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開展群租房整治 建強機制破治亂循環難題

江蘇開展群租房整治 建強機制破治亂循環難題

狹小空間住滿人,電線私拉亂接;消防通道堵塞,安全事故頻發……這些群租房亂象將被集中整治。記者25日從全省加強群租房安全管理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獲悉,我省即日起展開為期1年的聯合整治行動,聚焦房屋、治安、消防、用電、燃氣等突出安全隱患,通過常態化排查摸底、建立長效機制,全力解決群租房“治亂循環”難題。

壓實責任 破解群租房管理積弊

江蘇是流動人口大省,目前僅登記在冊租住群租房的就有15.7萬戶、453.7萬人。群租房租住人員情況複雜、作息紊亂,與周邊群眾矛盾不斷。僅今年以來,全省12345在線即收到有關群租房訴求16031件。投訴頻發,是因出租人、承租人法治和安全意識淡薄,不履行安全主體責任,更多則是因安全監督管理上有漏洞。

4月份以來,全省各地各有關部門集中開展群租房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全省新登記群租房租戶5.6萬戶、租住人員36.3萬人,發現和整改群租房安全隱患7.8萬處,依法打擊處理違法犯罪嫌疑人1.3萬名。

破解群租房積弊,關鍵在安全管理主體責任落實。省公安廳副廳長尚建榮表示,全省公安機關作為群租房安全管理的重要職能部門,要在集中排查整治基礎上加大力度,推動群租房安全管理工作責任措施落實。“要推動警格、網格雙網融合,社區警務和網格事務一體化運作,實現群租房信息聯採、隱患聯排、風險聯控。”尚建榮說,要以網格為單元,整合執法管理力量和物業、水電氣抄表等社會力量,對群租房進行“兜底翻”。

“各地要積極培育專業化住房租賃機構,推進住房租賃規模化經營,不斷完善政府主導的住房租賃交易服務平臺的功能,實現數據共享、房源核驗等功能。”省住建廳副廳長範信芳認為,要加快推進公共租賃住房建設和管理,加大租賃保障住房供給,有效解決外來人口居住問題。

常態摸排 築牢安全“防火牆”

在南京市板橋街道,大量群租房散落於村組。“板橋人力資源市場關停後,許多黑中介聚集在原市場周邊村組等地違規招工,導致外來人員聚集。”當地多位網格員告訴記者,這些外來打工者往往會租10元一天的鋪位,一間屋子最多能擠上20多人。這些小旅館不僅私拉電線,而且入住登記不嚴,無視消防隱患,安全問題極大。

對這樣每天都在動態變化的群租房,這次集中整治開出的“藥方”是排查摸底常態化,將群租房安全管理納入全要素網格,及時採集登記信息,實時掌握動態情況。

海安市城東鎮泰寧村是典型的城中村,人員流動快、居住環境複雜。對此,當地明確1名社區民警、6名輔警主導,網格長、網格員協同的“1+6+N”模式,並拿出專門資金設定“人房信息採集、出租房安全隱患排查整改、違法犯罪線索提供”30%的考核權重,充分調動網格員積極性,實現信息源源而來、及時刷新。

集中整治不光是警方的事,需要自然資源、住建、消防救援、電力等群租房安全管理成員單位“多拉手、多牽手”。“我們群租房管理由街道政法綜治辦牽頭,各社區、村委具體負責,統籌協調公安、城管、住建、應急等多個部門。”常州金壇區東城街道黨工委書記吳軍華介紹,以“房中房”式群租房為例,明確由社區牽頭,發動物業、網格員在日常巡查中加強關注,發現問題後立即聯合供電、住建、城管、消防等部門整治,形成及時發現、及時處置的良性循環。

“群租群居”難題要以“群防群治”破解。“我們動員了執法隊伍、園區街道、社區幹部、網格員等多層次力量投入到專項整治中。”南京市江寧區副區長、公安局局長刁品中說,今年以來,江寧公安分局已牽頭多部門開展大規模集中清查24次,出動力量1100餘人次,確保風險隱患發現一處、整改一處。

創新治理 實現長效監管

群租房整治是積累已久的社會難題,如何避免“治亂循環”?

南京江寧區率先在全市推行一種“無群租房小區”管理模式,即對經過整治已無群租房的小區進行掛牌公示,鼓勵群眾監督舉報,杜絕違規出租返潮。截至目前,全區10個街道已有156個小區成為“無群租房小區”。對群租房,江寧區部分新城區街道創新“以房管人”與“陽光監督”結合模式,為達標合租房配備“身份證”。江寧區公安分局還研發推出了“二房東”專用申報軟件,進一步加強了租住在線管理。

“常熟市創新推行‘安居超市’工程項目,建立出租房屋信息採集、隱患巡查、整改處置、信息反饋閉環工作機制,保障管理常態長效。”常熟市副市長、公安局長吳建偉介紹了該市“五色標籤”隱患分類管理:社區警力經日常巡查採集出租房屋隱患,“安居超市”平臺根據隱患類型自動匹配“紅黃灰綠藍”其中一色,便於日常分類施策。

常州市金壇區東城街道在轄區內金江苑地區建起“智慧社區”,集成視頻監控、人臉檢測、車輛抓拍、電氣火災遠程監控等系統,實現“人工防”與“智能防”融合。“要把傳統方法與現代手段有機結合,實行邊整治、邊總結、邊建設,通過1年左右的努力,使安全管理資源力量得到有效整合,安全管理責任得到有效落實,基本建立起群租房安全管理長效機制。”省公安廳主要負責人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