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M模式創始人:雙十一不過是電商平臺的自我狂歡而已

網絡本就是一個虛擬的、程序化的東西,要造假簡直太容易了。從最初的電商興起,無人買賣,沒有人氣,平臺創業初期就自買自賣形成假交易,以誘導真正的消費存在。也不僅是電商,就是QQ之初,無人使用,小馬哥自爆也是扮裝女孩和別人聊天。這是互聯網的虛擬基因通病,且無法改變。就像剛出生嬰兒是一個先天性的唐氏綜合症患者一樣。

ITM模式創始人:雙十一不過是電商平臺的自我狂歡而已

每年的雙11,平臺都是提前準備好充足的“預演”資金。尤其是幾個大的電商平臺,甚至還會動用國際資本來打好這一仗———畢竟自己安排的購買資金才能瞬間拉動銷售額,製造短時間破億的“意外”嘛。不為自己平臺製造銷售數據噱頭,怎麼混買賣雙方和投資人、股市呢?再說,平臺公佈的是交易額,又不是賣貨的銷售額(那是賣家的事),根本沒任何誠信方面的風險。另外,為規避風險,再給大企業品牌賣家一些流量或廣告位的好處,讓其自己安排自買自賣,節日一過,自己走走帳,省了繁瑣的退換貨,賬面還好看。電商平臺的這招讓其他在其平臺賣貨的企業既賺品牌效應,又賺噱頭,還能幫著一起維持這個“平臺場子”。所以每次雙十一前,電商平臺都是拼命拉商家,尤其是大商家,這就殃及池魚了——造成中小賣家被迫“二選一”的情況。

雙十一的電商平臺門檻現在已經玩的很高了。基本都是具有國際資本背景在玩,否則玩不起來,也沒有前途(從今明兩年的市場看,玩不轉國際資本的電商平臺將統統破產倒閉或被收購)。大強子為啥去國外參加各種場合,無非就是拉投資,要不然不會出那個事。電商平臺的資金除了國內國際資本會在雙十一以買賣操盤手的方式注入,自己還搞著金融呢,全部投進去再退出來,再進入再退出,毫不誇張的說,1秒就可以過億(過幾十億都可以,但是玩嘛,還是要認真點),只要不斷的買進賣出就可以。當然,這樣的“公開刷單”造假確實會有真實的買賣存在(初期就是這樣成長的嘛),除了平臺用同樣手段在全國尋找可靠的中小賣家(含專業運營機構)一起營造輿論之外,或多或少也能賣出一些,但退貨率非常之高。

ITM模式創始人:雙十一不過是電商平臺的自我狂歡而已

雙十一的電商猶如一場盛大的可控性遊戲,電商平臺各自操控著自己的資金臺、數據臺,媒體輿論臺,領著下面的商家玩的不亦樂乎,還有一大幫媒體和大眾參與玩,畢竟是光棍節嘛,大家都閒的蛋疼。一場不過是從上衣口袋進,從褲頭裡再拿出來的戲法,卻成了全民的聯歡會。讓我想起那則兩個賣餅的,在沒生意的時候互相提價買賣,結果卻是既推高了餅的價格,又成功吸引到了真實買賣,還能帶動GDP增長的笑話。

搞互聯網沒有什麼高大上,其生意場也無非如此。我們完全可以當一場娛樂來談笑,可談笑過後,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社會難道始終活在這樣虛擬、造假的狂歡裡嗎?其存在的價值到底在哪裡?必須引起全民,尤其是企業家們理性的新思考!

(這種先天數據造假基因,除非國家統計局建立大數據平臺進行監管式的技術接入。也就是說,現在除了電商平臺自曝或報送相關部門數據之外,沒有任何第三方數據監管或確定。這種數據可謂是偽數據,無任何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