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詩會:書法教育家周志偉立足於詩書一家

書法教育家周志偉立足於詩書一家

——第二屆“木蘭詩會·世華文學傳播研討會暨兩岸三地藝文交流”

10月25日,第二屆“木蘭詩會·世華文學傳播研討會暨兩岸三地藝文交流”活動在北京舉行,林靜助、曹宇翔、周志偉、周瑟瑟、李文福、畢光明、廖繼英、王國昌、王長征等來自北京、臺灣、香港、馬來西亞、海南、江蘇、青島等地60位文學界、影視界、書畫藝術界及新聞界知名人士出席。

木蘭詩會:書法教育家周志偉立足於詩書一家

此次活動圍繞“智能時代世界華語文學走向”“排行榜中視野中的新世紀小說”“大陸青年詩歌文學現狀”“臺灣女性詩歌花園”“當代華文女性文學特質”“新世紀以來臺灣女性散文特質與時代風貌”“香港國際當代華文詩歌概況”“江蘇區域文化與歷史民俗”等話題進行開放式探討。

木蘭詩會:書法教育家周志偉立足於詩書一家

詩會上,臺灣“中國文藝協會”兩岸文化交流委員會主委林靜助介紹了近年來臺灣文學社團發展概況後指出,兩岸文學界交流密切,成果豐碩,期待未來能加強探討,共同促進中華文化在全世界的推廣。同時他將智能時代世界華語文學的變貌與走向概括為超時空、重人文、超性別、向前瞻等特徵,希望世界各地的華人作家能夠隨時適應未來智能科技的變遷,採取多元化、多區域、多視角、無限擴展作者和讀者之間的交流,共同開拓、深耕世界華文文學的成就、弘揚中華文化。

木蘭詩會:書法教育家周志偉立足於詩書一家

文化學者、著名書法教育家周志偉立足於詩書一家,自己作為“為詩作佳品在紙上跳舞的服務者”,代表大陸主辦方向臺灣代表贈送了書法作品《登襄陽城》,借用唐代詩人杜審言深秋登襄陽城,縱目四望,豁然開朗,彷彿這壯美山川景物掃盡了遊子心頭的愁雲的瞬間感受,既有懷古,也有“思歸”。古今對比,今天“兩岸三地”文學界、影視界、書畫藝術界及新聞界知名人士相聚北京,感懷於“木蘭詩會”這座藝術殿堂,再一次領略新時代天、地、人的動態美。以高山流水,巍巍然、湯湯乎之勢,於天地之間,釋放著我們心靈的歌、感情的火、思想的光。

以此贈給臺灣,希望兩岸早日和平統一。

木蘭詩會:書法教育家周志偉立足於詩書一家

唐代杜審言《登襄陽城》

旅客三秋至,層城四望開。

楚山橫地出,漢水接天回。

冠蓋非新裡,章華即舊臺。

習池風景異,歸路滿塵埃。

同時,作為回贈,臺灣向大陸主辦方贈送了島內著名玻璃藝術大師李文福、黃寶雪夫婦的“熊貓”主題的工藝品。熊貓是中國的“國寶”,曾多次擔任“和平外交”的禮品,對發展友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希望藉此美好象徵,謀求長期的良好關係。

到會的詩人、學者嘉賓紛紛做了發言。著名詩人、魯迅文學獎得主曹宇翔認為,詩歌的太陽照耀全球,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詩歌。寫詩增加了生命的厚度、寬度和長度,寫詩就是反覆地活。《今日文藝報》主編黃長江認為,詩歌是時代的號角,它要吹醒時代人的心靈,讓一代代人跟隨著它,吟詠它,評品它,模仿它,刺激時代的心筋,直到把時代喚醒,迎來時代精神的誕生。藝術分享環節,多位藝術家等對“臺灣玻璃藝術”“當代油畫”“當代水墨畫”進行現場詮釋和展示。

主辦方代表、青年詩人王長征表示,“木蘭詩會”來源於漢代樂府詩的代表作《木蘭辭》,傳承歷史文化傳統是本次大會的重要議題。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一脈相承,通過舉辦木蘭詩會,加強兩岸文化交流,促進詩歌的共同繁榮,也是為了避免詩歌全盤西化,失去中華民族最本根的東西。詩歌的教育功能與娛樂功能是相輔相成的,既要注重個人情感的表達,也要關注社會,與時代發展同頻共振!

木蘭詩會:書法教育家周志偉立足於詩書一家

組委會授予詹美玲、李文福、黃寶雪、廖繼英、王國昌、畢光明、王培靜、沙朗、章妮、孫曉東、周志偉、等人“木蘭藝術獎”榮譽稱號。

本次活動由北京城市未來文化藝術中心、臺灣青溪新文藝學會聯合主辦,國際當代華文詩歌研究會、中國詩歌藝術學會、臺灣《藝文論壇》雜誌、《詩參考》雜誌、《中華風》雜誌、《中國漢詩》雜誌、華語作家網等十餘家單位協辦。(龐麗彩/文、詩)

木蘭詩會:書法教育家周志偉立足於詩書一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