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真正的投资还有多远?

距离真正的投资还有多远?


一、股票到底是什么?

股票是交易凭证吗?当然。

股票是生意的一部分吗?也是。

那么,股票到底是什么?

这个问题的答案要根据不同的人才能定义。

对炒作的人来说,对炒做短线的人来说,尤其是那些连T+1都不过瘾,恨不得T+0不停交易的人来说,股票是交易凭证。

对于那些信奉价值投资的人来说,对那些愿意跟随优秀公司成长的人来说,股票是生意的一部分。

所以,股票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不取决于股票本身的定义,而是取决于你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股票。

二、从交易到投资,从价格到价值

股票是生意的一部分,这个观点是华尔街教父格雷厄姆首次提出来,后来经过他最得意的门生巴菲特而发扬光大。

由于格雷厄姆提出的这个观点太过重要,需要准确引述一下他的说法:

“当人们试图通过股票的短期买卖去赚取超过企业经营性收益的投资回报时,由于股票价值与价格之间的复杂关系,会让自己处在一个相对来说并不有利的冒险之中。

所以,把有价证券当作一项生意去投资是最聪明的投资。”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猜测一下,也许格雷厄姆并非一开始就理解股票是生意的一部分,而是用反证法得出这样的结论的。

他的反证过程既清晰又简洁,而且结论正确,画面感真实。

由于股票价值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太过复杂,对投资者来说,想准确把握股票价格的走势就非常困难,用交易的方式投资股票恐怕不是聪明的做法。

既然如此,聪明的投资就是把股票投资当作一项生意。

其实,巴菲特虽然是以投资家的身份广为人知,但他不仅仅是一个杰出的投资家,他还是一个杰出的企业家。

巴菲特曾经说过:因为我是经营者,所以我成为了成功的投资人;因为我是投资人,所以我成为了成功的经营者。

无论是收购伯克希尔,还是难熬的担任所罗门兄弟的董事长,巴菲特在经营企业方面应该是难得的天才。

而且,正是由于他在经营企业方面的天赋和积累,使得他对投资的理解更加深刻,执行也更加到位,取得效果也更加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正如格雷厄姆并非是一开始就认识到股票的本质,对于价值投资,即使如投资大师巴菲特,也不是一开始就认识到应该是去寻找伟大的生意,然后长期持有。

研究一下巴菲特早期的投资经历就会发现,股神早期也是频繁交易,比如仅在1952年就购买过保险证券公司、无烟煤公司、风车公司、铁路公司的股票,妥妥的短期交易者。

巴菲特真正学会为好品质买单,还是在遇到芒格以后。在此之前,他的更多的投资是捡便宜货。

三、理解股票的本质到底有多难

无论在投资界存在多少种流派,对于股票而言,其本质永远都是生意的一部分。

但是,对于普通投资者,理解股票的本质确实困难。

客观原因是生意本身是一个综合体,这个综合体至少涉及到政策、战略、管理、运营、人力、财务、法律、税务......这些方面无论哪个单独拎出来,想搞清楚都不容易,何况是这么多学科的综合。

在分工如此精细的今天,专业化的程度和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即使如亚里士多德和达芬奇这样的通才放到今天,恐怕也未必能达到他们在历史上取得的成就,更遑论大多数普通投资者。

而且,由于人类认知的有限性,很多的问题看起来好像明白,但事实上相距甚远。

对大多数普通投资者来说,对股票理解的难度首先来源于对理解生意的现实困难。

那么,由于难以理解生意,所以只能将股票脱离开生意,就投资论投资,就股票谈股票。尽管股票、生意、投资其实是一件事。

进而产生下一个困难,就是理解股票的困难。

股票虽然是生意的一部分,但其本身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领域,至少涉及到经济、金融、证券、投资、股权、心理、行为......这些领域,甚至不只是科学,都可以算作是艺术了。

从这些要求入手,对股票的理解难度瞬间又提高了一个段位。

同时,股票市场是由无数心理驱动的行为集合,情绪时常在股票价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当情绪成为人类思考的主导时,理性早就失去了功能,想理解股票的本质就更加困难。

四、距离真正的投资还有多远?

巴菲特在1992年(那一年他62岁)致股东的信中写到:

“我们认为所谓”价值投资“的提法有些多余。若是所投入的资金不是为换取或追求相对应的价值的话,那还算是投资吗?

明明知道所付出的成本已经高出其所应有的价值,而只是寄望在短期之内可以用更高的价格卖出,这根本就是投机行为。”

事实上,有些人不断学习巴菲特,希望能像巴菲特一样去投资,但是投资效果却很不理想。

依我看,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从书本上学到关于投资的认知并不真正属于自己。

无论大师们谈了多少对投资的理解,无论大师们说过多少关于投资的名言,这些认知始终是大师们的。

能不能成为你的,了解和知道是最基础的,甚至连要求都算不上。

除了了解,更多的需要努力和持续,努力学习,努力实践,努力思考,持续修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正如巴菲特和芒格,他们天生也不是大师,他们只是在很长的几十年内持续努力,不断精进,做好了他们认为应该做的事,才顺带成为了大师。

所以,大师只是一个结果,或者说是一种附带的称谓。

第二个原因是是错误的操作系统。

在头脑里希望像巴菲特一样投资,实际操作中却每天都盯着股票K线图。

这是投资中知行不合一的典型特征。

究其原因,还是对投资的认知流于表面。

在头脑里,幻想自己是价值投资者,幻想股票是生意的一部分,幻想价值投资就应该长期持有。

在操作中,仍然以价格波动作为买卖依据,仍然被市场情绪左右买卖决策,仍然是频繁的交易者。

试想,如果你买的这支股票是你和朋友共同经营的一项生意,你肯定会对这项生意有自己的价值判断,而不需要每天用股票价格来判断你生意的好坏,更不会根据每天股价的波动考虑是否要卖出自己的生意。

这个思考的角度放在股票上也同样适用,但是,为什么就要时刻关注股价的变化?为什么根据股价波动做买卖决策呢?

所以,还是巴菲特说得有道理:

一个真正的企业投资人应当忘记股票价格的短期变化,把主要注意力集中于公司的经营层面;即使你的目标是获取资本买入与卖出的差价,也应当以5-10年为一个周期来规划你的投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