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敢得罪人嗎?小心被“墳頭警告”,人的恨意究竟有多可怕

網易娛樂5月3日報道:

一社交平臺賬號發文對韓國女團Blackpink成員Lisa發出死亡威脅,該賬號發動態稱“我要殺了Lisa,我已經準備好了槍”,還將Lisa的照片P上墓地。

你還敢得罪人嗎?小心被“墳頭警告”,人的恨意究竟有多可怕

網友們在評論區裡炸開了鍋,一方面為Lisa打抱不平,另一方面對這種“網絡恐怖事件”感到心中發寒,心有餘悸。

這究竟是擁有怎樣的恨意才能巴不得讓她去死?

這個發出死亡威脅的人還能算個正常人嗎?

據瞭解,Lisa是泰籍藝人,在韓國出道,因舞蹈出色受到許多粉絲喜愛,近期在中國綜藝《青春有你2》中擔任舞蹈導師。

早在2018年,一位來自印尼的rapper就對Lisa進行了侮辱,聲稱自己會買到VIP門票去近距離接觸Lisa,然後殺死她。

你還敢得罪人嗎?小心被“墳頭警告”,人的恨意究竟有多可怕

其實,那些在韓國曾被死亡威脅甚至受到實質傷害的明星不止Lisa一個。

東方神起成員鄭允浩,在錄節目的時候喝下了某身份不明粉絲送來的飲料。

很快,他就感覺不對勁了。

先是嘴唇被黏在了瓶口,而後就是胃部痙攣,嘔吐不止…

後來經調查才知道,那瓶飲料裡竟然混有強力粘結劑!

而這位想要殺害的鄭允浩的兇手,竟然只是一位20歲的女大學生!

以及1999年還在Baby V.O.X組合的簡美妍,收到過沾滿鮮血的刀片;

宋慧喬的母親收到“如果不給2.5億韓元就用鹽酸讓宋慧喬毀容”的恐嚇信;

這些頂著愛豆粉絲的名號,幹著反社會反人類勾當的人究竟是哪個山溝溝裡出來的?

其實混跡於韓圈的粉絲都知道有那麼一個團體,叫做Anti-fan。

Anti-fan起源於韓國,簡單來說,就是一個為了反對某個藝人而建立的組織,會針對反對對象進行威脅,散佈謠言或惡意中傷的行為。

這個組織由於種種極端行為,被稱為“娛樂圈的本拉登”。

你還敢得罪人嗎?小心被“墳頭警告”,人的恨意究竟有多可怕

Anti-fan背後的心理原因

Anti-fan的極端行為是因為其對明星的極端恨意、敵視,這種心理最終會導致毀滅性的行為。

而恨意的產生源自兩種情緒——嫉妒和厭惡,這兩種情緒本身沒有破壞性,但是如果這兩種情緒太過強烈,它們便會發展成極端的恨意,而恨意的破壞性卻是巨大的。

  • 嫉妒情緒

嫉妒情緒說白了就是心理落差感導致的。

所以存在這麼一個現象:

越走紅的明星越容易被Anti,因為越是紅的明星給他們造成的心理落差感就越大。

  • 厭惡情緒

厭惡心理是因為明星的形象與Anti-fan的期待值不符而產生。

大到歧視明星的籍貫、膚色,小到針對明星的某句話、某個行為。

比如SJ在韓國某次現場發揮失常後,ANTI-fan直接砸碎了SJ保姆車的車窗。

你還敢得罪人嗎?小心被“墳頭警告”,人的恨意究竟有多可怕

Anti-fan在生活中的投影

Anti-fan的攻擊對象是一些公眾人物,貌似這個組織與我們毫不相關,但是其背後的心理現象卻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

侮辱、陷害、攻擊、冷嘲、熱諷……這些行為與Anti-fan的行為都是因為嫉妒或厭惡情緒導致的,只不過Anti-fan的行為更為極端。

在工作上,如果你工作認真,績效優異,深得上司喜歡,那你可要小心了,在光鮮亮麗的形象的背影后不知道會有多少眼紅的目光,有多少閒言碎語,明明靠的是實力,在他們的嘴裡卻成了靠顏值,靠潛規則。

在家庭中,最被人習以為常的便是父母對孩子的控制,如果你生活一個封建不開明的家庭中,那你人生中的五分之一便會在那種控制下度過。他們最希望你能成為他們心中想象中的樣子,不管你喜歡或不喜歡,他們最喜歡拿別人家的小孩跟你比較,不管這是否會傷害到你的自尊心。

在生活中,如果你表現得努力那麼一點,與眾不同那麼一點,便會招致各種各種的聲音與面孔,或是冷嘲熱諷、閒言碎語或是笑裡藏刀、針鋒相對。

這些行為雖然會讓我們生活、工作、學習受到各種各樣的阻力,但是換個角度思考,這些阻力也一份難得的歷練。

如果你能出淤泥而不染,那你便能獲得成長,獲得一個更加乾淨的靈魂,獲得一份更高的人生領悟。

你還敢得罪人嗎?小心被“墳頭警告”,人的恨意究竟有多可怕

蘇格拉底是一名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他不簡單,他的老婆更不簡單。

他的老婆是一名有名的潑婦(你沒聽錯),在潑辣方面號稱“天下第一”,有一次蘇格拉底在給學生授課,他老婆嫌他教的太久了,於是大發脾氣,在二樓直接跺起了樓板。

學生們便說:“老師,要不現在停下來吧,師母發脾氣了”。

蘇格拉底說:“再過一會兒就講完了,停下來太可惜”,於是他便堅持繼續授課。

這下,他的太太可就發飆了,直接拎起一桶水便潑在蘇格拉底的頭上。

“老師,真對不起,為了叫我們課,讓你難看了”。學生們歉意地說。

蘇格拉底卻擺擺手,笑道:“不要緊,先打雷,後下雨,這不是理所當然嘛”!

學生們紛紛被老師非凡的氣度折服,於是更加認真地學了起來。

凡事皆有兩面性,正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誰都想被善意地對待,但懂得如何與惡意相處意也是一種成長,也能收穫智慧。

妥善處理惡意才能收穫智慧

  • 如何面對外界的惡意

每個人存在於世界上,會有喜歡自己的人,也會討厭自己的人,人在江湖走,遲早得挨刀,就算你不惹別人,也有可能躺著中槍。

蘇格拉底有著寬廣的胸襟,非凡的氣度,若是我勸說大家要學他,估計會被噴的狗血淋頭。

每個人的看待世界、為人處世的方式都不同,面對不同的情況都有自己的處理方式,但是,無論你以怎樣的方式去面對,最合適的處理方式都離不開一點——理智。

有人會被恐懼的情緒支配行為,於是當別人欺負到頭上來都不敢做聲,毫無尊嚴可言。

有人會被憤怒的情緒支配行為,於是當別人欺負到頭上時不顧後果地以牙還牙,最後釀成悲劇。

你還敢得罪人嗎?小心被“墳頭警告”,人的恨意究竟有多可怕

我記得上初中的時候,我有一個同學張某,他知書達理、溫文爾雅,特別喜歡看書,並且從來沒見過他生氣的樣子,然而發生了一件事卻顛覆了我對他的認知。

那個夏天的下午,教室裡悶而燥熱,教室裡響起眾同學的嘲笑聲,此時他們的目光正彙集在一個女同學身上,她穿著典雅碎花裙子,但是一張凳子上卻極不協調地沾著破碎的裙子,她的臉上也掛滿了淚水,原來是因為李某將膠水塗在了她的凳子上。

此時,有的同學放聲大笑,有的同學眼神憐憫,卻沒人責怪那個惡作劇的李某,彷彿他的惡作劇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就在此時,李某的笑聲戛然而止,一聲殺豬般哀嚎響徹整個教室,李某的左邊臉印上了一個血紅的手掌印,而這個手掌印就是來自那個從未生過氣的同學——張某。

張某與李某隨後扭打在了一起,同學們感到情況不妙,立刻上前勸架,最後驚動了教導處,分別給了兩人一個記過警告,此事才得以罷休。

事後,我問張某:“這不像你啊,當時你是怎麼了”?

他笑道:“我當時感到一股股憤怒在沖刷我的全身,但是頭腦卻也異常清晰,我知道我必須做點什麼,我也知道這一掌揮出去會有什麼後果,如果再來一次,我還是會這麼做”。

他當時堅定的眼神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腦海裡,雖然他當時做的像個莽夫,但是他絕不是一個莽夫。

他在情緒極端強烈時依舊保持著理智,對自己的行為會產生的後果有著深刻的認知,併為之負責。

我想,這才是真正的男子漢吧!

你還敢得罪人嗎?小心被“墳頭警告”,人的恨意究竟有多可怕

  • 如何面對自身的惡意

我可以肯定對你說,每個人心中或多或少都曾有過嫉妒、厭惡他人的心理體驗。

這種心理屬於人的自然防禦機制,它的存在是合理而自然的,我們要學會接納它。

但是,這種心理防禦機制會讓你產生恨意,恨的毀滅性卻是巨大的,我們要學會避開它。

偉大的哲學家羅素曾經在一次採訪中談及道德,他是這麼說的:

恨是愚蠢的,愛是偉大的。在這個日益緊密相連的世界裡,我們必須學會容忍彼此,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這麼一個事實:總會有人說出我們不想聽到的話,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共同生存。

你還敢得罪人嗎?小心被“墳頭警告”,人的恨意究竟有多可怕

那我們應該如何與這些情緒相處,並避免恨的產生呢?

在心理學界曾有過一個真實的案例,某男性竟然嫉妒其不足三個月的兒子,作為父親的他當然非常懊惱,一度認為自己心理出了問題,並去諮詢了心理醫生。

醫生告訴他:這是因為你看到兒子出生後輕易得到了妻子的關心,你的潛意識感到了威脅後,激發了你的心理防禦機制,於是你產生了嫉妒的情緒。

醫生給出了兩條建議。

第一條是當這種情緒產生時,不要壓抑它,學會接受它。

當你感到緊張、焦慮、威脅時,心理防禦機制往往便會被激發,你得認識到這是自然的。你越是壓制,它就越反彈,學會接納它,也是學會接納自己。

第二條是找到產生這種反應的原因,原因往往是認知層面的。

案例中的父親產生嫉妒情緒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呢?在於他覺得兒子奪走了他的愛,是這種偏見讓他觸發了防禦機制,而此刻他需要做的便是改變這種認知,將其轉換成“兒子並沒有搶走愛,而是妻子多出了一份對他的愛”的認知,便可從源頭上解決問題。

你還敢得罪人嗎?小心被“墳頭警告”,人的恨意究竟有多可怕

結語

Anti-fan的極端行為來源於恨意,恨意源自不受控制的情緒,情緒源自人心理的本能防禦機制,

當你面對外界的惡意時,不管你用何種方式去處理,都不要失去那一份理智,認識到行為會產生的後果,併為這個後果負責。

當你面對自身的惡意時,學會接納它,認識到這是自然的,與此同時,你得找出心理防禦機制被激活的原因,然後改變它,以免它變成更具毀滅性的恨意。

恨是愚蠢的,愛是偉大的。

.END

我是分享成長乾貨、傳遞正能量的雲Sir,您的關注是對我最大的鼓勵,感謝!

#Lisa遭死亡威脅##情緒##理智與情感##成長那點事兒##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