岌岌可危 旧尉屯龙天庙不能倒下

岌岌可危 旧尉屯龙天庙不能倒下


岌岌可危 旧尉屯龙天庙不能倒下


孝义东南部有旧尉屯村。汾河两岸孝义、介休等地颇有些村名为某某屯,或与古代军事活动有关。此村名旧尉,此尉或由尉迟缩写而来。尉迟为来自西域的北朝胡人姓氏,最著名者,尉迟恭也。从村名看,此村可追溯到中古时期定居于此的胡人后裔。当地也有民间传说,村名来历,与唐初尉迟恭为刘武周、宋金刚部将,在此驻军与唐家对峙的历史有关。

龙天庙是汾河两岸-吕梁地区独特的民间崇拜系统。其起源与中古时期定居山西的胡人后裔有关。我在《寻访民族融合的真相——龙天神庙考述》一文有专门叙述。

旧尉屯村一带现属于当地工业开发区范围,旧村面临整体拆迁。如今的村里一片狼藉,看不到多少人。龙天庙在村南边。庙北一个大院是当地高氏祠堂,也已荒芜。


岌岌可危 旧尉屯龙天庙不能倒下


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接近龙天庙时,眼前的场景还是让人很是震惊:瓦砾堆中的正殿后半部分瓦面已经完全坍塌,梁架露天,周围遍布建筑垃圾,好似战争片里被轰炸后的废墟场景,怎一个惨字了得。

从庙西墙的缺口进入,进入宽阔的院落,可见,北面居中是正殿,南面是戏台。

岌岌可危 旧尉屯龙天庙不能倒下


岌岌可危 旧尉屯龙天庙不能倒下


岌岌可危 旧尉屯龙天庙不能倒下



岌岌可危 旧尉屯龙天庙不能倒下


岌岌可危 旧尉屯龙天庙不能倒下



岌岌可危 旧尉屯龙天庙不能倒下

先看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前设一架廊,单檐硬山顶。南半部瓦面也塌了一半。前檐下装修已改,砖墙封堵,开两小门。内部梁架五椽袱接前搭牵,通檐用三柱。可就是这关键的前槽柱却被粗暴的从大梁以下砍去,换了一根纤细的小柱支撑。如此不协调的事想必不会很久。平梁和大梁均为自然弯材,元风显著。驼峰、丁华抹颏拱造型古朴。两山墙下是薄砖矮墙,再上一层砖面,再上则为土坯砖,有旧时壁画痕迹。

总体看,正殿梁架元代风格,地方做法,这一类型在孝义、汾阳地区元代古建中比较多见。明清修缮,梁架上还可见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重修题记。上世纪龙天庙曾为学校,后废弃。近年来村落面临拆迁,古庙损坏坍塌,风雨飘摇,以至于此。这样一座元代建筑风格的古建,若不尽快保护,很可能熬不过下一个雨季。在文物名录上是销名,实际上是传统文明的丧失。

正殿左右是东西各三间耳殿,形制已改。地上一石碑,是2004年孝义市颁布乐楼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乐楼就是南边的戏台,这是座台基之上的面阔三间的卷棚顶戏台。分前后场,南侧开圆形气窗,显然为清代建筑。部分柱础石被盗,内柱被用红砖支撑着。估计是前些年文物被盗高峰时期发生的。柱础石被盗情况在山西已经看到不知多少次。盗抢文物案件必须严厉打击。普通清代柱础石文物价值有限,但对文物本体安全非常重要。

岌岌可危 旧尉屯龙天庙不能倒下


岌岌可危 旧尉屯龙天庙不能倒下


岌岌可危 旧尉屯龙天庙不能倒下


岌岌可危 旧尉屯龙天庙不能倒下


岌岌可危 旧尉屯龙天庙不能倒下


岌岌可危 旧尉屯龙天庙不能倒下


戏台的墀头砖雕甚是精致,下为葡萄,上为层层叠涩,中间是瑞兽麒麟。

站在戏台环视龙天庙残破的院落,悲凉油然而生。

岌岌可危 旧尉屯龙天庙不能倒下


残破的正殿,背后远处是现代高楼大厦

岌岌可危 旧尉屯龙天庙不能倒下


旧尉屯龙天庙正殿具元代建筑特征,在现存龙天庙中是时代较早的。戏台砖雕精美,院落格局还在。在孝义东部的这片工业区范围内,面临险境的古建还有一些。旧尉屯龙天庙岌岌可危,最为危急。如果周围环境确实不便于原址保存,无奈之下还可搬迁保护。文物搬迁在山西的成功案例很多,永乐宫、法兴寺都是如此。应该有切实的救急办法,先挽救龙天庙的安危于万一。

不论出于什么原因,我们也不能让一座元代建筑在民族文化复兴的今天轰然倒塌,我想那是任何人都不愿看到的。旧尉屯龙天庙应该重生。

今年,我呼吁修缮襄汾县仓头村伯王庙,得到各界人士响应推动,近期已开始修缮。我能感觉到,社会对文化遗产逐渐形成的共识,正在汇聚为正能量。现代文明的智慧足以给出让人欣慰的答案,让我们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