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你,是因为爱你”害了多少孩子?

“棍棒底下出孝子”“打你,是因为爱你”“不打不成才”诸如此类的话

很多人小时候都曾听过,更有甚者是被从小打到大的,即便长大之后,还会对被打的经历刻骨铭心

姜文接受采访时,多次提到童年被母亲臭揍的事:“揍我”不可怕,可怕的是还提前预约。

他说:“有一次已经午夜12点了,我妈妈还把我叫起来,为的就是要打我,还问我,‘你知道你哪里犯错吗?’老实说,我连自己做错什么事都不知道,但我妈妈打我,一定确实是我有犯错。”

“打你,是因为爱你”害了多少孩子?

图片源自网络

当被问道这么多年最大的失败是什么?

他说:我和母亲这么多年的关系怎么都处不好,做了很多努力也不行。谈及此事,总是难掩茫然和落寞的情绪。

有位心理学家说:很多人的痛苦,都来自儿时的一些误解和伤害,只是时间久了,被埋在心底,他们不自知罢了。

父母在身体、语言上的暴力,都会对孩子的内心产生影响,尤其是那些未经解释的,父母以爱为名动手,很大程度被解读为“不爱”。

“打你,是因为爱你”害了多少孩子?

被暴力打大的孩子长大后,工作、恋爱、结婚、生子甚至事业有成,看起来一切正常,但内心那些难以修复、伤害性巨大的心理效应,一直如鲠在喉,从未被时间治愈。

而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有些人又会无意识的用曾经父母的模式,教育自己的子女,一代又一代。

樊登老师说:父母与孩子的语言和互动是家庭教育的基础,父母的语言和行为会影响孩子的性格特征,也会塑造孩子的行为模式。

“打你,是因为爱你”害了多少孩子?

所以跟孩子好好说话,才是有效的教育方式!

换位思考

马未都曾在节目中讲起,跟儿子的一段往事。

儿子出门吵闹要玩具,当被告知不可以买,他如同小大人一般说:爸爸,如果你是我,你就知道我有多想要了。

作为父母若能从孩子角度换位思考,会更加尊重和理解孩子,避免颐指气使的沟通方式。

及时沟通

大人的世界,小孩子有时很难理解。

所以孩子的行为模式,是通过父母的情绪或反馈获得的,当孩子无法辨别对错的时候,父母需要及时沟通反馈,不要让孩子去猜。

保持平和

不少父母,有时被生活、工作搞得心力交瘁,孩子再一调皮,一不小心就把孩子当成情绪垃圾桶。

带着情绪的指责,不仅不会达到教育的目的,甚至还会加深两代人之间误解。所以跟孩子沟通,尽量保持平和。

没人生来就会做父母,只有通过不断观察、学习、调整,才能完成和孩子的共同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