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唸書的孩子》,豆瓣評分8.7,分為上下兩部,講述了一個9歲的“留守兒童”路開與爺爺以及被撿來的狗狗“小膽兒”在其父母外出務工後相依為命的故事。
電影情節本身並不複雜,但它給人帶來的觸動和震撼卻是難以言喻的。
影片裡出現的主要人物並不多,卻是他們共同影響了路開,讓他成長為善良懂事又溫暖的孩子。
路開的爺爺:切實的陪伴和溫暖
路開的爸媽迫於生計,只得把路開留在家鄉委託給爺爺照顧,他們外出務工掙錢去了。
爺爺已經上了年紀,又體弱多病,需要常年吃藥維持著。對於路開來說,爸媽丟下他走了,一年也見不了幾次面,只有爺爺是他可以觸摸得到的陪伴和溫暖。
爺爺不怎麼識字,也講不出什麼高深的道理,但是卻堅持送路開上下學,陪他聊天,教他做飯。
有爺爺在,就還有一個依靠和一份安心在。
家裡沒錢交電視費,路開悶得發慌,到隔壁鄰居家蹭電視看,卻看不了自己想看的頻道,又悻悻地回了家。
為了逗悶悶不樂的路開,於是爺爺讓他念書:“爺爺最喜歡聽開開唸書了。”
路開自此開始每晚唸書,狗狗“小膽兒”也把爺爺的鞋子叼過來坐著聽他念書。爺爺說:“這隻狗狗上輩子肯定是個讀書人,所以通人性,也聽得懂你念書呢。”
遇到不認識的字,爺爺就讓路開記下來第二天再去問老師,有時候也會告訴他乾脆念半邊。
在爺爺的陪伴和教育下,路開慢慢成長為雖然沉默話少但卻善良懂事的孩子。
路開的父母:遙遠的守護者
為了減少離別的痛苦,路開的父母選擇在孩子醒來之前坐車遠去,忍受骨肉分離之痛,在他鄉為生活努力奔走著。
他們買了藥寄回去,寄了錢給家裡買爐子取暖。想念孩子和家人的時候,只能通過電話傳遞思念和牽掛。
爺爺去世,路開的父母回去處理後事。在沒找到學校之前,拗不過路開,路開爸爸只得讓他一個人先留在老家,還帶著東西到學校去委託王老師幫忙照顧他。
臨走前他們交了電話費和電視費,還給孩子提前做了好幾天的饃饃,怕他餓著。
半夜接到路開從老家打來的電話,路開爸爸焦急地詢問情況卻得不到回應,第二天又急忙請假回老家看望孩子。
看到孩子孤獨地邊啃著冷饅頭邊趴在石階上寫作業,他心疼不已。而後又急忙給已經三天半沒做飯的孩子做好吃的。
父親著實花了一些錢,找了不少關係,才最終在城裡找到了願意接受路開的學校,解決了孩子在城裡讀書的難題。
把孩子接到身邊以後,路開父母一直扮演著細心呵護的角色,由之前“遙遠的守護者”變成觸手可及的溫暖存在。
狗狗“小膽兒”:路開的小夥伴以及“另一個”路開
狗狗“小膽兒”是被路開撿回來的。在路開眼裡,它是和他一起長大的小夥伴,更是與自己有著相似經歷的情感共鳴者:一樣的孤獨無助,一樣的“被父母丟棄”。
只有對著“小膽兒”,路開才會敞開心扉地傾訴出自己對爸媽深切的思念,突然某一天醒來後找不到爸媽的恐慌,在夢裡呼喊遠去的爸媽卻等不到回應的孤獨……
爺爺煤氣中毒昏迷,還是“小膽兒”第一個發現,跑到廚房裡對著正在給爺爺做早飯的路開生拉硬拽,才讓路開反應過來可能是爺爺出事了。
幸虧發現得及時,爺爺被緊急送醫救治,撿回了一條命。爺爺對路開來說,是相依為命的那個人,失去爺爺,他將更加孤獨。
爺爺去世後,路開的爸爸將他接到城裡去,因為火車上不賣狗票,“小膽兒”沒能跟著路開一起進城。汽車開動以後,循著路開的哭喊聲,“小膽兒”追著跑了很遠,卻最終被汽車甩得遠遠的,不見了蹤影。
“小膽兒”以為自己被遺棄了,跑回老屋門口待了三天三夜,不吃也不動。
沒能帶著“小膽兒”一起進城,路開傷心極了,哭了一路,還病了一場,等到清醒過來,立刻用爸爸的電話打給王老師打聽“小膽兒”的消息,還委託老師幫忙尋找。
找到“小膽兒”之後,為了每天給“小膽兒”唸書,路開不惜向同學以每天1%的利息“貸款”借錢、到街上撿廢品賣錢買電話卡。
在這個過程裡,路開早已把“小膽兒”當成了當初那個孤獨的、“被遺棄”的自己來對待和救贖,儘可能給它以庇佑和溫暖。
“小膽兒”如願以償跟著路開進城之後,給路開和他的朋友們帶來很多歡樂,還幫路開撿了不少瓶子。影片的最後,“小膽兒”在撿瓶子時不幸被車子碾壓,傷勢過重去世了。
路開傷心不已,他早已將“小膽兒”視為有靈性的夥伴、親密的家人,以及另外一個自己,“小膽兒”不幸去世,他也將永遠銘記和感恩它給自己帶來的所有陪伴、快樂、溫暖和勇氣。
燕子、王老師和朱靚:“同盟者”
鄰居家的小妹妹燕子是個善良又可愛的小女孩,路開爺爺去世後,路開一個人回到老屋,害怕得不敢進門,燕子貼心地邀請路開去自己家,還答應不再跟他搶遙控器;路開一個人趴在石階上寫作業,燕子邀請他去自己家寫被拒絕後,她並不惱,回家搬來板凳和作業,也靜靜地陪在路開身邊寫起來。
在路開進城以後,燕子看著狗狗“小膽兒”不吃不喝著實不忍心,繞了好大一圈才問到了路開爸爸的電話號碼,最終聯繫上了路開。
聽到路開的聲音後,“小膽兒”才開始吃東西,每天等著路開的電話,坐在鞋子上聽路開唸書,並熱切地盼望路開回來。
在等待路開回來期間,燕子幫路開細心地照顧著“小膽兒”,全情投入。
王老師很喜歡路開,並且經常表揚和鼓勵路開,讓他在學習上有了很大的進步。在路開爺爺去世後,還主動提出讓路開晚上住到自己家裡去;後來還發動同學們幫路開去找“小膽兒”。
王老師是影片裡很讓人溫暖的角色,她深愛著自己的學生,並且理解作為留守兒童的孩子們內心的孤獨和渴望,總是盡她所能地給學生們以溫暖和呵護,由此“路開們”才能更加健康地成長著。
同桌朱靚是路開進城後的第一個朋友,朱靚活潑開朗、樂於助人且有生意頭腦,被同學們稱為“銀行家”。他用自己的知識為路開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還教會路開如何使用電話卡,並幫路開想辦法將狗狗“小膽兒”順利帶到了城裡,兩人互助互愛,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從嚴格意義上說,燕子、王老師和朱靚都是路開的同盟者,他們都在“小膽兒”的事上幫助過路開,並且給與了路開很多溫暖,在給予的同時,他們自身也收穫了快樂和成長。
《唸書的孩子》帶給我們的思考
留守兒童是一個社會性的問題,父母迫於生計外出務工,孩子留在家鄉,孤獨、隔代撫養、對父母的思念都是他們面臨的現實問題。
影片裡的留守兒童大多性格孤僻、自卑、沉默寡言,隔代撫養使得他們壓抑內心的表達慾望。他們期盼父母回來,在夢裡千萬次呼喚;而父母歸來後,卻與父母疏離又冷漠,拒絕與父母交流,連爸媽都叫不出口的孩子大有人在。
路開的父親回來發現孩子已經三天半沒有做飯吃,就急忙給孩子做好吃的,路開卻客氣地跟爸爸說:“謝謝爸爸。”“不用謝,孩子,跟爸爸不用客氣的。”“不客氣,謝謝。”此時路開爸爸內心五味雜陳,孩子彷彿長大了,但是這樣的“長大”,在一個父親看來,委實太心酸了。
父母外出務工,錯過了孩子成長的過程,他們內心也是充滿萬般無奈的,如果生活有得選擇,誰又願意背井離鄉,忍受骨肉分離的痛苦呢?
影片裡爺爺去世以後,路開一開始不願意跟父母進城,因為班裡有個同學曾經跟著父母進城,卻沒能繼續在城裡讀書,路開不希望自己和她一樣沒學可上。
後來路開爸爸花了不少錢,託了不少關係才解決了路開在城裡上學的問題,才有了之後皆大歡喜的結局。
要想解決留守兒童的問題,是離不開政府、社會和個人的努力的。社會對留守兒童問題的關注,政府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就讀問題的解決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令人欣慰和充滿希望。
除了留守兒童,留守老人也是需要關注的,他們大多已經年邁,如果政府和社會能在本地提供就業機會,選擇外出務工的人員會減少很多,由此而產生的其他問題也會相應地得到解決。
影片裡出現的人物大多淳樸善良,充滿濃濃的人情味,在這寒冷的冬季裡讓人心生溫暖和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