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邱縣深挖資源切實抓好紅色旅遊工作

霍邱作為革命老區和沿淮行蓄洪區,深入挖掘淮河文化和紅色旅遊資源,做好紅色旅遊文章意義重大。今年以來,縣文化旅遊體育發展中心立足縣情和資源優勢,創新思維,加大力度,積極拓展紅色旅遊工作空間,在厚植紅色基因、講好紅色故事、打造紅色精品線路等方面狠下功夫。

一是突出規劃引領,精心編制全縣紅色旅遊規劃。3月31日至4月4日,安徽省旅遊規劃設計研究所副所長張凱一行4人,專程前往霍邱,深入實地調研,並以此拉開了霍邱縣紅色旅遊規劃編制工作的序幕。規劃編制人員在縣文旅體中心負責人陪同下,先後深入縣委史志研究室(檔案館)、退役軍人事務局、臨淮崗工程管理局、河口鎮、烏龍鎮、孟集鎮、長集鎮以及縣烈士陵園、政府禮堂、政府大院、臨淮崗景區、田孝琴泥塑館、李氏莊園、安陽山烈士陵園、李特故居、烏龍特支遺址等地進行走訪調研,全面蒐集史蹟史料,並將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和大數據手段,形成霍邱縣紅色旅遊規劃初步方案,再通過召開座談會、網絡徵求意見、尋訪知情老人、查證史實資料等方式,對初步方案進行充實完善提升,以儘可能形成內容詳實、功能齊全、指導性和操作性強的規範文本。

二是多方徵求意見,積極做好李特故居修復工作。縣文旅部門多方籌措資金,加大對故居的保護和修復力度。特別是去年以來,縣文旅體中心多次召開座談會、研討會,廣泛徵求意見,研究保護和修復方案,並通過招投標方式,選聘專業設計單位對故居的修復和布展進行規劃設計。目前,設計單位正在按上級文物保護部門要求和徵集上來的意見,進行現場勘查和規劃設計,爭取早日通過有關規委會和專家組研究論證,儘早對其進行修復和布展。

三是深挖淮河資源,強力打造紅色旅遊精品線路。千里淮河流經霍邱78公里,生於斯長於斯的霍邱人民積極響應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號召,以敢叫日月換新天的大無畏精神和舍小家顧大家的犧牲精神,不斷與水患作鬥爭,興修了淮河大壩,實施了臨淮崗大工程項目,數十萬淮河兒女背井離鄉遷居到淮河大堤上,開啟了莊臺生活。為不斷改善莊臺人居環境,提升沿淮人民生活質量,去年以來縣政府投資近2億元資金,對城西湖移民遷建範圍內的居民實施整體搬遷,深築保莊圩,挖掘莊臺文化,打造莊臺觀景平臺,修建旅遊通道,安裝旅遊標誌標牌,強力打造淮河風情遊精品線路。雕樓莊臺、南灘莊臺成為莊臺文化的典型代表,成千上萬的遊客慕名前往,駐足流連,探尋淮河文化的廣大精深和無窮魅力。目前我們正在謀劃內容涵蓋臨淮崗景區、淮河農耕文化、軍墾文化、莊臺文化、柳編文化、泥塑文化等在內的淮河風情生態風景道——淮河五十里生態畫廊精品旅遊線路,並以此助推全縣文旅產業發展。

霍邱縣深挖資源切實抓好紅色旅遊工作

來源:霍邱縣人民政府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