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玛·拉格洛夫: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获奖者

声明:本文纯属我【west历史】的观点,纯原创: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摘要:众所周知,诺贝尔奖可以算得上是国际上最高的奖项之一。此奖项于1900年设立,最初分别设有物理、化学、医学、文学、和平等五个奖项,并且在1968年时加设了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这份奖项不仅可以获得名誉,还有经济上的奖励——15万瑞典克朗,这在当时相当于一个瑞典教授工作二十年的工资,可想而知这在当时可以算是一笔巨款,但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塞尔玛·拉格洛夫,却说自己负债累累。

塞尔玛·拉格洛夫: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获奖者

一、少时经历

塞尔玛·拉格洛夫,1858年出生在瑞典中部一个军官的小庄园。在她刚出生不久,她的左脚便不幸残疾,刚刚过了三岁生日没多久,她的双脚麻痹到完全不能行动,所以之后她的生活就只能待在庄园里。但塞尔玛的生活过得并不枯燥,她总是坐在椅子上,被温暖的阳光包围着,听祖母、姑妈以及其他许多的人给她讲传说和故事。因为双脚的残疾,不能到处走动的塞尔玛,除了听别人说故事,还会自己去阅读书籍。在那些有些无聊的时光中,那些精彩动人的故事给了她最大的慰藉。

塞尔玛·拉格洛夫: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获奖者

塞尔玛的创作思想不仅来自她在少年时期听到的那些传说、故事,还来自她的父亲。她的父亲对文学有极大的兴趣,这深深的影响了塞尔玛。并且在她的作品中,父亲总是占据了重要地位。

二、创作经历

1889年塞尔玛·拉格洛夫创作出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古斯泰·贝林的故事》,这部作品以她曾经在庄园中的生活为背景,再加上大量的文学加工而诞生。她以这部作品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以及她对庄园生活的怀念之情。

正是这部作品,在1891年一经发表就让塞尔玛在当时的瑞典文坛一跃成名。

由于塞尔玛的双脚残疾不能随意的到处走动,这为她留出了大量的创作时间。再加上1894年出版的《无形的锁链》一书获得了广大读者热烈的响应,这让她对创作的热情备受鼓舞。从这时开始到她去世,她一直处于在创作之中。其中她的作品《尼尔斯骑鹅历险记》

在190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塞尔玛·拉格洛夫: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获奖者

三、获奖之后

因为从小的残疾影响,塞尔玛·拉格洛夫很少走出家门,也很少接触到陌生人。所以这导致了她在获奖之后,并没有感觉得强烈的欣喜,反而涌上了一股深深的忧愁之感。获奖之后,她的知名度大大提升,这就不能预防必须抛头露面。由于要面对这一问题,所以这是她有些不自在。但当她一想到家人会因为她获奖一事而笑逐颜开,又觉得特别的满足。

当她转念一想不能亲自将这件事,告诉酷爱文学却已不在人世的父亲时,又感到了深深的遗憾。

塞尔玛·拉格洛夫: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获奖者

在获奖之后的一场演讲中,她将自己的忧愁,换了一种像儿时听的故事那般讲给了下面的观众。她说,有幸乘上了希望的列车去到了天国,并且见到了如记忆中一般坐在摇椅上的父亲。她向父亲诉说了自己的忧愁。她告诉父亲,她欠债了。她的父亲大为惊奇。然后她有解释道,在她获奖之后,虽然得到了荣誉,也得到了金钱的奖励,但这一切反而让自己感到一种负债的感觉。她觉得她欠这世上所有对她有期待的人,她不想让他们失望。这使她非常的苦恼,她不知如何排遣,在世上她不知道有谁能为她解决这一疑惑,她只能来天国问她所敬重的父亲。他的父亲听完后笑了笑,宽慰她道:

“别害怕,孩子。你的疑虑总有办法解决。”

塞尔玛·拉格洛夫: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获奖者

这场演讲一完,现场包括国王、大臣及在座的评委等都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是一场富有塞尔玛特色的演讲,她就像平常那样,像讲故事那样吐露出了她的心迹。

四、人生落幕

塞尔玛的晚年时期正好是在二战时期,她崇尚和平团结的人道主义。二战爆发后,塞尔玛将自己曾经的荣誉——诺贝尔文学奖章送给了正在和苏联打仗的芬兰。对于这一行为,芬兰政府非常的感动,但还是将奖章送还给塞尔玛。在她去世前,还曾以自己的个人影响力,从集中营救出一位后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犹太女作家。

塞尔玛·拉格洛夫: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获奖者

1940年还只为好友写了两章传记的塞尔玛·拉格洛夫,带着最后的创作激情,不幸脑溢血去世。终生未嫁的塞尔玛·拉格洛夫,将自己的所有激情都献给了文学事业。

结语:面对荣誉,塞尔玛的第一反应不是欣喜,而是担忧。她担忧自己是否又将世间万物的故事叙述出来的能力,她担忧自己是否会辜负别人的期待。这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一点,在无上的荣誉面前,不浮躁,而是先摆正自己的的位置。只有经得起考验的人生,才是出彩的人生。

塞尔玛·拉格洛夫: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获奖者

注:此文为塞尔玛·拉格洛夫的故事,如有需要,记得收藏关注,方便随时查看!

参考文献:

  •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获奖作品及理由》
  • 《古斯泰·贝林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