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三分天下,看來這組數據你還這麼認為嗎?

作為三國時期的重要一戰,赤壁之戰被大多數人認為是三分天下的標誌。

孫劉聯軍戰勝曹操,從此有了三國鼎立的局面,但赤壁之戰中根本沒有傷及曹操北方軍,戰爭中陣亡的基本就是剛剛招降的幾萬荊州水軍,損失巨大也不是曹操的老家底,怎麼能夠說赤壁之戰後就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呢?為了更具有說服力,下面我們從戰前與戰後的幾組數據來分析一下,赤壁之戰後能不能算是三分天下的形勢。

赤壁之戰,三分天下,看來這組數據你還這麼認為嗎?

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前,曹操擁有北方大片土地,藉著北征烏桓的氣勢,順勢南下,兵不血刃佔荊州,吞併劉琮8萬軍士,再加上原有的十五六萬兵馬,20萬人馬是綽綽有餘。曹操原本沒有水軍,赤壁之戰中燒燬的戰艦也只不過是曹操渡江所用,大部分還是荊州“不勞而獲”得來的,被燒燬後使得他不得不放棄從赤壁附近登陸的企圖。上面我們也說過,曹操戰爭陣亡的也基本是原荊州的士兵,雖然赤壁之戰時曹操軍中爆發瘟疫,但也不可能到讓曹操軍隊損失慘重的地步,因此赤壁之戰後,曹操仍然能夠調動10萬左右的人馬,而孫劉聯軍呢?

赤壁之戰,三分天下,看來這組數據你還這麼認為嗎?

三國士兵

戰前,東吳投入兵力大約3萬人左右,這樣關係生死存亡的戰爭,東吳可不能再有所保留,3萬士兵基本是東吳的家底,戰爭之中雖有傷亡,但也收編了一些投降的士兵,戰後實力基本保持不變。此時的劉備更不用多說,山窮水盡,被曹操打的東躲西藏,根本不像《三國演義》中將這段描寫的這麼神勇,當然劉備能“忽悠”,區區幾千人忽悠了劉琦1萬多人,總的兵力根本不可能超過2萬人,戰後奪取了荊州的一部分地方,實力也增強了一些,但要想與曹操對比,那真是白日做夢。

通過上面的數據對比,我們不難發現,赤壁之戰後根本還未到三足鼎立的局面,曹操明顯強於孫權、劉備,不論是地盤、軍隊,還是家底、儲備,根本就不在一個層面上,何談能夠與之抗衡。三分天下是歷史真實存在的,那麼什麼時候才是真正三分天下呢?

赤壁之戰,三分天下,看來這組數據你還這麼認為嗎?

漢中地理位置

赤壁之戰後,劉備與孫權決裂,在忙於爭奪荊州,曹操則悄悄的發展,屯田、戍邊,恢復戰爭帶來的負面影響,兩年多時間,曹操先後解決馬超、韓遂,將北方的關中、涼州歸入自己轄區,打來打去北方已無曹操對手,無敵是寂寞的,曹操因此想繼續南下。此時的劉備也整天在擴大地盤,很是囂張的樣子,在他奪取益州後,已有窺視曹操地盤的想法。曹操提前嗅到了劉備的想法,害怕劉備威脅關中,因此先下手為強,親自率領10萬大軍把張魯拿下,攻佔了漢中,把劉備想要進取關中的必經之路堵截了,打消了劉備的非分之想。

赤壁之戰,三分天下,看來這組數據你還這麼認為嗎?

三國戰爭場面

漢中,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入蜀的必經之地,也就是說曹操已經將劉備的南大門拿下了,想要進蜀也不是難事。當時,劉備還在忙於和孫權爭奪荊州,聽說曹操把自己的南大門給“卸”了,那還了得,要是再不去阻止,曹操可就能夠進蜀了,到時候劉備就無力迴天了,因此劉備放棄爭奪荊州三郡,與孫權言和,撤軍回守。

曹操佔領漢中後,並未有任何舉動,留下夏侯淵、張郃鎮守,天大的機會就這樣被曹操浪費了。回過神的劉備聽說曹操已經率軍北還,非常高興。曹操不在漢中,劉備就組織人馬三天兩頭的騷擾漢中守將,畢竟漢中是劉備的南大門,掌握在別人手裡,睡覺是不可能安穩的。起初,雙方互有勝負,但主動權掌握在劉備手中,曹操也意識到漢中的重要性,但由於種種原因,未能及時支援漢中,到黃忠在定軍山一戰中斬殺夏侯淵時,劉備開始掌握戰場的主動權。當曹操問詢趕到漢中之時,劉備依靠地形想要避而不戰,長久拖下去,曹操糧草供應不足,被迫撤出漢中,放棄了入蜀的想法。

赤壁之戰,三分天下,看來這組數據你還這麼認為嗎?

曹魏政權士兵

曹操撤退,劉備把自己的南大門掌握在自己手中,隨後地盤不斷擴大,先後佔據巴、蜀、漢中、荊州三郡,蜀漢政權達到了頂峰。有了漢中的劉備,不懼北方的曹操與東邊的孫權,可以作為一支獨立的力量與另外兩家抗衡,此時才算是真正的三分天下,三家可以真正的列兵相向、互相對抗。

赤壁之戰,三分天下,看來這組數據你還這麼認為嗎?

魏蜀吳版圖

古往今來,可能是過分誇大了曹操在赤壁之戰中的損失,導致很多人認為赤壁之戰是三分天下的標誌。其實不然,劉備奪得漢中才是三分天下的真正時刻,漢中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你們覺得呢?

我是史海魅影,關注我為歷史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