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漸長,生生不息!「立夏」養生讓身心靜下來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中國人的衣食動養,皆依季候而作,隨歲月流轉。


2020年,《生命時報》將四時節氣作歷程,推出系列策劃“二十四節氣·養生歷”,一年365天,順應時節來養生。


庚子年

辛巳月

戊申日

春意藏,夏初長


“忽而今夏,風暖人間草木香”


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也是夏日的開端。


轉眼間已春逝夏臨,槐香暗度,綠苔新釀,堤邊柳浪斜穿之中,便是滿衣風灑綠荷聲了。


萬物至此皆長大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立夏,四月節。立字解見春。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

“假”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發芽生長的植物到此時已經長大了。田間蛙鳴聲聲,草木葳蕤茂盛,萬物綻放濃烈的生命氣息。


夏日長,戒怒戒焦躁


立夏後天氣漸漸變得炎熱,高溫天氣易使人心浮氣躁。立夏之後尤其要重視情志養生,養成急事不驚、煩事不爭的心態,為安度酷暑做好準備。


重在調和陰陽。使臟腑、氣血的運作與腦力、體力等身體機能和諧一致。


庚子年

辛巳月

戊申日

立夏·三宜


健胃

天氣逐漸變熱,人們的食慾也有所下降。立夏的飲食原則是“增酸減苦、補腎助肝、調養胃氣”。飲食應清淡,以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


將綠豆、蓮子、荷葉、蘆根、扁豆等加入粳米一併煮粥,擱涼後食用,能起到健胃、解暑的功效。


午休

立夏後,正午氣候炎熱時,人體血管擴張,使血液大量集中於體表。午飯後消化道的供血增多,大腦供血相對減少,人在午後常感到精神不振,睏意頻頻。


午睡的時間不宜太長,以30~60分鐘為宜。即使睡不著也要閉目養神,轉轉眼睛,能促進血液流注到眼部,緩解眼疲勞。


靜心

中醫認為,夏氣與心氣相通。《養生論》:“夏更宜調息淨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於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立夏之際要注意清心除煩,使身體各臟腑功能正常。


常按揉內關穴(手臂內側,腕橫紋上兩寸),能調心養心、補益氣血、養心安神。


庚子年

辛巳月

戊申日

立夏·三忌


冷飲

貪一時冰爽口感,吃過多冷飲,會讓“喜燥惡溼”的脾胃受傷,出現腹脹、食慾減退、容易睏倦等症狀。


消熱解暑可以新鮮果蔬代替,比如西瓜、桃子、草莓、黃瓜、綠豆等都是很好的清熱利溼食物。


大汗

立夏以後,自然界中陽氣漸長、陰氣轉弱,氣溫逐漸走高,體內新陳代謝加快。中醫認為,“汗”為心之液,汗出過多易傷陽氣。


生活中要避免劇烈運動導致大汗淋漓,可選擇散步、慢跑、打太極等慢節奏的有氧運動。


溼熱

受溼熱天氣的影響,人體也容易出現一些不適反應,包括口苦、食慾下降、腹瀉,還可能出現皮膚溼疹。


可多吃些祛溼、清熱解暑的食物調理身體,如:薏苡、黃瓜、空心菜、萵筍、蓮子、冬瓜等。


夏日漸長,生生不息!「立夏」養生讓身心靜下來


四時天氣促相催,一夜薰風帶暑來。櫻桃紅了,枇杷黃了,田裡的小麥彎下了腰,人生總會有不期而遇的溫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陽光從綠蔭中灑下溫暖,願所有的病痛憂愁都隨春而去,美好的生活似夏花瀰漫。▲


夏日漸長,生生不息!「立夏」養生讓身心靜下來


受訪專家

國家級名老中醫 李乾構

中國中醫藥學會亞健康委員會常務委員 彭玉清

廣東省中醫院肝病科主任 池曉玲


本期編輯:羅榕 美術設計:靳豐華


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