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志——腎氣上交於心得志

遠志——腎氣上交於心得志


【性味】味酸苦甘,性溫,歸於心、腎、肺經

【功效】寧心開竅,益智消癰

【藥論】遠志之氣味俱厚,能開能降,其味又厚中兼薄,其性浮多而降少。浮,則上至心經而益心;降,則下達於腎而補腎。但其浮多而降少,故補心多於補腎。所以,一般認為此物是心經主藥。但如果更進一步地發微此物的藥理作用,其實是這樣的:遠志苗名小草,但它的根竟長尺餘,其中道理,很明顯是以其根長而深人下焦肝腎之間。雖說也補益之,但更多的是取其膏脂以上滋心肺,由其味苦所以心經得益最多,所以遠志一物,其藥性實可以“使腎氣上交於心”而總括之,所以就有益智、聰耳、明目、不忘強志倍力的種種功效。

遠志的這個藥性特點在其藥味上也表現得淋漓盡致。我們雖然說其味苦、酸甘而以苦味排在前面,是為了強調它主要作用在心經之間。但其實遠志的藥味是酸味最為突出,苦味次之,甘味再次之。並且它的酸味不像五味子之類的收斂性酸味,而是具有很強烈的升發性,完全表現為木性的條達。中醫認為,肝隨脾氣左升,膽隨胃氣右降。當然,肝木在腎水的滋養下,在得到營養之後才有力量上升。所以說,遠志一物,它在人體內的藥理過程大概是這樣的:以根入藥先入腎內,酸味優勝次行肝經,肝隨脾氣左升,兼且其味也甘,所以再往左上進於脾內,最後才以味苦入於心經並在這裡發揮主要作用。

精、志都是腎經所藏,腎精不足則志氣衰減,不能上通於心,故迷惑健忘。遠志善益智強志,一方面是因為它能補益腎精,但更重要的,是它又長於使腎氣上交於心,心腎交通則志強,志強則神定,內神既定,則何以迷惑而健忘?所以說,倘若腎不甚虛,則只需遠志即可立通心腎。但遠志補腎之力一般,若腎過於虧虛,非助以補腎之藥不能成功。此外,人之健忘也可能由上氣不足而下氣有餘所致,腸胃實而心肺虛,虛則營衛留於下,不按時上行,故健忘。遠志善補益心肺,可使上下之氣俱足,營衛通暢而善治健忘。可見,無論何種原因的健忘證,都在遠志的治理能力之內。所以說,此物確為一味治療健忘證的通用之品。


同時,由上述論證,我們可知遠志確為心經主藥,而王好古與李時珍都認為它屬腎經藥物,很明顯,他們都是根據遠志的其他藥效而作出這樣的定論的。遠志確善於止夢遺,但夢遺之因並不主責於腎虛,心火旺才是根本。心火旺則君心不寧,君心不寧則夜多作夢,且下挾相火而蒸迫精道,故生淫邪之夢,倘若腎藏精之力稍弱,則終致夢遺。遠志善益心又兼補腎,合則君心寧靜而腎氣更強,故夢遺必止。

張錫純說:“遠志,諸家本草皆謂其味苦性善補腎,而愚曾嚼服之,則其味甚酸,且似含有礬味。後閱西藥本草,謂其含有稀鹽酸,且可作輕吐藥(服其末至二錢即可作吐),是其含有礬味可知。為其味酸,且含有礬味,是以能使肺中多生津液以化凝痰,又可為理肺要藥。”

李時珍謂遠志能治一切癰疽,並轉載《三因方》的遠志酒在《本草綱目》中,但陳士鐸卻認為遠志無此功效,那麼,遠志到底能治一切癰疽嗎?大凡癰疽皆因鬱而化熱所致,遠志善寧心開竅,自然也就擅於開鬱以治其本。所以說,遠志確實具有治療一切癰疽的功效。問題是,石菖蒲更善開心竅,所謂心竅開則九竅亦通,為什麼它沒有這個功效呢?因為遠志除長於開竅散鬱外,其更善於補益。癰疽已成,內臟必虛,只散鬱而不扶正,又怎麼能夠根治得了癰疽這類疾病呢?所以說,李時珍的論說是很有道理的。以酒泡之,即是增強它的這種功效。


遠志——腎氣上交於心得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