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严重劣势,数理课程少,藤校热门仍然看到了我

GT严重劣势,数理课程少,藤校热门仍然看到了我

个人情况:

学校:中央财经大学

专业:国经贸

语言:T102,G323+3.0

GPA:3.87

实习:银河证券,天安人寿,中信证券,广发基金推荐信:实习(中信leader)+两位统数教授(概率论及线代教授、统计学教授)

校外活动:澳洲维多利亚大学study tour,校学生会

获奖情况:美赛M奖,二等奖学金(两年)…

录取情况:Columbia OR, JHU FMath (含8000+刀奖学金);UPenn IMPA; WUSTL MSBA; USC Master in Analytics


写着前面

申学过程贯穿了我从大二到大四整整三年的时光。大一懵懵懂懂地拿到了没有拖后腿的大学成绩,大二开始明确出国这一方向。从此,我于是开始了与GPA,GT,实习,社会活动的相互陪伴。大二的重心在提高学校成绩,并做了两段基础的实习工作。大三完成了GT和CV中的四段实习(T甚至考了5次)。才步入大三时,我也觉得准备时间已经来不及了,语言和实习都没有着落,甚至有gap一年的想法。但事后才发觉,其实所有事情按部就班起来,都是游刃有余的。所以,写在前面,我想和所有正在准备的大二大三学弟妹们说,如果你还没准备好,也不要慌张。只要把时间利用起来,一年时间足够你弥补自己的短板,追逐自己的梦校。

另外,我cv中的优势为实习+GPA,劣势为GT+暑校项目。所以大家辩证看待我的经验,择优。


GT语言

首先,留学的模板固然是语言+GPA+实习/科研。但其中的重要性我认为是实习>GPA>语言。一直以来,我的确看到很多中介推文中的学长姐们顶着105+,325+(甚至110,330)的语言成绩,这也在我背景提升的过程中造成了很多压力。但是在申请过程中我才发现,语言其实是最不重要的那一个,至少在金融专业方面是这样。

我的GT成绩可以说是所有申请者里面最薄弱的了(T102,G323+3.0)。坦白说我身边所有和我申请学校差不多的,至少都会在T105,G325+3.5的水平上。当然,分数高了确实是加分项,但如果你一味花时间去追求高成绩,而占用了实习+GPA的时间,那么边际效益其实是很低的。

如果你是考了几次托福都无法出分的小伙伴,那么我的经验或许有一定的代表性。托福我一共考了5次,分数变化92、94、96、100、102,非常缓慢。托福我整个背景提升最厮磨我的一项了。我分享的几点经验是:1、如果感觉不到自己该如何提高(譬如不知道作文怎么写才能高分,为什么听力能听懂但是做不对),不要耽误时间去找一对一的老师帮忙辅导3-4节课,真的会有一针见血的作用。2、虽然总分可以擦边,但是口语成绩要尽量高分(我口语是25)。口语每次考试之前我会花一周时间练,每道题计时、录音、重复说,直到最后一遍没有任何语法、时态错误为止。这个过程是反复且枯燥的,但是提升效果会非常好。3、不要被那些1-2次考试就出分的学神们怔住,大部分学生都会考3-5次才出分。因此,即使已经到了六七月份,你依然有时间出分的。


GPA

我的WES认证GPA为3.87。这算我cv中的优势项。但在金工金数的申请者里面,我课程中涉及的数学和计算机课程少之又少。数学方面只学过微积分、概率论、线代、统计、计量。计算机课程只有access(VBA)。因为本专业不允许自主选课,所以,我通过coursera补了很多门课,包括Machine Learning、Pythonfor everybody,常微分、偏微分、数值分析。有条件的同学我还是更建议上学校提供的数学计算机课程,学校成绩的认可度更高。

数学课程最好包含微积分、概率论、线代、常微分、偏微分、统计、随机过程等。对于机器语言的学习,在精不在多。主推Python和C++。尽量将机器语言运用在论文比赛和实习中,这样cv和ps中才有的放矢。金融方面的课程主要看宏观、微观、公司理财等。

实习

个人认为,实习也是我背景中的长板。为了获得更多的金工经验,我主要通过实习工作来体现自己的数学和计算机能力。实习单位和工作难度是循序渐进的。虽然cv中只阐述了4段实习,但其实我在大二就接触了银行+会计的实习,这在大三投递简历的过程中有了经验和铺垫。另外,比较建议1段卖方实习+2段买方实习。工作内容最好包含用python进行数据处理,data mining,模型等内容,这样能在ps和cv中凸显自己符合金工学生的专业素养。

此外想分享的一点,我曾经也经历过追求big name的实习公司,但其实有一段big name公司经验就够了。实习主要还是看个人做的具体事情,而不是你的领导和公司有多出名。最后,对于实习资源,主要是靠海投+学长姐推荐+领导推荐等方式。有很多优质的公众号和小程序平台会分享很多及时的招聘咨询,尽量选择发布在一周内的招聘信息进行投递会比较有用。


关于其他

对于美赛、全国建模大赛、商赛、大创等等活动,参加一定会是加分项,但加分效果不明显。我基本大型比赛都有参加,并且获得有效成绩。这些经历的作用主要是凸显自己的社会参与度+对金工的日常兴趣+体现数学计算机能力+leadership。还是建议大家在课余多参加这些活动,特别是实习中没有参与建模的同学。这样在面试以及ps叙述中,仍有空间展示自己的能力。

对于社团活动,主要是展现leadership+金工兴趣。如果内容与金工非常贴切,并且个人影响力能凸显,也可能成为你简历中的闪光点。但如果活动与申请目的不太相关(除了volunteer工作),在cv中展示可能有失偏颇。


CV和PS

这其实是申请中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过程。CV和PS写的好坏直接影响着offer的收割。CV和PS的套路、对实习背景的论述和提炼,直接展现了自己的long-term,short-term goal,以及自己所做项目的难度和投入程度。我身边很多朋友在写PS时只是在论述自己做的事情,而没有上升到项目的目的(譬如为了预测2020年的经济整体水平,我们预测了2020年的社会融资量),并且没有用模型和formal的措辞进行表述。这是很致命的一点。这里,也特别要夸夸世毕盟GGU的mentor制度,让我在对自己实习工作都没有摸透的情况下,一次次开会帮我梳理我的经历,修改PS和CV,最终呈现出了硬核效果。


关于GGU

其实,我对GGU最大的感谢就在于它的mentor制度,这凸显了它对于专业的把握。每一位学员都会分配目标专业的mentor进行指导。Mentor基本上是相关专业的优秀的前辈。这样,他们会是你整个申请过程中最了解你需要什么,你要展现什么,如何用专业术语帮你措辞的人。对比了很多我的朋友的申学经历,他们的中介老师一人负责文理各种专业的学员,对于CV和PS的功劳仅仅在于翻译+润色。这样的对比让我在每一次和mentor(UC Berkeley哈斯商学院MFE毕业)的电话会议时,以及在修改PS和CV的夜里暗自庆幸自己选择了负责且专业的GGU。

还有一点必须要提的就是世毕盟的申请培训课程,在申请材料准备的前期世毕盟专门请来了专业老师来负责讲述申请相关的内容,从项目介绍、行业介绍、文书写作到签证指导,这些课让我从申请前一腔热血却啥也不懂的小白,变成能在文书里侃侃而谈。


此外,就是GGU的native expert mock interview特色。在UPenn和MIT的face-to-face准备过程中,GGU都为我提供了2-3次的mock interview。外教专家全方位模拟真面,并且会很及时地给我写详细的书面feedback报告,其中包括节奏、回答、行为等等,每次都会给很多中肯的建议。这些服务让我在面对face-to-face面试时变得从容且自信。


写在最后

“真想不到当初我们也讨厌吃苦瓜,今天竟吃得出那睿智愈来愈记挂。”留学的经历或许只有1-2年,但申学的过程却占据了我整整四年的大学时光。我会在每一次查GPA、GT成绩时忐忑,在面对ddl时焦虑,在等待offer的日子里压力山大,但这些经历都是丰富且多味的。这些苦中有乐的经历把我的生活充实起来,回头看来,我也逐渐变成更优秀自律的自己。也非常感谢父母、导师、GGU一路的陪伴,我们都一步一步地,慢慢变更好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