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老建筑丨葫芦岛筑港开工纪念碑,1930年立,张学良撰写碑文

葫芦岛港,位于葫芦岛西南的渤海辽东湾内,属龙港区。明称“葫芦套”,以状似葫芦而得名。港阔水深,夏避风浪,冬微结薄冰,为不冻良港。岛名始建于《辽东志》。面积18平方公里,长约7公里,最高处海拔160米左右。


葫芦岛港首次兴建于1910年,后因辛亥革命事起,筑港工程中止。民国二年(1913年)再度动工,终因经费缺乏而停办。1929年,当时的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张学良将军来葫芦岛视察,拟定了葫芦岛第三次筑港计划。在这个计划中,预计修建码头3700英尺,防波堤5100英尺,首期工程为1年,预计工程造价为640万美元。同时决定工程款由北宁铁路局提供,并任命当时的北宁铁路局局长高纪毅为葫芦岛筑港工程负责人。

1930年1月,与荷兰治港公司签定了包工合同,预计五年半完工。7月1日,张学良由沈阳乘新式专机“茂司号”到达锦州,再换乘火车到达连山,转赴葫芦岛主持大会。7月2日安全抵达葫芦岛主持筑港开工典礼。至此,各界来宾共计700余人,再加上参加典礼的海陆军部队,人数逾千。

会后,举行了盛大的纪念碑揭幕式。纪念碑是用大理石琢成的带双肩的扁长体,通体纯白,由奉复印石公司承制,立于长方座上,碑身通高1.8米。纪念碑正向港口树立,正面阳刻隶书八分体大字:“葫芦岛筑港开工纪念”,背面阴刻魏碑体碑文,为张学良亲自撰写。碑座正面刻“中华民国十九年七月二日立”,背面刻粗体“1930”年代标记,两侧雕刻盾形云纹。


葫芦岛老建筑丨葫芦岛筑港开工纪念碑,1930年立,张学良撰写碑文

伪满时期的“葫芦岛筑港开工”纪念碑,图中左侧远侧二层建筑为张学良别墅

张学良撰写的8行正楷碑文,共219字,碑文由东三省公报王希哲先生篆额,北宁路局徐济甫秘书书丹,碑文如下:”葫芦岛者形势天然,海口不冻北方之良港也。自有清末叶迄乎今兹,倡议兴筑者屡矣。顾以费巨工坚,事弗克举。民国十八年夏,国民政府铁道部孙部长科,以北宁铁路无良港为之吞吐也,乃赓续前议。移北宁之羡余,资斯港之完成。于是命北宁铁路管理局高局长纪毅董其役,复于路局附设港务处以专其责,属荷兰治港公司以承其工,期以五年又半港工告竣。同时规划市井,辟为商埠,崎屿盛哉!二十载经营未就之伟业,行将观厥成功,其于中国北部海陆联系之利,顾不重且大欤?爰于肇基之日,泐石记其涯略,以示方来,且为程功之左券焉。张学良撰。“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葫芦岛筑港工程停顿,但筑港开工纪念碑至今仍竖立在葫芦岛西山坡上。


葫芦岛老建筑丨葫芦岛筑港开工纪念碑,1930年立,张学良撰写碑文


葫芦岛老建筑丨葫芦岛筑港开工纪念碑,1930年立,张学良撰写碑文


葫芦岛老建筑丨葫芦岛筑港开工纪念碑,1930年立,张学良撰写碑文

网易网友“远方”拍摄的葫芦岛筑港开工纪念碑旧址

日本侵略者占领葫芦岛后,为了把从我国东北掠夺来的大量物质财富和资源运往本土,决定重建葫芦岛港。1935年4月1日,日伪重新组织了一个“葫芦岛筑港委员会”,要在葫芦岛修建3座可停靠千吨以上货船码头和3个输油码头。至1940年的3月,逐渐完成了大部工程,至此,葫芦岛港已具有年吞吐100万吨的能力。

1945年11月后,国民党军队占领东北大部地区,葫芦岛港不仅未能得到应有的建设和发展,还被作为内战中的重要运输口岸。 1948年11月葫芦岛解放,港口也重新建设和利用,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更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葫芦岛港成为中国重要的军用港口。1960年渤海造船厂建成投产,成为中国船舶工业的重要基地。1984年12月6日葫芦岛港对内开放,1999年1月21日国务院批准2000年5月17日宣布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国家一类口岸。


————

「更多老照片、老建筑,尽在右上角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