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漁網老街——槐林

作者:心有所歸


在我的記憶裡,中國古老的漁網重鎮槐林鎮已進入了七十年代。


最北端是輪船碼頭,承載著槐林與外面的主要交通。碼頭在青龍嘴靠東一點,離魚石崖很近。東面是朱家圩湖灣,一個理想的避風港。夏、秋季節,輪船可以直接靠岸,枯水期時,就必須用″小划子″分批次地接送客人。″巢湖無風三尺浪″。輪船晚點、誤點是很正常的事。


記憶中的漁網老街——槐林


輪船室離碼頭足有半里路之遙,可能是為防止水患。候船室不是很大,到處陳列著石膏像,若是外國人見了,一定會以為這是中國的廟宇或教堂。候船室外有許多賣零食的小商販。他們大多數都是喪失勞動能力的老人或是病殘人員。輪船室是槐林北端標誌性建築。向東,可以看到石茨河上的石拱橋,如彩虹一般橫亙在如帶的石茨河上。


從輪船室沿路向西南方向便是赫赫有名的槐林中學。一排排教室整齊地排立,青磚紅瓦,綠樹成蔭。槐林是區級鎮,槐林中學設立了高中,方圓幾十裡的學子都來這裡讀書。操場外的開闊地就是靶場,普通百姓也能見識到槍炮。


記憶中的漁網老街——槐林


″大槐中″向南便是大魏、朱園、費小、湯鄭幾個富裕村莊。因為地勢高,不受水患,同時還能分享巢湖的紅利,所以生活富足,磚瓦房居多。幾個村環繞著富得流油的槐林糧站。每到交公糧時,十里八鄉的農民免費把糧食爭先恐後地交給國家,而自己可能會面臨著吃不飽肚子或處於半飢餓狀態。糧站的驗質人員太厲害了,僅憑肉眼和經驗就能判斷糧食的水份、灰份和雜質。大家戲稱他們為"判官″。


從糧站再向南走,經過十幾個田塊就到了西宋村和九蓮塘村,也就是進入了主鎮區,槐林老街。


記憶中的漁網老街——槐林


首先映入眼簾的當數食品站。說是食品站可我從未見到過什麼食品。平時都大門緊閉,只有在凌晨才會繁忙。農民們排著長隊拿著肉票,焦急地等待著。因為天亮了就要去生產隊上工,遲到了會扣很多工分的。有點關係和後臺的人可以從″邊窗″買肉,屠夫們低頭砍肉,抬頭看人。什麼樣的人就給什麼樣的肉,不可爭辯,若有異議,拿著肉票也可能買不到肉的。站外,汙水橫流……


隔壁就是物資公司。所謂物資公司說出來令人啼笑皆非。就是廢品收購站。農民也沒什麼破銅爛鐵可賣,無非是收購一些鴨毛、鵝毛、雞肫皮、龜板、鱉殼、牙膏皮一類的。除了一個人和一把秤外,就沒有其它什麼物資了……


記憶中的漁網老街——槐林


緊鄰著的是一些維修鋪和小理髮店什麼的,小得讓人忽視。白天幾乎都不營業,只是門邊有幾個字而已。


再向南走就接近鬧市區了,最顯眼的就是人民醫院、文化站和農資站。這三家緊挨在一起,顯得更熱鬧一些。農資站裡每天按計劃賣出許多氨水,農民們挑著大糞桶排隊等待著。因為農資站是按時上下班,只會遲到和早退,農民們只得在陽光下等著″陽光″。


醫院規模挺大的,比政府大院還大。醫生少,病人更少。可能是槐林風水好,人們不生病,也可能是在人定勝天的思想指導,有病就扛,醫院除了打打預防針、做做檢查外,好象沒什麼事可做。臨時急救什麼的可以去醫生家裡喊人,隨喊隨到,都有宿舍的,社會主義優越性在這裡能很好地體現。


文化站雖然不是很大卻五臟俱全。門外有宣傳欄,當地文人墨客的一些文章或是政府決策都呈現在玻璃框下。牆上打倒甲、打倒乙的標語時常更新。


記憶中的漁網老街——槐林


裡面的藏書很豐富,有許多小板凳供讀者坐。幾分錢就可以看書,幾塊錢押金就能租書看。晚上還會放電影,只是鴿子在頭頂亂飛,弄不好會有鴿糞汙染到衣服。晚上這段路被戲稱為″戀愛"大道。因為有路燈,相比於農村還在點洋油燈,這裡算是鬧市了……


再往南,一些不成規模的早點店、零星的照像館和理髮店襯托著小集鎮的繁華。繼續向南進入了三叉路口,這裡是老街與新街的連接處。也就是鎮中心了。往西是新街,地方寬闊,典型的建築是合作社、政府大院,後來又建起了電影院。這裡還有槐林鎮唯一的一個工廠,槐林機械廠。大家都習慣地叫它″小廠″。小廠其實一點都不小,生產過電線、絞刀、電池和刺繡。最後淪落到出租房屋。


記憶中的漁網老街——槐林


新街是露天菜市場,早上人頭攢動,九點後就沒人了。俗稱"露水街″。這是解放後形成的現象。大家都趕時間回家幹活。聽老人們說,從前槐林是個大集市,槐林集很有名,巢北、無為、廬江都有很多人來這裡購物,這裡有最大的米行和蠶絲製品,還有槐林鎮特有的成品漁網。


往東,有家寶商品店和老班中藥店。中藥店生意紅火,老班人很好,免費問診,是位難得的老郎中,在杏林有很高的聲望。


家寶店雖然不大但物品齊全。進一次店幾乎可以買到所有的日用品。從針、線、紐扣到鍋碗瓢盆一應俱全。最吸睛的當數小姑娘們扎辮子用的彩綾、紅頭繩和臘紙花。


轉拐後道路又筆直向南,青石板鋪就的道路。拐彎處便是工農兵旅社。住旅社很便宜,但必須要有公社證明才能入住。沒有證明的客商只能向村民借宿。


記憶中的漁網老街——槐林


隔壁是洗澡堂,只有男澡堂,女人們只有去羨慕去吧!洗完澡後可以享受免費的茶水,幾分錢可以買到一小紙包花生米,陌生人之間可以隨意地吹著牛……


再向南,就幾家鐵匠鋪、木材鋪和日雜商店以及飼料市場和漁網漁具輔材店。規模都很小。再往南就是農田了。路邊設立了草市。就是賣柴禾的。山裡人把柴禾、荒草挑到集市,由幾位管理人員估重和介紹到客戶手中,他們抽取一定的費用。私自買賣被查到是要罰款的。罰款數由他們說了算,也不會打收條的。說他們是官、是痞都行……


記憶中的漁網老街——槐林


過了大楊村、上店村再走一里路左右就到了槐林汽車站。汽車站孤零零地蹲在武山腳下,水池邊垂柳依依,冬青樹四季常綠,就是一天見不到幾輛車。客車三天兩頭維修,晚點、誤點是大集體的常規現象。向西有道班和油廠。向南有槐林區公所,除了去開證明,區公所和槐林好像沒什麼關聯。電灌站偶爾開動一下,平時死氣沉沉。


記憶中的漁網老街——槐林


過了車站就全是″免電″的農村了。晨光中老農在吆喝著牛。暮靄裡,老婦在拍打著蚊子,煤油燈下,媽媽在結著網,孩子一邊上稜子一邊聽著故事,槐林在清貧中靜享著一份寧靜。


夜已深沉,黎明將近。槐林在做著一個漁網大夢……


最憶是巢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