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在北宋当公务员

你是不是也有被父母逼着去考公务员的经历?如果你生在宋朝,想要成为一位合格的公务员,你需要有什么样的品质呢?


假如你在北宋当公务员

北宋官宦人家漫画图

一、建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想法

若你在北宋为官,你首先要放弃个人的荣誉,建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想法。官场在上也许你会遇到与自己政见不同的人,你可以与之辩论,坚守阵地。但你绝对不可以对他进行迫害,可以贬,可以罚,但绝不能杀。

因为你们会在将来的一天依旧会并肩作战。

欧阳修在其晚年的时候,曾一札荐三相,他同时向皇帝推举了三位年轻有为的高素质官员,分别为王安石、司马光、吕公著。这三人与欧阳修的私交都非常的差,尤其是吕公著。吕公著的父亲吕夷简曾是欧阳修的顶头上司,受范仲淹的牵连被贬;司马光是欧阳修的政敌,司马光一派曾公然讽刺欧阳修是奸邪之人;至于王安石,与欧阳修在学术上见解不同,作为后生的王安石又异常骄傲,曾多次与欧阳修发生摩擦。


假如你在北宋当公务员

欧阳修:文学家、政治家

而就是这样的三个人,依旧得到了欧阳修的力荐。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他要忘记吕公著父亲对自己的迫害,忘记司马光的抨击,忘记王安石的无礼。同时要看到这三个人作为政治家的素质与能力。

正是因为欧阳修以天下为己任,所以他可以将天下的利益放在自己的恩怨之前。

其实在不同的政治群体之间,有冲突,有摩擦,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而北宋政府优秀的地方在于它可以容忍这些冲突与摩擦。

比如贬斥欧阳修的吕夷简,虽然他不赞同欧阳修一派的观点,并将他们发配偏远之地,但这种发配不是永久的。很快,这些被他贬斥的有能力的大臣,又被召回予以重任。当宋夏战争爆发的时候,是吕夷简重新启用了范仲淹,范仲淹才能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保护北宋王朝不被敌寇的铁骑踏破。

这就是北宋这些政治家的素质。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北宋为官的底线。他们绝不以一己私利,而弃国家于不顾。

二、既需要才华横溢,又需要实干精神。

在中国的帝制王朝时期,为了争夺权利,不同的政治集团之间明争暗斗,为了打击对手,不停的寻找把柄。那些做实事的官员恰恰更容易被找到短处,从而形成了人浮于事的情况。

但若你在北宋当公务员,请你一定一定一定要做个有才华的实干家。

北宋的官员衡量自己的成就不在于官位的高低,生活的富足,权利的大小,而在于为百姓谋福祉。《宋名臣言行录》中提到“治民如治病,不问吏才能否,设施如何,但民称便即是”。

北宋的官员很多都是才华横溢的才子,有傲世之才的人往往骄傲,不肯沾染俗世之气。但北宋这群优秀的政治家却不是这样,他们在为民谋福利的时候,他们是一点也不敢疏忽的,更不敢有一点点的“才子病”。


假如你在北宋当公务员

唐宋八大家的六位宋朝人均是政治家

当欧阳修被贬到湖北夷陵成为知县的时候,夷陵这个地方实在是太偏僻了,作为读书人的欧阳修,根本找不到书读,于是他就翻陈年的卷宗来看。结果他被这些卷宗震惊到了,里面记录着各种冤假错案,这也给了欧阳修一个警示,从此他面对百姓的每一件事情都极其的认真,不敢有丝毫的马虎。

自隋朝以来,官员归中央管辖,所以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北宋的地方官员眼里就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对于这件事他们的原则依旧是百姓为先。

当年范仲淹任杭州知州,结果遇到了大荒之年。按照正常的做法应该就是开仓放粮。但范仲淹采用的政策确是“以工代赈”。他知道当地有竞渡和拜佛的传统,就鼓励民众在西湖参与竞渡活动,要求寺庙聘请工匠,大兴土木。从而鼓励人们出门消费,一扫杭州的颓势。

结果中央认为范仲淹在大灾之年,以此方法是在消耗民力,把范仲淹狠狠的批了一番。但范仲淹对此据理力争,认为这是救济灾民的正确方法。最后,中央政府也认可了他的方式。

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这一年的杭州,“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

杭州依旧是那个安静繁华之处。

三、勇于改革,敢为人先

仔细观察中国的帝制王朝时期,我们就会发现改革的出现往往带来的是不幸的结局。这是因为在帝制王朝时期,为官者为了自保,往往是不会主动去提及一个王朝制度当中的弊端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那些勇于革新的官员,无论成功与否,自身的结局都不会太好,如商鞅。

在提及宋代朝政的时候,一般会说“冗官冗兵冗费”的三冗状况。但你可能不知道,这个观点就是宋朝自己的官员提出来的。宋朝当时的官员是能够非常清楚的看见这个事实的。于是他们进行了自己的改革。

这其中有两场这非常著名的改革,一个是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另一个是以王安石主持的“王安石变法”。而这两场改革当中仅仅间隔三十年。并且在这两场变革当中,大小变革从未间断。


假如你在北宋当公务员

王安石

就是因为有着这些优秀的政治家,才让大家眼里那个积贫积弱的北宋,在风雨飘摇中支撑了一百六十七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