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没有结果的努力,都是一场矫情的自我感动

大多数没有结果的努力,都是一场矫情的自我感动


仔细看看日历,距离21考研初试不足60天


可是就在这复习关键期,不少同学却容易陷入这4个大坑(第一个就戳中90%的人),然后直到考完走出考场才后悔莫及。


而帮大家避坑排雷,是小研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大多数没有结果的努力,都是一场矫情的自我感动


虽说现在出门没有手机寸步难行,不管是买东西、用健康宝还是关注最新的考试资讯。


大多数没有结果的努力,都是一场矫情的自我感动


但是对于最后这段关键的时期,一直很

疲惫的你们也会不自觉想跑神懈怠,拿上手机放在口袋大多时候都是刷抖音玩游戏,一会会几个小时就过去了。


睡前哪怕下定决心说在桌子上写"再玩手机剁手",也无济于事。


看会书就想玩手机很正常,这不是自制力的问题。大脑喜欢安逸,这是我们的天性,所以控制不住自己很正常;强忍着不让自己玩手机还会消耗注意力,影响复习效率。


最好的方法是实现对手机的物理隔离:去图书馆别带手机,这样白天效率能高不少,


晚上回寝室一想:白天学了这么多,玩会手机不是应该的嘛。


这个时候玩手机多爽,对吧?


大多数没有结果的努力,都是一场矫情的自我感动


其实玩手机跟备考并不是完全对立的,重要的是把你的时间安排好,哪些事情是重要的,哪些可以在零碎的时间完成。


大多数没有结果的努力,都是一场矫情的自我感动


逛过类似各类考研社区的同学,应该看过手账大佬们排版精美,令人赏心悦目的学习手账。


过于追求笔记的美观性,不仅浪费时间,笔记的内容也往往会为了服务于排版而流于形式。


这类流于形式的笔记还包括机械的誊抄教辅资料、课件的内容,抄录阅读生词等。

不要用身体的勤奋来掩盖思维的懒惰


大多数没有结果的努力,都是一场矫情的自我感动


小研老师这里提供一些建议的方法:


  • 纸质书→直接在书上勾画,标注笔记;

  • 电子版的学习资料→打印 ;

  • 英语生词→用可划词查询的词典软件(如欧路,有道)直接收录,再利用APP进行复习。


笔记应该记录的内容:解题思路,错题理解,易错易混点,知识逻辑框架(如一些概念的包含关系或内在联系等),助记口诀,从零散的信息中积累的素材(如阅读中可以用作写作素材的句型,词汇)等等经过你的思考加工处理过的信息


大多数没有结果的努力,都是一场矫情的自我感动


小研老师平时听到太多例子,“这次考试就栽英语/政治/数学上了”,“如果某科能多考些分就好了”……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你过于偏向某一科,而忽视其他科目。


每一科

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重要性。要学会合理安排各科的备考时间,根据自身基础,以及各科的难度如何来分配时间,不能厚此薄彼


英语:


相信很多同学复习到现在还是抱着一本词汇书狂记,以期扩大自己的词汇量。

大多数没有结果的努力,都是一场矫情的自我感动


虽然词汇储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但是盲目苛求词汇量,忽视单词使用功能,会违背了考研英语大纲对于词汇的要求。


那么,多多在真题中应用和熟悉记忆单词,就是非常关键的。


首先,考研英语真题中的常考大纲词仅为3000多,在真题中记单词省时高效。其次,在真题中记单词,因为有特定的语境,能够快速掌握单词的语用功能。

数学:


要沉浸其中,按照自己的思路思考,思考个一分钟,或者你觉得根本做不下去,不要纠结于这个题目了,承认自己不会,然后翻答案,学习思路以及着重看看自己是由于哪个点卡住了导致自己没思考上来。


有的同学抠一个题扣大半天,不管最后扣没扣对,小研老师觉得都是太浪费时间,不如多做几个题目。


大多数没有结果的努力,都是一场矫情的自我感动


试想一下,你扣一个题目,扣大半天,自己一直在

错误的思维里转圈,这半天你收获了啥?锻炼了思维能力吗?可是不是所有遇到的难题都能通过耗费时间解决的。


再假如你这半天多查看了几个难题的思路,并且一直学习答案的思路和方法,你这大半天就是进步啊。


政治:


不要看一些帖子说政治很简单,等肖4就好。


学习这种东西真的是有天赋差异的,有的人学政治就是很轻松,或者专业课也不需要花什么时间,后期就可以花很多时间在政治上。


BUT/HOWEVER,你政治天赋一般般,专业课也慌的一批,数学也就那样,那么政治还是得早点开始啊,每天看一点点,政治视频想看就看,看的话就比较费时间,主要还是要

把精讲精练吃透


不能只等肖4

专业课:


确定了专业别乱换了,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还浪费钱。


大多数没有结果的努力,都是一场矫情的自我感动


关于笔记这里不再赘述,记住一句话:学长学姐的笔记固然好,可是再好的笔记都没有自己整理的笔记好。

专业课的书你看的再多遍还是会模糊,只要你背一遍立马就明朗了。


真题至上、包括复试真题也是如此,而且不考的知识不要死嗑,你是通过考试的,不是来研究问题的。


大多数没有结果的努力,都是一场矫情的自我感动


“国考我也报名了,说不定上岸了。”

“我妈说还是最好还是同时考教资。”


“学长,我是普通一本/二本/三本的学生,想考985名校,学校会不会歧视我啊?”


……

我们身边总是有考研、考公务员/考教资双管齐下的同学,啥都想考,啥都想试试,还有担心这个歧视那个歧视的,瞻前顾后。


那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


既然想要考研,就要一心扑在考研上!

大多数没有结果的努力,都是一场矫情的自我感动


老师或许会更喜欢一个出身普通但是更加努力的孩子。即使你曾经平庸,追逐自己喜欢的事情也将是你生活中的一个重大改变。


再说就算有歧视,这件事情大多都是发生在复试阶段,初试阶段的阅卷老师是无法看到你的毕业院校的。


那就又回到那个亘古不变的问题上来了:初试阶段不必担心复试阶段的问题。


选择没有对错,只有适合不合适。


也许有人告诉你国内的研究生毫无前途、早日到社会中磨练是比考研要值得……


他们不是你你需要做的,是看清目前的情况,迎接未来更优秀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