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那些念想兒 之十九 炸三角

驚堂木一響,哩個啷個啷。我來貧一段,請君聽真詳。

列位,吃了嗎您哪?老北京有一道名吃——炸三角。

什麼是炸三角?其實就是一種另類的餡餅,形乃三角形狀,經油炸而得,所以叫炸三角。您可別小看它,道行也深著呢!

老北京的那些念想兒  之十九  炸三角

炸三角最初可不是尋常百姓的發明,它本是出自清宮。

據說當年慈禧老佛爺有一次想吃點夜宵,御膳房的廚子們已經封了火,這下可是慌了神了,因為老佛爺說是要簡簡單單的一點小吃兒即可。弄點什麼可是愁壞了這老幾位。有個廚子看見了白天剩下的一點餃子餡兒,馬上建議:給老佛爺烙張餡兒餅吧!當時一個老師傅立馬給了他一個脖摟兒,並罵道:你小子腦子被驢踢了?這一旦讓老佛爺知道咱們用剩餡兒給她老人家做夜宵,不扒了你的皮!然而現實是老佛爺急等著用夜膳,時候不等人啊!雖然說這主兒的主意挺餿但也提醒了大家,與其費盡周章不如現抓現賣,而且為了讓老佛爺不怪罪,有機靈人出了個糊弄的創意:添點肉凍吧,把餡兒餅再做成特殊形狀讓老佛爺從沒見過。

大家一商議,誰也還沒見過三角形狀的食物,得嘞您哪,就弄個三角形吧,而且簡單用油一煎,嘿!金黃的三角形餡兒餅脫穎而出了。待呈上去,嘴刁的慈禧一看就來了精神,問了句這是什麼?堂下回話:炸三角。再一品嚐,三鮮餡料直冒湯水。老佛爺可高了興了,賜了一個字:賞!

清末,炸三角經宮廷御膳房流入了民間街肆,清《帝京歲時記勝》中就有說:“正月薦新品物,則青韭滷餡包,油煎肉三角。”

在以前北京的大街小巷裡,常會聽到炸三角的吆喝之聲:“油炸的,三角噯,蝦米韭菜餡兒的!”。有人要買時,小販便隨包隨炸。

建國後,隨著衚衕小販們的消失,炸三角也逐漸消失了。

炸三角,一定要用燙麵,餡兒料分葷素兩種。

素餡兒也叫“悶子餡”,用上好的綠豆沉粉,用水和醬油調勻加熱,涼後就凝結成凍狀,再切成正方形小丁兒,加芝麻、胡籮卜絲、香菜末,甚至韭菜、豆芽、粉條等,即成“悶子餡”。

葷餡兒裡最重要的是要加入肉皮凍或者是用醬油熬成的凍,再添加其它的餡料才算圓滿。

老北京的那些念想兒  之十九  炸三角

吃炸三角的時候很是講究,特別是葷餡兒的,每當餡兒料遇熱後,肉凍就化出汁兒來,一口咬下去,湯汁滿口,鮮香四溢,加之外焦裡嫩,自是別有風味。

有人會問了:炸三角現今也有做的賣的,怎麼會失傳了呢?我不跟您扳槓,“都一處”曾經做了一件露臉的事:他們經過深度挖掘,重新把這炸三角給撿了起來,成了如今的一道招牌菜。

那位問了,為什麼都一處能做到呢?這可是有淵源的。當年北京城裡賣炸三角的,除了推車挑擔子串衚衕的小販們,還有坐店的,最出名的就得說是前門外的這個都一處了。

想當初老輩的北京人到都一處吃飯,除了正宗的燒麥和馬蓮肉(在乾隆賜匾那會兒就有了)之外,炸三角也是必點的。

當年都一處的炸三角在製作上是忒講究,最起碼的四道工序(制皮兒、制餡兒、包制、炸制)一個也不能少,每道工序裡又有若干獨門小技巧。

老北京的那些念想兒  之十九  炸三角

您別嫌我囉嗦,說說興許保不齊可能會對您有點兒啟發。

先說說這制皮兒。得用面啊!那位說了:這不廢話嘛!別急,關鍵是這面是什麼面?得過了幾遍籮的麵粉,先用開水燙麵,再加涼水和麵,這叫一陽一陰、暑往寒來。餳好了的面被擀成比餃子皮大點兒厚點兒的麵皮兒,沒完呢,還有一步成形,這是關鍵,一般是用專用模具將擀好的麵皮扣成圓形,然後要從中間將其一分為二,麵皮兒就成了兩個半圓的了。

下面就該制餡兒了。得用餡啊!而訣竅就在這餡兒上了。一般選擇瘦豬肉放入沸水中煮開,再切成小丁兒,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做滷:炒鍋裡放入植物油、黃醬、蔥、姜等炒出香味,再下入肉丁兒翻炒,加適量鹽後出鍋,滷就成了。但是沒完,第三步還要做凍,就是將滷放在陰涼處,待其凝固後切成小丁兒備用。

下面就該包了。得用手啊!包之前先要把新鮮的韭菜切成小段備著,但有一樣,可不能和其他餡兒料攪和。包的時候邊上還要放一碗特粘糊的米湯,幹嗎呢?一會兒粘皮兒用。

包可是個技術活:把半圓的麵皮兒平放在手掌心上,底邊兒蘸些米湯,粘成圓椎形的面兜兒,再把那些“備用”的肉丁、肉凍、韭菜啊一個個地裝入,將麵皮兒邊緣一點點地合攏,這就成了。

那位問了:怎麼那些“備用”的餡料兒不給攪和一塊呀?跟您說,這還就是炸三角做餡兒的一個絕招兒了,這種餡兒料每每吃起來各得其味兒,口感爆棚啊!

最後是油炸。得用油啊!炸到表面金黃色而且氣鼓鼓的即可。那位可能會問:高溫油炸後會不會燙嘴?多新鮮啊,不燙嘴那才怪呢!所以吃炸三角才有規矩:吃前一定先用筷子在三角上扎幾個眼兒,這叫放氣兒。原本塊狀的滷餡兒受熱後會立馬化成汁兒,您想想,這擱嘴裡一咬,噗的一股濃汁兒在嘴裡噴出來,那味兒啊,一個字——躥。

看到這兒,保不齊您嘴裡一準兒溼漉漉的。是不是特想吃一個啊?!何止您呀,早年間有過這麼一個場面:當位於北京前門樓的廣和樓、三慶、慶樂這些戲院散場後,都一處都是高堂滿座,為什麼?唱完戲的角兒們差不多都到這兒聚齊兒了。像譚富英、裘盛戎每晚都是這裡的常客,他們先吃燒麥,再要幾個炸三角,邊吃邊聊,不亦樂乎。

老北京的那些念想兒  之十九  炸三角

譚富英

譚富英對炸三角情有獨鍾,不但本人愛吃,每每吃完還要特意帶走一盒。

老北京的那些念想兒  之十九  炸三角

金少山

另有金少山也是炸三角的鐵粉,《北京老字號》(侯式亨編著)中就有過這麼一段記載:“炸三角首推前門大街鮮魚口外乾隆御題字號的‘都一處’最為有名,賣的燒麥和炸三角並稱雙絕……一代名淨金少山也愛吃炸三角,某次華樂白天散戲,金老闆卸妝後,約翁偶虹到都一處小酌。餐後結賬花費並不多,金讓記賬賒欠,臨時卻掏出一張幾乎高出餐費兩倍的大票付小費……”。

您看,名角兒尚且如此,平民三角粉們更是趨之若鶩。炸三角一度譽滿京城,成了北京小吃界的一代名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