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地摳餅型公司,CXO們怎麼分工?


平地摳餅型公司,CXO們怎麼分工?

上一篇文章剛發出,就爆出了瑞幸作假的醜聞,這讓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與瑞幸相比,那些勤勤懇懇研究黑科技,踏踏實實作弊掙利潤的公司,對散戶股東來說,難道不是勞模一樣的存在麼?

確實,與靠夢想與財務湊估值相比,搞黑科技簡直low穿地表。而在互聯網創業大潮的背後,那些渴望財務自由的悸動心靈,不少都是前者的忠實信徒。

把海市蜃樓般的項目包裝起來,讓夢想感動群眾,虧錢虧掉底褲,估值漲破天際,就可以套現身退,任項目灰飛煙滅了。這些人往往還以悲情英雄的名義封神,成了創業者偶像。秉承這套邏輯的,從濃眉大眼的上市公司,到燒光錢跑路的小團隊,一抬腳能踩死一片。

這不就是現代金融制度下,新型的“風麻燕雀”江湖生意嘛!借用曲藝圈的學術詞彙,這叫“平地摳餅”型的創業公司。

平地摳餅型公司,CXO們怎麼分工?

平地摳餅型創業者,為了估值無所不用其極——當然,像瑞幸這般奔放,端著硅膠胸部直接就參加選美的,還真是看得人老淚縱橫。

今天,我們只談一點形而下的技術問題:要平地摳出餅來,公司的CXO們如何分工合作,把估值搞上去。下文中的例子並不是瞎編,每一個都有真實背景。只是因為法務經費不足,所以才抹去了名字。


估值是啥

談分工之前,先來說說估值的邏輯。

在原始社會,沒有估值這麼一說:張二狗想讓鄰洞的野人們交出皮草,以分享他未來十年打的野獸,實在是蛋疼。因為,張二狗拿著這些皮草,也並不能多打兔子。

後來商業發達了,有時得湊錢幹一票大的。古希臘人遠赴黑海貿易,先要置辦船隻貨物,經年才有回報,這就要廣納資金,分散風險。當然,也得先算算這趟買賣能掙多少,好按投入分賬,這就是估值。

這就像瑞麗的翡翠市場上流行的“賭石”遊戲:原石開出時,只切開巴掌大的一塊皮,讓買主看這一小塊開臉估計值多少,願賭服輸。

平地摳餅型公司,CXO們怎麼分工?

用賭石的邏輯賭公司,是講得通的。以亞馬遜為例,近幾年才開始盈利,可是市值早破了萬億。這背後的邏輯很清晰:它從電商掙的錢,都投入到物流和雲計算上了。只要業務高速增長,就不會有資金堆積下來。也就是說,瞧不見利潤的公司,也可能很值錢。

自打聽說這個邏輯,一大票平地摳餅型創業者們,樂得鼻涕泡都出來了:要說虧錢的本事,那我也不比貝索斯差啊!

掙錢不掙錢的,估值總得有,要不然怎麼融資。而且,這跟賭石不一樣,莊家和買主的信息是嚴重不對稱的。於是,好事者創造了各種模型,好比用三圍來評價少女的心靈美。模型就是KPI,這我就可以湊數了!怎麼湊呢,其實玄機都在這個基本的估值模型中:

估值 = 市盈率 ⅹ (收入 − 成本)

這裡面有三個數:市盈率、收入和成本,那就每人認領一個吧!於是,在宏偉夢想和實幹精神兼備的平地摳餅型公司裡,CEO搞戰略,也就是對市盈率負責,儘量忽悠個高估值;COO抓收入,在現有估值模型下把收入湊上去;CFO控成本,用眼花亂墜的財務技巧,把本錢藏起來。


CEO幹啥

瓢把子CEO負責的市盈率,是平地摳餅的核心環節。他要做的,是儘量跳出上面的估值模型,這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 低層次的,只能把買賣定性為現金流生意,用市盈率算估值。這等於承認自己跟煎餅攤性質一樣,最多就在增長率上做做文章。
  • 中層次的,可以說服投資人,項目市場廣闊,要像亞馬遜一樣把利潤都用於擴大再生產。於是,你們就看收入,按市銷率來估值吧!看進不看出,這買賣不就好乾多了?
  • 高層次的,根本恥於談及收入,滿嘴情懷與使命,徹底拋棄上面那個式子,用客戶數、用戶量之類更遙遠的指標來支撐估值,這才有行業領袖的範兒。

這個估值模型是給誰看的呢?其實是給吃瓜群眾看的:這是為了讓大小投資者相信,企業的價值是有嚴密邏輯支撐的!然後,創始人就可以和早期投資人一起把股份賣給你了。

對CEO來說,最失敗的並不是業務沒搞好,而是公司的估值模型淪落到了低層次。比如,某互金公司在上市時本來利潤不斐,但是為了避免被華爾街按市盈率估值,特意把利潤抹去了,還成立了人工智能部門(其實就是自動接電話)。

CEO說我們不急著掙錢,意思是你丫別看利潤;說我們要改變世界,意思是便宜了可不行!如果再能巧舌如簧、聲淚俱下,投資人也就心領神會,大家水乳交融地湊數據、衝估值,再秋波流慧地衝向下一輪的投資人。


COO幹啥

就算CEO把估值模型吹到了太空,收入最終還是至關重要的,這就看COO的本事了。

如果不看利潤湊收入,那並不是太難。因為,在利潤保持常數不變的情況下,只要把錢從賬上走一圈,再通過成本付出去,收入就湊上了。這就像把五湖四海的大閘蟹都拉到陽澄湖裡洗個澡一樣。

平地摳餅型公司,CXO們怎麼分工?

像瑞幸這樣的騷操作,並不意外。在平地摳餅型公司中,大半收入靠COO和CFO配合,每天上班拿著一堆U盾倒來倒去的,是有的;怕銀行記錄流轉不好剝離,每天揹著一麻袋錢去銀行存的,也是有的。

只是沒想到,像瑞幸這樣公司都上市了,老闆也套現了,還要不忘初心地以假賬為核心生產力,真是狗改不了吃屎。這也壞了其他人的好事,你瞧瞧,這兩天好未來也主動跳水了。當然,能跳水的還是問題小的,知道跳下去就摔死的,只能死扛到底。

也有些規模化衝收入手段,更加天衣無縫。比方說,某地政府承諾給你一個億的訂單,但是有個條件,你要先跟當地國資成立個合資公司,投一個億進來。這樣左手倒右手,雖然現金流為零,一個億的收入可就平地摳出來了。

當然,靠這種帳面遊戲充收入,膽大心細的豪強才能玩。一般人能做的,最多是搞點虛擬商品過一道手,其中特別受青睞的,就是廣告業務:批量買進廣告資源,再倒手給客戶,這玩意本質上跟客戶自己買區別不大。只是過了這一層代理,就可以記入流水了。


CFO幹啥

如果家門不幸,估值模型落在了較低的層次,那就得在賬上畫出利潤來。這就要靠CFO們的財務專業技能,讓成本融化在藍天裡。

較通用的辦法有兩個,一是成本分攤。比方說,花1000萬給CEO二奶買了套房。按財務規定,這個成本可以分幾年來算,當年成本可能才算200萬。這種分攤有各種銷魂的曲線,CFO可以對症服用。

第二個辦法是靠存貨。電商公司都清楚,利潤除了迴流的錢以外,還有一大部分是倉庫裡的存貨,而其中有些——是永遠也賣不出去的。於是,巧妙地操縱庫存,可以大幅調整利潤。

類似的思路也可以用於湊收入:年底數字不夠,就把貨往供應商那兒一推(黑話叫“sale in”),甭管賣沒賣出去(黑話叫“sale out”),就可以先記收入了。

當然,如果公司已經要賣掉了,就甭費這事了!這就是個小學三年級的數學題:假設你承諾年淨利1000萬,按10倍市盈率把公司賣掉,1個億分三年付清。那麼,

就算公司一分錢利潤都沒有,你自己拿3000萬充進去不就得了,這還能掙7000萬呢!

除了成本多少,成本的結構也很重要:要是員工成本跟收入成正比,就成了勞動密集型的人口販子,很難享受高估值了。怎麼辦呢?把他們都算成研發就行了!記得有家廣告代理,上市時非把自己說成是廣告技術公司,再一看報表,幾百個研發的平均年薪是五萬多。我特別想問一句,你們的程序員都是從藍翔招的麼?


怎麼套現

吃瓜群眾不能理解的,是不擇手段把估值吹那麼高,最終大廈崩塌,這幾百億市值能裝到口袋裡麼?其實,幾百億拿不出來,可拿出個幾億幾十億,未必是什麼難事。

資本市場的套路,大家都很熟悉了。拿瑞幸事件來看,CXO們早就通過放出利好消息,然後在高點大量套現。剩下的那些股票,也早都質押成現金啦!這兩天,聽說瑞幸質押的股票已經爆了雷,控制權要轉移了,我想那些接受質押的出資方,拿著津巴布韋幣一樣的股票,也只能風中凌亂了......

平地摳餅型公司,CXO們怎麼分工?

如果最終沒有走到上市,那也可以在B-Z輪任何一輪融資中,以改善生活為名賣點老股,雖然不能一夜暴富,也足以財務自由了。第二天點煎餅果子的時候,能多要十三個雞蛋,真香啊!

就算是資本市場上窮途末路,運營過程裡機會也不少。這裡又經常用到廣告這種大宗虛擬商品了,這玩意一花就是成百上千萬,有沒有效果就看甲方盯得緊不緊,可謂居家旅行、洗錢跑路必備的佳品。而佳品中的佳品,就是高速路兩邊立著的那些大牌子。


@-@

這麼看來,十年磨一劍研究黑科技的,得算是老實人了。這也成了縈繞在某些大佬心頭的難解謎題:我帳上這麼多現金,業務這麼多利潤,為啥市值上不去呢?

為啥?因為你丫真的low啊!瞧瞧人家瑞幸,明明是老闆帶著幾個會計可以搞定的事,你非要扯上安卓底層技術,真是夏蟲不可語冰啊!

不要忘了,這種平地摳餅的老闆們裝進兜裡的錢,是所有良心企業的信譽損失換來的。對於這樣的企業,我只想發自肺腑地問一句:你們還招CAO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