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中的河北大博弈,叛軍被逼到絕境的時候皇帝來救場了

引子

從整個中國歷史的維度看“安史之亂”,其過程就像一部悲壯的史詩,幾乎所有盛唐名將悉數登場,戰爭持續整整八年可謂極其的慘烈,國人引以為傲的盛唐為之落幕。戰爭期間,朝廷和叛軍都先後犯了數不清的失誤,其中,容易被人忽略的是唐朝在

河北的戰略失誤,錯失了絕佳的平叛良機。


安史之亂中的河北大博弈,叛軍被逼到絕境的時候皇帝來救場了


河北地區在“安史之亂”平叛過程中為什麼特別重要?

從地理位置看:河北地區處在范陽和洛陽之間,掌握了河北,就能切斷安祿山與范陽的聯繫,動搖叛軍的根本。

從糧食產量看:河北是唐朝統治範圍最大的平原,只要佔住此地,不僅糧食問題好解決,還能夠長期以戰養戰。

從兵源補給看:河北人口稠密,經濟發達,在經濟和人口總量上要遠超關中,是擴張兵力的首選根據地。

對此,叛軍非常重視,安祿山謀劃叛亂的時候,主要是抓住三點:一是親率主力火速進軍佔領兩都;

二是偏師略定河北作為可靠後盾;

三是副手史思明坐鎮范陽保障後方。

一失河北:安祿山長驅南下,攻陷東都

755年陰曆11月,安祿山起兵范陽,率領15萬虎狼之師直指東都洛陽,河北諸郡無力相抗,望風歸降,只有平原太守顏真卿提前洞悉安祿山的陰謀,未雨綢繆修築增高了城牆,在叛軍南下勢如破竹的時候,唯有平原城魏然屹立,雖然看上去這座小城在叛亂的驚濤怒海中風雨飄搖,但這卻保留了河北各郡共同舉義的火種。

安祿山兵貴神速,日行60裡,一路攻城略地,一個多月就進抵東都外圍。

此時玄宗臨時任命的“范陽節度使”封常清,匆忙趕到東都洛陽,組織力量抵抗安祿山。

封常清在洛陽招募軍隊,短短几天就招募了6萬市井子弟,可以說都是些烏合之眾,這麼短的時間裡也無法組織訓練,裝備也很潦草,但就是這些“菜鳥”們憑著一腔熱血,作戰極為英勇,居然跟漁陽鐵騎硬扛,“殺敵塞路,血流滿野”,從天寶十四年陰曆12月7日抵抗至13日,封常清率殘餘士兵在洛陽與叛軍展開巷戰,最後全軍覆沒,只好逃往潼關。

安祿山進入洛陽,看到東都宮闕巍峨,考慮定都稱帝於此,就沒有急著向長安進軍。

這麼一來,封常清和駐防陝城的高仙芝一起順利撤退至潼關進行防守,慢慢收攏士卒,安祿山一時無法西進長安。


安史之亂中的河北大博弈,叛軍被逼到絕境的時候皇帝來救場了

安祿山叛軍進攻路線

一復河北:顏氏兄弟冒險舉義,誘殺叛軍謀主高邈

常山太守顏杲卿看到安祿山的主力已經離開河北,佔領東都,決定在河北舉義。顏杲卿通過縝密謀劃,設計誘殺了安祿山的將領李欽湊、高邈、何千年,尤其是高邈,是安祿山叛亂的謀主,安祿山後面的戰略失策都是跟高邈早早被殺有關。

隨後,顏杲卿聯絡堂弟顏真卿等人在敵佔區河北一起舉義,河北的趙郡、鉅鹿、廣平、清河、河間、景城等十七郡全部重回唐朝陣營,總兵力達到二十多萬。

安祿山的勢力範圍被攔腰切斷,只剩范陽、盧龍等六個郡的勢力範圍。

《資治通鑑 唐紀三十三》:河北諸郡響應,凡十七郡皆歸朝廷,兵合二十餘萬;其附祿山者,惟范陽、盧龍、密雲、漁陽、汲、鄴六郡而已。

二失河北:史思明閃擊常山,顏杲卿壯烈殉國

這個時候,也就是天寶十五年正月,另一個梟雄史思明出場了,他率軍迅速南下,實施“斬首行動”,猛攻常山城,9天就拿下,生擒顏杲卿!

史思明為什麼會這麼快攻下常山?

原來,安祿山留了一手,在親率主力迅速南下的時候,“使思明略定河北”,史思明也一直密切關注河北的局勢,時刻準備進行鎮壓。等到顏杲卿等人舉義的時候,坐鎮范陽的史思明迅速出擊,用奇兵突襲的辦法,一舉將河北各郡的主心骨顏杲卿拿下!

顏杲卿被抓到洛陽,安祿山親自審問:“當年你只是范陽戶曹,我奏請提拔為攝常山太守,你為何背叛我?”

顏杲卿義正詞嚴地回答:“我家世代都是大唐臣子,恪守忠義,豈能跟從你造反?你本來是營州的一名牧羊羯奴,天子如此重用,你又為何造反呢?”

安祿山大怒,將顏杲卿綁在洛陽橋頭活活肢解。顏杲卿至死罵不絕口。安祿山對顏杲卿一家進行瘋狂報復,“顏氏一門死於刀鋸者三十餘人。”

若干年後,他的堂弟顏真卿已經年過古稀,隻身面對叛軍李希烈威逼利誘的時候,慨然說道:“你難道沒聽說過顏常山(顏杲卿)嗎?他就是我堂兄!”


安史之亂中的河北大博弈,叛軍被逼到絕境的時候皇帝來救場了

顏杲卿、顏真卿舉義,史思明閃擊常山

二復河北:李光弼的雷霆出擊,將史思明逼入絕境

史思明是突厥人,李光弼是契丹人。

史思明的角色本來是李光弼的,李光弼曾差一點成為安祿山手下。

當初高邈為安祿山謀劃叛亂的時候,曾建議安祿山奏請朝廷,把李光弼納入麾下,作為可靠的副手。但安祿山目光短淺,沒有同意。臨到叛亂前夕,安祿山才感到極為後悔,深感李光弼此人會很難對付。只好讓高邈再確定一名得力副手。

高邈左思右想,反覆比較,又推薦了史思明。

後來史思明果然成為比安祿山更難纏的叛將。

這個高邈真是太有眼光了,這就是能人成為壞人的後果。

《舊唐書 安祿山傳》:邈最有謀,勸祿山取李光弼為左司馬,不納。既而悔之,憂見顏色,久而曰:“史思明可當之。”

同時也可以看出,顏杲卿誘殺高邈是做了多大的貢獻。

李光弼曾在王忠嗣麾下,王忠嗣曾掌握四鎮節度使,權力比安祿山還大,他極為看重李光弼的才幹,曾說“我這張位子將來會給李光弼坐”。

李光弼,可謂史思明真正的剋星。

他只帶了五千朔方戰士就取了太原,隨後迅速出井陘口救援常山。

趕到常山,顏杲卿已經被害。李光弼見到的,只是遍佈荒野的河北忠烈屍體。李光弼流著熱淚灑酒祭奠他們。

《舊唐書 李光弼傳》:自顏杲卿死,郡為戰區,露胔蔽野,光弼酹而哭之。

史思明當然不想讓李光弼有喘息之際,立即率數萬優勢兵力前來進攻。

李光弼來到饒陽城堅守,通過一系列眼花繚亂的神操作,先是固守城池,隨後出奇兵野戰,每次都打得史思明摸不著頭腦,河北的唐軍實力很快逆轉。

隨著郭子儀大軍前來會合,河北唐軍跟史思明在嘉山展開會戰,大破叛軍。

史思明窮途末路,龜縮到博陵城中。

在李光弼、郭子儀大軍圍困下,博陵城搖搖欲墜,即將被攻陷。


安史之亂中的河北大博弈,叛軍被逼到絕境的時候皇帝來救場了

李光弼、郭子儀收復河北,圍困史思明於博陵


河北景城、河間、信都、清河、平原、博平六郡又回到了唐軍陣營,形勢一片大好。

河北一旦全部被唐軍掌握,叛軍勢力將被腰斬,安祿山首尾難顧,覆滅的時間已經不遠了。

李光弼、郭子儀已經在考慮直搗范陽巢穴,摧毀安祿山的大本營。

《舊唐書 李光弼傳》:光弼以范陽本賊巢窟,當先取之,揠賊根本。

然而,歷史卻在這個節骨眼上發生了戲劇性的轉折。

三失河北:皇帝連出昏招,兩都河北全部喪失

(一)唐玄宗罔顧河北勝機,關鍵時刻犯了一個最大失誤

高仙芝、封常清撤退潼關後,堅決扼守潼關,閉關不出,安祿山無法西進。河北又被唐軍收復,被李光弼、郭子儀準備進攻范陽巢穴,安祿山進退維谷,面臨窮途末路。

此時的局勢被一個宦官攪亂了。他就是玄宗派到高仙芝軍中的監軍邊令誠。讓宦官制約將領,是玄宗的一個糟糕發明。

邊令誠跟高仙芝關係正好有點僵,據說因為高仙芝在很多軍務上與其意見相左,導致邊令誠懷恨在心。東都失守後,邊令誠向玄宗添油加醋告了一狀,說高仙芝和封常清狼狽逃竄,高仙芝還在軍中貪汙腐化。

玄宗聽了大怒,當初封常清去洛陽時也確實誇下了海口,結果東都迅速淪陷,這讓玄宗非常不滿。現在有人告狀,正好火上澆油,立即下旨把防守潼關的高仙芝和封常清都殺了。

這下,唐玄宗幹了自毀長城的事情。

作為高仙芝接替者,玄宗任命威名赫赫,但此時已經中了風、半身不遂的哥舒翰率領潼關唐軍,還不斷催他出關作戰。

潼關此時有20萬大軍,是京師的禁衛軍加上朔方、河西等地軍隊的總和,數量跟叛軍比起來還稍佔優勢。但由於哥舒翰因病無法治軍,部隊軍紀非常渙散,沒有士氣。

哥舒翰被皇帝催的沒辦法,不想做“高仙芝第二”,不得已率20萬大軍出潼關作戰,結果中了叛軍埋伏,唐軍大部隊都擠在潼關外圍狹窄的通道里,首尾不能相顧,全軍一片慌亂,發生了慘重的自相踐踏,大量士兵跳了黃河、填了溝壑,哥舒翰窮途末路,做了安祿山的俘虜。

消息傳到長安,玄宗第一時間的反應就是長安守不住了,立即逃跑。連百官都沒來得及通知就腳底抹油跑了。

太子李亨則聽從心腹的建議,借這個難得機會脫離唐玄宗的掌控,獨自北上到靈武自立門戶,統攬平叛戰爭。

(二)太子李亨(唐肅宗)收兵靈武,對河北錯誤地戰略放棄

太子李亨跑到靈武還是個光桿司令,這時候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也不先了解下河北戰局,就號召天下勤王部隊全部先彙集到他身邊,先讓自己的實力充實一下再說。

遠在河北的李光弼、郭子儀本來圍攻史思明指日可下,接到太子命令,沒有辦法,只好帶著五萬部隊主力遠赴千里之外的靈武。只留了五千部隊在太原城,留下河北諸郡自己防守。

《舊唐書 史思明傳》:思明大敗,走入博陵郡。光弼圍之,城幾 拔。屬潼關失守,肅宗理兵於朔方,使中官邢廷恩追朔方、河東兵馬。

《舊唐書 郭子儀傳》:方北圖范陽,會哥舒翰敗,天子入蜀,太子即位靈武,詔班師。

為什麼李光弼、郭子儀必須去靈武?因為如果他們不去靈武的話:一是表示他們對新皇帝肅宗不夠忠誠;二是他們的位置很可能被取代;三是高官厚祿可能輪不到他們了。

果然,郭、李一到靈武,郭子儀被封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仍總節度。”李光弼被封為“戶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節度如故。”掛上了宰相的尊榮頭銜。


安史之亂中的河北大博弈,叛軍被逼到絕境的時候皇帝來救場了

安祿山攻入長安,玄宗幸蜀,太子李亨收兵靈武

問題是,郭、李和唐軍主力一走,河北在短期內又山河變色了。

史思明確實是個厲害角色,當初安祿山留給他的部隊才區區五千,但是他卻很快發展壯大,甚至超過了安祿山的勢力。

《舊唐書 史思明傳》:祿山偽署(史思明)范陽節度使。始,麾下騎才二千,同羅步曳落河止三千,既數勝,兵最強。

史思明本來在博陵城即將被“甕中捉鱉”,嘉山大敗後部隊剩下很少,他是怎麼快速翻盤的呢?

第一、唐朝沒有委派或留下大將統攬河北作戰,導致各郡優勢軍隊分散、孤軍奮戰,被史思明各個擊破。特別是信度守將烏承恩的妻兒被史思明抓了人質,烏承恩帶著五萬唐軍全部投降了叛軍,讓史思明實力急劇擴充。

第二、史思明採取了非常規的擴軍手段,他放縱士兵劫掠資產、搶奪美女,把老幼殺光,脅迫壯勞力負責後勤運輸,很快整個河北的忠義之士和老弱病殘都被殺完了,只剩下為叛軍賣命的人。

《舊唐書 史思明傳》思明兵所向,縱其下椎剽,淫奪人妻女,以是士最奮。是時,舉河北悉入賊, 生人貲產掃地,壯齎負,老嬰則殺之,殺人以為戲。

所以,史思明的部隊不僅急劇擴張,而且士氣很高。

第三、主要原因還是唐肅宗把李光弼和郭子儀的精銳都抽調靈武,從而在事實上戰略性地放棄了河北,河北各郡全面失守,百姓生靈塗炭正源於此。

從這時開始,唐軍的戰略只能是用笨辦法步步為營,從靈武集結力量先收復兩都,然後再去收復河北地區。


安史之亂中的河北大博弈,叛軍被逼到絕境的時候皇帝來救場了

兩都、河北全部淪陷

結語:

在河北淪陷後,爆發了安史之亂中著名的太原之戰,回到太原的李光弼以一萬士卒對抗史思明的十萬圍城叛軍,這一仗打得極其漂亮。但是說起這個太原之戰的來歷,李光弼是要吐血的,因為以前是李光弼和郭子儀大軍圍攻史思明,現在變成了史思明以十倍兵力圍攻李光弼的孤城,前後才不到一年的時間!

究其原因,就是李光弼、郭子儀撤出河北後,導致河北的第三次淪陷,不僅讓叛軍的實力急劇擴充,還造成河北十室九空的人間慘劇,除了張巡可歌可泣的雎陽之圍,河北的損失是最慘重的。

雖然唐肅宗在河北戰局上犯下了致命失誤,導致錯失平叛良機,但是後來他繼續犯渾,接二連三地犯錯,包括史思明被第二次激反,河北相州的九節度使之戰,派了個宦官去指揮,導致60萬大軍崩盤。要不是唐朝繼續走了狗屎運,史思明被其兒子弒殺,唐朝真有可能提前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