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断升级你的人生效率—核心的底层逻辑就在这里

如何不断升级你的人生效率—核心的底层逻辑就在这里

苏格拉底说过,人一辈子最核心的任务就是“认识你自己。”

中国古话说的是,人贵在自知。

我们心理咨询行业的人,几乎每天都在做这件事情,弗洛伊德每日都会进行自我思考,

他对自己进行深刻的自我分析,才写出了那么多精神分析的著作。

自己能够觉察反省自己,才能不断向前探索。但是,探索内心世界是最难的。

因为一个自大的人是看不见自己的,他觉得出错都是外界的错误,

同样一个自卑的人总是觉得自己不行,看不到自己有什么优点,怎么突破现状。

所以,我们只有不断自我觉察,就像电脑和手机上的杀毒软件一样,

才能查出需要优化的地方,不断自我升级。


如何不断升级你的人生效率—核心的底层逻辑就在这里

那么,如何提高自我觉知的能力呢?

首先,我们得知道一个人4种自我的构成。其次,我会讲3种探索自我的方法。

心理学上有一个效应叫乔哈里窗效应

提高自我觉察,就是一种不断探索自己乔哈里窗中自知区域的能力。

乔哈里窗是由乔瑟夫(Joseph)和哈里(Harry)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

它的意思是每个人的自我,都包含有四个方面,每个方面的自我展示的路径是不同的。

乔哈里窗由两个维度构成,一个涉及自知,就是自己知道或自己不知。

另一个维度涉及他知,就是他人知道或他人不知。

这两个维度把一个人的自我分成了四个区域:开放区、盲区、隐秘区和未知区。


如何不断升级你的人生效率—核心的底层逻辑就在这里

第一个区——开放区。

开放区是[你知我也知]的部分,这是最安全的区域。存放的是自我的基本信息,

比如你的名字、性别、长相等。越自信的人开放的区域越多,比如对自己的学历有信心就会说,

比如有的人担心有年龄歧视就会隐藏年龄,有的人就无所谓,觉得我多大、学历不是最优我也ok.

开放多少也和一个人的个性有关,比如有的人特别爱在朋友圈发父母孩子老公,好朋友合照,

有的人就不愿意发这些。

开放区展现了一人的公开我,就是你希望把自己的那部分展示给大家。

你的社会形象是什么样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你的希望的样子。

所以我常说,想要了解一个人的理想自我,就去看这个人的朋友圈就知道了。

事实上,很多企业的HR也会把一个人的过往朋友圈当作一个评判维度。


如何不断升级你的人生效率—核心的底层逻辑就在这里

第二个区是盲区,[你知我不知]的部分,是自我觉察不到的地方。

其实,所有人都不能全面准确地了解自己,也就是人们都会有盲点。盲区的大小,

与自我觉知能力的强弱有关,这也很容易让人出现自我认知的偏差。

一个开放性的人,会虚心听取别人的逆耳忠言,修正缺点,缩小盲区,成为有自知之明的人。

所以我们常说:忠言逆耳、苦口良药。

但是有的人会对某些经验刻意忽视。当某些经验与他的自我经验不一致时,

他就会去自动忽视或否认它,以防止它对自我价值的破坏。

例如,一个自傲的人经常会否认自己的弱点,为什么?因为那个缺点正好处于他的盲区中。

所以盲区展示了一个人的自我觉察能力强弱。


如何不断升级你的人生效率—核心的底层逻辑就在这里

第三个区是隐秘区,属于[我知你不知」的区域。

里面有个体隐藏住,不愿让外界知道的内心隐私。比如自我的弱点,个人伤痛,邪恶的想法。

隐秘区的大小取决于一个人的自我开放程度。开放度高的人会把更多的信息放在开放区中,

隐秘区就会较小。自我封闭的人会有意识地把自己隐秘区保护起来,

不与外界进行真实有效的交流与融合,他们在与别人交流时,会让人感到一种距离感。

当然,隐私很多时候也有关伤痛。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也要注意这一点,不要去扒人隐私,

伤害他人。比如夫妻之间给对方一个空间,不去触碰对方的伤口也是必要的。


如何不断升级你的人生效率—核心的底层逻辑就在这里

第四个未知区,是[你我都不知]的区域。

这个区域会包含有很多被压抑的记忆,这里面包含有你未显示出的潜能,

也会有让你无法预料的破坏因素,还有被压抑在潜意识层面的人生经验。

未知区的探索关键是自我探索,需要勇气与力量。

心理咨询和催眠很多时候,就是让患者敢于尝试未知领域,可以探索出自己的潜能。

如果你觉得这4种区域,不太好理解,或者一下子记不住,

那我可以打个人生花园别墅的比方,帮助你理解。

我们可以用一栋神秘的花园别墅里面的4扇门,来形容一个人的4种区域。

第一个区域,开放区,自然就是别墅的大门了,不管是路人朋友还是自己,人人都能看到。

第二个区域,盲区,可以理解成你这栋别墅,杂草丛生的后花园的小门。

这个地方你自己几乎很少来,但是你的朋友们却可以注意到。

第三个区域,隐秘区,可以理解成是你的卧室门,除非我主动邀请你来参观,

否则普通人很难进入到你的心灵别墅的这个区域。

第四个区域,未知区,就是在这栋别墅的某处,隐藏着的一处地下密室,

这里尘封着你未知的潜能的记忆,如果不去刻意探索,没人能找的到。

总而言之,不论是乔哈里窗,还是你人生的花园别墅,

它向我们展现出一个道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如何不断升级你的人生效率—核心的底层逻辑就在这里

我们需要有效地运用乔哈里窗,并调节各区域间的关系与大小:

扩大开放区,缩小自盲区,探索未知区,保护好隐秘区,让自我与他人和环境和谐相处。

那既然自我探索的途径是通过自知与他知两条路径中获取信息的。所以说,对应的也有3种方法,

可以让我们不断提高自我觉察能力,看清自己。

一是在与别人比较中理解自己。

这是一种客观的方法,通过与别人比较中确定自己的位置与形象,

我们可以和理想标准或榜样人物比较,这个人物可以是你身边够得着的牛人,

也可以是古今中外,你最喜欢的名人大腕。当然比较是为了自我提升,而不是自我贬低。

二是从别人态度中了解自己。

别人的态度是一面镜子,可用其观测自身。如果你受到了朋友的敬佩,领导的器重,同事的信任,

就说明你一定具备了令人喜爱的人格品质。同时,也可以运用参照多个镜子来调整自己的形象,

知道自己在不同人眼中是什么样子的。

比如说可以让自己的几个好朋友用3个关键词来形容自己,或者发一条朋友圈,

看你在不常打交道的人眼中是什么样的印象。这也是探索盲区的一种方法。

三是与自己的比较中了解自己。

与自己的过去比,只要在进步,就说明自我在发展,这时不需太在意别人的成就。

虽然你的进步可能不如别人快,但是只要你努力有获得,就该肯定自己。

每个做过心理咨询的人都跟我讲过:自我探索的过程是痛苦的,但结果是令人喜悦的。


如何不断升级你的人生效率—核心的底层逻辑就在这里

自我探索要经历这样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审辩期,第二个阶段是反转期,第三个阶段是成长期。

第一个阶段是审辩期。

这一阶段主要是看清自己,找准定位。要去理清:我是谁?我具备哪些能力?我有哪些弱势?

我们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审视自己的呢,比如你开始承认自己资历平平,能力一般。

但是你也发现自己和周围人的优势不同。

第二个阶段:反转期。

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接纳自身的特点,包括优势与劣势,关键是寻找自己的突破点。

这一阶段要回答的问题是:我可以突破什么?

心理学家霍尼曾说过,一个人要想真正的成长,必须在洞悉自己并坦然接受的同时又有所追求。

如果我数学不行,我能不能在语文上发挥优势,悦纳自己?很多人总是一个岗位郁郁不得志,

总是觉得自己有问题,却不知道其实关键在于自己没有找到突破点。

第三个阶段:成长期。

这一阶段主要是自我实现的过程,遵循自己的人生目标,不畏艰难地去实现它,获取人生成就。

这一阶段要回答的是:我有能力做什么?

当然,自我探索过程中是伴随着情感阵痛的。你是否有过自我痛苦的反省体验,

伴随着后悔、自责、痛苦等情绪?其实,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缺陷,对多数人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谁能真正接纳自己的自卑、胆小、孤僻?看到自己的缺点特别容易产生无助感无望感。

我们必须依靠自我的成长力量,战胜自己才能进入了成长期,

因为,人的成长就是离开心理舒适期的过程。


如何不断升级你的人生效率—核心的底层逻辑就在这里

这其中,我们必须清醒地自我评估,一个总感到自卑,进而对自己的产生消极看法,

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的人,总是对自己的问题认识不清。

与高自尊的人比较,低自尊的人对自己的人格描述不确定,也不稳定。

特别是,面对挫折失败与负面评价时,更是如此,无法清晰地确定自己。

今天,别人夸奖了自己就高兴,明天别人批评了自己就伤心,活在别人的眼中。

这就是没有稳定准确的自我评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