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智”成城】疫情下的“大数据”思维助力社区治理现代化——甘泉街道

突如其来的疫情,对社区治理能力是严峻的考验,社区是疫情防控抓实抓细最小单元,是疫情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关键防线。甘泉路街道是典型的老式居民住宅区,住宅多为80-90年代售后公房和早期商品房,60岁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占比46.61%,沿街899家店铺既小又杂还散。可就是这样一个老城厢,在这样一次大考中,化危为机搭上了“信息化”这一班高速列车,让“大数据”能量进一步迸发,穿越社区管理——社区治理——社区智理,让生活这里的居民感受到生活更便利、安全和美好。

一“约”到底,通过“线上增能”实现“线下减负”

2月2日始,上海市启动第一轮口罩预约购买登记。街道为避免社区居民因排队抢登记造成人员聚集,同时给奋战在防疫一线的社区工作者减负,1月31日,与东方明珠公司合作,连夜开发“甘泉路街道口罩预约登记”小程序。2月1日,紧急召集居民区分层开展应用培训,当即通过“普陀甘泉”微信公众号向全社区发布线上预约通道,同时号召居民积极转发,还在辖区60个小区门岗处、1811个楼栋口、20个居委会门口张贴小程序二维码。2月2日,口罩购买预约登记的第一天,推出线上登记和线下咨询相结合的方式,居民在家动动手指即可直接线上预约,未出现程序卡顿;对于手机操作有困难的老年居民群体,发动小区党员、楼组长、志愿者特别是在职青年党员志愿者,在小区各主次干道及门栋前设置接待点,帮助完成线上预约;对于行动不便的,采用电话登记,由居委干部代为线上操作。已有预约登记记录的家庭,在下一轮口罩购买预约登记时只需输入同一预约证件号,即可直接提交生成登记号,无需重复操作,既方便了居民,也切实为基层减了负。前五轮口罩预约登记,街道实现了100%线上操作,推进情况平稳,累计发放预约券109914张,覆盖家庭约4.3万户,积累了大量的居民有效信息。

二“码”合一,沿街开放式门栋管控难题迎刃而解

为长效解决沿街开放式门栋安全管控难题,受疫情期间全市推广使用“随申码”的启发,街道主动联系“随申码”公司,尝试通过支付宝大数据的形式,将“门禁码”与“随申码”功能合二为一,在安塞小区14个沿街门栋试点安装智能化实名制门禁(“小黑盒”),同步在门栋前安装公安监控探头。由居委会下发对应实物门禁卡,居民通过“随申码”与门禁码绑定,待居委会审核数据后,即可开通日常出入权限,一次申领可重复使用。对于送奶工、快递员、物业保洁等临时出入人员,出入扫码输入实名制信息,填写好进入楼道原由和身份类别,即可获得当日临时进出权限。在片区网格化管理中心后台大屏上可实时查看门栋进出人员身份、时间、以及健康信息;还可通过公安监控探头比对,精准识别人员特征,确保居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了方便照顾老年群体进出,门禁保留了实物刷卡功能,居委干部在下发实物门禁卡后还会上门手把手指导使用方法,让老年人也能无障碍使用,让居民感受到既安心又便利。

三“档”并联,探索形成“一网统管”的甘泉经验

为实现辖区老年群体的精细分类和服务供需的精准对接,2019年街道深入开展了常住老年人口状况和需求摸底调查,建立了65岁以上以及60—64岁独居老人、纯老家庭、老养残家庭等特殊老年群体“一人一档”民生档案,并结合防疫工作契机得以完善。利用疫情期间口罩预约小程序、返沪人员信息登记和居民区上门排摸等多渠道采集到的数据,结合居委会日常居民信息登记台账,对居民信息进行逐一核对与补充,建立了覆盖辖区4.5万余户居民的“一户一档”家庭档案。为有效实施沿街商铺防疫精细化管理,在片区管理执法力量每日两轮对辖区19条道路、899家店铺进行滚动巡查的同时,对商铺及其经营人员、经营状况等信息进行核校,形成“一铺一档”营生档案。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数据资源,真正让数据跑起来,让信息活起来,街道将“一人一档”、“一户一档”和“一铺一档”相融合,搭建统筹整合、开放共享、协同使用的“幸福甘泉智慧社区信息化治理平台”。

后续,街道将坚持“应用为要、管用为王”,在实干中叠加数据,结合居民区大调研、“四百”走访,职能部门业务办理、执法检查等日常工作,获取更加完整、准确、动态及时的数据。在实战中强化应用,聚焦“三个公共”职能,灵敏洞悉老年群体、困难群众的情况变化,迅速捕捉服务需求,一网统筹各类资源,实现民生保障广覆盖、少重复、不遗漏;精细感知违法建筑、群租、“三合一”、流动人口、市容环境等城市运行方方面面动态变化,发挥人与数据的交互作用,及时研判、联勤联动,实实在在解决群众“急难愁堵”问题。在实践中形成范式,为城市治理提供更多赋能手段,为基层切实减轻工作负担,充分调动多元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做到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感到受用,推进基层治理进一步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智慧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