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找份工作怎么这么难?

年轻人找份工作怎么这么难?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一位我特别喜欢的老师曾对我们说过:如果你将来不知道做什么,那就找一件你喜欢做的事,然后做到极致!

当时觉得这句话并没有什么,但是却深深地记住了。

1

毕业后我换了好几份工作,不知道是我太能折腾想要的太多,还是认知力实在有限,每次的选择都“不是那么正确”。

简单举个例子,我曾经干过一份没有底薪的工作,当时我也很犹豫,甚至怀疑是否是骗子公司。很多人都不看好让我不要去,但我还是很坚定的去了,因为我觉得里面有我想想学习的东西,有很多优秀的人值得我靠近和学习。

一个月后我还是辞职了。原因不是只有投入没有收获,更多地是我实在没有“销售”的潜质,但当时我只是归因于内心并不承认这份产品。

这也直接导致我后一份工作的选择,最终也没能坚持多久。我一直以来的思维理念是:缺啥补啥!觉得销售锻炼人,觉得自己“销售”不好,那就好好锻炼这个能力。于是我下一份工作是培训机构的市场咨询师。大公司有完善的制度和体系,拥有之前我想要的一切,但坚持了半年我又辞职了。

折腾了两年,每次换工作我都认为已经“深思熟虑”,但每次还会遇到始料未及的问题,这让我有点挫败。

也不得不让我停下来,问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苦恼过、追寻过、迷茫过,甚至不惜花重金做专业的职业咨询,苦苦摸索,独自思索,这个过程中有焦虑,有自我怀疑,也有疾病乱投医,靠自己不断地摸索、思考,复盘每一份工作,最终才慢慢发现自己擅长什么,喜欢什么。

在认识自我,追求“真我”,遵循本心这条路上,我也是走得很艰难了。

年轻人找份工作怎么这么难?

2

与其找到一份不擅长的工作死磕,美其名曰锻炼自己,还不如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到极致,做到极致,你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

我之前很容易陷入到一个思维误区,比如本来自己很排斥“销售”这件事,但是非常诡异的是自己毕业后每份工作都逃离不开销售。

我周边朋友说我很适合干销售,每份工作的领导也很看好我,而我自己内心虽然很排斥,但是却不断告诉自己“销售可以锻炼人”“销售工资高”“要勇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如果我不干,就会觉得自己容易逃避,所以即使走,也是在我做好这份工作的前提下。

和自己死磕,这就导致很痛苦很焦虑,也觉得在工作上并没有做到很好,这样就更焦虑更痛苦了...

每次我思考特别多,特别焦虑时,总想起李商隐那句“锦瑟无端五十弦”。就会感叹,为什么偏偏是我呢?为什么自己无端端这么敏感呢?思考这么多呢?

矫情过后,立马就开始给自己洗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各种心理学理论给自己乱用一通,最后告诉自己:接纳。

还能怎么着?已经是这样了!干吧!

情绪过后,便是理智思考。客观分析了自己的优缺点,承认自己是个普通人,之后慢慢定下了发展方向。干嘛要和自己不擅长的事过不去,做好擅长的事不是更能闪光吗?有了目标整个人就沉淀下来了,愿意去努力。

愿意让你付出努力的才是你内心真正喜爱的事,毫不费力完成一件事才是你擅长的事。

这里,擅长和喜欢不是一个概念。真喜欢和感兴趣也需要分辨。

关键是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喜欢什么?这是一件很难的事。关于这一点我有些心得,后面有机会的话再专门写文章说这个,现在暂且不表。

现在我也不敢说自己已经确立了人生目标,找到毕生事业的话,最起码大方向是有了,我也愿意为之努力,至于未来怎么发展,能发展到哪一步则是顺其自然。

年轻人找份工作怎么这么难?

3

为什么开篇会提到我老师说的那一句话呢?因为在我这几年的工作生涯中,我坚定地认为:变化才是最大的不变。未来不会有什么稳定的工作和生活,让自己有一项专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让自己拥有稳定生活的情绪和能力才是重要的。

手艺人、工匠精神、技术人员、专才....这样理解都可以。

职场发展到一定地步要到管理层,管理做久了要么去创业,要么被裁员!而且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诉你,未来中层管理者首先就是淘汰的那一批。

在分析了自己的能力和生涯发展及未来生活目标后,我发现自己并不喜欢也没有走管理层的优势,于是果断放弃了这条路。

如果你要走管理,就让自己做到顶尖的位置,如果没有天赋也没有那个能力,那就趁早打算,理财什么的多了解下,人到中年被裁员是一件很尴尬的事。

转而在自己现有的资源和能力上,找到一个可以进去的领域专业,慢慢将它做到极致。

不要谈模式,不要太浮躁,静下心来好好打磨自己,塑造自己的产品,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大IP,虽然刚开始很艰难,但是方向正确,方法得当,方式可寻,坚持下去,就成了。

这些话给你们,也给我自己。

年轻人找份工作怎么这么难?

图片来自网络

关注内在成长,提升生活质量。接地气的“悦心理”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