的产业引擎和创新枢纽,黄埔区积极参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强化原始创新,加快建设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一流重点科研机构、一流重大创新平台。

昔日著名黄埔军校,今日美丽水稻公园。隆平院士港将打造“一个军校、两个基地”:中国现代农业科技的“黄埔军校”,面向“一带一路”的现代农业科学研究、人才培训、大众科普的学术基地和集聚现代农业龙头企业的产业基地。

罗锡文院士表示,项目要进一步做好规划,解决种什么、怎么种、如何种好这些问题,同时加强基础建设,做好灌溉用水,涨潮排水设施,加大力度进行耕地整治,生态种植,少施化肥。

“广州是个有实力的城市。”刘少军院士表示,对于这样一个大课题、大项目而言,科研团队攻关、政府大力支持和企业积极参与,这三个要素都必不可少。

“广州有历史底蕴、有科技创新、有良好的营商环境,是茶产业的领头羊。”刘仲华院士表示,项目要集聚湖南、广东乃至全国的资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集种植、加工、休闲、体验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示范项目。

广州黄埔区将充分利用黄埔领先全国的创新创业政策和营商环境,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特有的气候、土壤、水利环境和条件,为各位院士、专家打造一个崭新的农业科研平台,共同推动现代农业科技再上新台阶。

近年来,广州黄埔区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隆平公园成为该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项目和重要抓手。

“相信不用多久,这里会有最自然田园风光、最清新的泥土气息、最美好的农事体验。”项目投资方、黄埔文化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隆平院士港将成为农科创新新高地,隆平公园将是广大城市居民亲密接触大自然、农业生态环境,了解农业智能化生产的现代都市田园。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