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出臺鄉村振興科技計劃,整合多方科技力量,支撐決勝脫貧攻堅

本報訊(記者 馮海波 通訊員 粵科宣)為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推進鄉村振興中的支撐引領作用,助力決勝脫貧攻堅,近日,省科技廳聯合省委農辦、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林業局、省扶貧辦、省科協共同制定印發《廣東省鄉村振興科技計劃》。《計劃》提出,著力解決一批農村建設實際問題,突破一批農業發展關鍵技術,促進一批先進適用成果轉化,培養一批助農服農科技人才,試點一批綠色發展縣鄉樣板,推動農業升級、農村進步、農民發展,推進廣東鄉村全面振興。

科技支撐精準脫貧,打贏脫貧攻堅戰

《計劃》明確,發揮科技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重要支撐作用,探索建立長效機制;深化落實“放管服”改革,創新扶持模式,提升財政科技資金使用效能;精準摸底科技需求,高效支撐扶貧對接,推動科普資源下鄉,扶貧扶智雙管齊下,培養良好創新氛圍;推進農村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引導大型企業下鄉對口幫扶,因地制宜發展可持續發展產業,調動全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共同打贏脫貧攻堅戰。

一方面,採取“大專項+任務清單”的方式支持各地市科技部門自行組織實施項目計劃,引導地方政府調整投入方向和資金規模向科技扶貧等重點工作傾斜。因地制宜開展現代農業科技攻關、生態保護修復、科技精準扶貧產業基地建設、創新創業載體建設、支持農業科技成果應用示範及農村科技特派員等工作。開展全省貧困村科技需求調研,精準摸底收集貧困村科技需求,按需選派科技人員及團隊精準幫扶、精準對接。

同時,推動科普下鄉,支撐智力扶貧。開展科普下鄉“扶 貧”、“扶智”行動,推動科普資源面向粵東西北傾斜,提升貧困地區全民科學素質。重點支持在粵東西北相對貧困地區開展廣東省科普教育基地建設和農村中小學校園科學館(室)試點示範建設,擇優扶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的科普項目。培養科學老師,支持學校開展各類科學探究活動。

《計劃》提出,廣東將營造創新氛圍,支撐創業扶貧。實施“星創天地”樹標提質行動,打造雙創科技驛站,備案引導農業科技園區、大學科技園、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站等各類主體參與廣東省“星創天地”建設。開展科技創新創業大賽現代農業省級專業賽,充分利用港澳地區國際化優勢,藉助農業科技園區、返鄉創業孵化基地、眾創空間等創新創業載體,集聚整合各類創新創業資源參與農村雙創。

此外,引導企業下鄉,支撐協同扶貧。開展“萬企幫萬村”行動,引導大型企業集團、高新技術企業、農業龍頭企業等與貧困村開展結對幫扶,政府企業共同行動,城市鄉村共同發力,形成多方力量有力聚合、多種舉措互為支撐的大扶貧格局。

推動人才資源下鄉,引領農業產業發展

《計劃》提出,廣東將組織實施“現代種業和精準農業”重點領域研發計劃,加強前沿技術研發,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打造廣東農業“強芯”,搶佔產業發展科技制高點;培育農業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鞏固提升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地位。面向現代農業產業發展需求,探索以產業為紐帶、多學科共同參與的高校農業科技網絡化服務體系,建立“互聯網+大學農技推廣服務”模式。建設綜合示範基地、特色產業基地、分佈式服務站、鄉村振興服務站等多種形式的新農村服務基地,孵化、帶動、輻射大灣區現代農業科技成果入鄉轉化落實落地。

同時,開展“科技暖村”行動,推動科技人才不斷向基層匯聚,帶動農業科技不斷創新進步。統籌協調一批科技人才走村入戶、上山下鄉,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實施“三區”(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人才支持計劃,加強農業農村領域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創業人才和創新團隊培養引進力度,為農業農村科技創新創業提供高端人才保障。

此外,開展“百團千人大下鄉”活動,打造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新模式。引導農村科技特派員將服務環節從產前、產中延伸至產後,實現產銷對接、全鏈條覆蓋,打造“農村科技特派員+電商”、“農村科技特派員+合作社”、“農村科技特派員+星創天地”等新模式。開展農村科技特派員“百團千人大下鄉”活動,實現對接省定貧困村全覆蓋。實施“互聯網+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機制,指導農村公共衛生、抗疫預防、春耕復產等工作。

《計劃》也明確,廣東將不斷注入科技創新動力,促進鄉村綠色發展。依靠科技創新,研發、推廣和應用綠色技術,注重多學科協同與新技術集成,推進農業生產從傳統粗放向綠色可持續發展方式轉變。解決農業環境、農產品品質的突出問題,加強農村水汙染防治技術攻關,推動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和生態文明建設。加強北部生態發展區扶持力度,築牢粵北生態屏障。此外,支持縣(市)、農業專業鎮圍繞區域產業發展、民生改善和民眾科學素養提升等科技需求,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開展科技小鎮試點建設,推動縣(鎮)域創新驅動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