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人,生活中,到底哪些輻射致癌?

本文作者:李治中 筆名“菠蘿”,美國杜克大學癌症生物學博士


說起致癌風險,很多人最怕的就是輻射。1986年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2011年的福島核電站事故,更是進一步加深大家對輻射的恐懼。


各類輻射,到底哪些會致癌,哪些又其實是無害的呢?


為什麼你總聽到“輻射致癌”?


其實,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時每刻都在接觸輻射,大多數都是“電磁輻射”。早上起來,窗外照進來的第一縷陽光就含有紫外線,手機、微波爐、高壓電線… …也都會帶來不同的輻射。


而流傳很廣的一些說法,包括“微波爐致癌”、“高壓電塔致癌”、“Wi-Fi致癌”等,統統都沒有科學依據。


但為什麼大家都聽過呢?


靠的是那些“全職傳播偽科學”的人們。其中一部分是靠偽科學文章的流量掙廣告費,而另一部分,則是賣各種“防輻射”產品的人。對他們而言,大家對輻射越恐懼,越可能買他們的產品。


防輻射帽子、防輻射衣服、防輻射窗簾……應有盡有。防輻射的盆栽更是爭奇鬥豔,銷量驚人。


其中,賣得最好的,還得數防輻射孕婦服。即使央視在內的媒體多次聲明,目前沒有證據表明日常接觸到的輻射會導致孕婦流產或者胎兒畸形。


但很多人即使不擔心自己,也會抱著“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的思想,買來保護寶寶。


@焦作人,生活中,到底哪些輻射致癌?


判斷某種輻射是否有害,先確定一點


絕大多數輻射其實並不傷害人體,不需要擔心。真正有致癌風險的,是一類特別的輻射,叫“電離輻射”。


根據能量高低,輻射可以分為兩大類:“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


電離輻射能量較高,可以直接破壞DNA,造成基因突變,因此是致癌風險,而非電離輻射能量低,不足以破壞DNA,所以理論上沒有致癌風險。


所以,一種輻射有沒有害,是否致癌,首先就要判斷它到底是不是電離輻射。


而微波爐、高壓電、 Wi-Fi… …都是非電離輻射。非電離輻射能量都不高,無法對細胞和DNA造成直接影響,理論上不會致癌。而且科學家其實已經做了很多研究,結論都很明確,接觸這些輻射,並不會增加患癌概率。


@焦作人,生活中,到底哪些輻射致癌?


比如,為了研究手機信號發射塔是否致癌,科學家比較了搭建和維修發射塔的工人和普通人群的癌症發病率。結論:除了工作比較危險,患癌沒有區別。


又比如,為了研究微波爐是否致癌,科學家在老鼠邊上放了大功率微波爐,而且讓微波爐持續工作。結論:除了老鼠有點發熱,患癌概率沒有區別。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嚴格的科學證據,證明生活中常見的非電離輻射能夠致癌。


手機輻射也並沒那麼可怕


此外被傳得最兇的,應該就是“手機輻射致癌”了。


2011年,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把電磁輻射(手機信號)歸到了“可能致癌物”一類,引起了很多人的恐慌。


首先,“可能致癌物”並不代表它致癌,其實準確意思是“有人說它可能致癌,但目前還證明不了,值得繼續關注”。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的“可能致癌物”裡包羅萬象,甚至還有咖啡。


而手機之所以被納入“可能致癌物”,主要是因為瑞典的一項研究:如果每天用手機通話超過半小時,堅持10年以上,那這個人比不用手機的人得神經膠質瘤(腦瘤的一個亞種)的概率稍高一點(從0.005%增高到0.016%)。


科學界對這個研究,其實有很多爭議,主要是因為它試驗設計不嚴謹。比如,它的數據來源並非客觀記錄,而是靠每個人自己填表彙報。但問題是,大家真能準確記得自己過去10年每天用多久手機麼?


雖然很多科學家不買賬,但數據畢竟放在那裡,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為了保險,就給手機安了個“可能致癌物”的頭銜,意思就說:“信則有,不信則無,等以後有了更多數據再說吧。”


除了手機的輻射屬於非電離輻射之外,還有一個重要數據支持,那就是從1985年到2010年,短短25年間,美國手機持有數量從24萬暴漲到3億,翻了近1千倍,但是美國腦瘤患者人數卻一直沒有什麼變化。


@焦作人,生活中,到底哪些輻射致癌?


如果手機輻射真的致癌,腦瘤不應該逐年增加麼?不只是美國,世界上其它國家,也是如此的結論。


因此,從理論到現實,目前都沒有什麼科學證據支持使用手機會致癌,大家不用過度緊張。


不過話說回來,每年確實有上萬人因為手機而去世!但並不是因為癌症。


這3種日常生活中的電離輻射需注意


說了半天不致癌的輻射,那到底哪些輻射是電離輻射,真正可能致癌呢?真正生活中容易遇到的電離輻射包含下面幾類:


0

1

陽光中的紫外線

皮膚癌是歐美最常見的腫瘤類型,僅僅美國,每年就有超過300萬人被診斷為各種皮膚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有一個文化陋習,那就是日光浴。紫外線屬於電離輻射,長期暴曬,會顯著增加皮膚癌風險。大家如果常去陽光強烈的海邊或高原,一定要注意保護。

0

2

天然放射元素

大自然中存在很多天然放射性元素,比如鐳-226、釷-232、氡氣等,它們廣泛存在於石頭、土壤和空氣中,家裡如果裝修用了天然石料,一定要看一下檢測報告。氡氣無色無味但具有放射性,特別容易在密閉地下室聚集。它是美國肺癌發病第二大原因,僅次於吸菸。因此,房間通風很重要。在中國,房子多為高層,所以氡氣富集相對較少,但有錢住別墅的同學們記得檢測一下。

0

3

醫用輻射

X光,CT、PET、放療等,都會產生電離輻射。當然,每一次的輻射量是不高的,所以如果生病了,需要檢查或治療的時候,該用還得用,因為利大於弊。但健康人體檢的時候,做這類檢查一定要謹慎。最近有些機構在推廣PET-CT做體檢,而事實上,PET-CT不僅昂貴,而且輻射劑量較大,主要是給癌症患者確診和監控用的,用於健康人的體檢弊大於利,強烈不推薦。順便說一下,核磁共振和B超的原理有所不同,都不屬於電離輻射。


總而言之,我們身邊充滿了輻射,絕大多數是無害的非電離輻射。只要大家瞭解並規避真正有風險的電離輻射,比如塗好防曬霜,注意室內通風,避免接受過度放射性體檢等,就沒啥好特別擔心的,也不要花冤枉錢。


對了,5G網絡也屬於非電離輻射,不會致癌。5G剛普及時樹葉變黃掉下來,可能是因為秋天到了。


參考文獻:

1. Video Display Terminals and the Risk ofSpontaneous Abortion. N Engl J Med 1991; 324:727-733

2. https://www.cancer.gov/about-cancer/causes-prevention/risk/radiation

3. https://seer.cancer.gov/statfacts/html/brain.html


本文原發“菠蘿因子(ID:checkpoint_1)”,部分內容有刪減,版權歸原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