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蓄电池为何如此“短命”?资深专业人士揭开背后“猫腻”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 符雄助 摄影报道)“汽车蓄电池出现故障,在夜间高速行驶中车灯突然变暗,存在安全隐患,同时汽车启动无力,也影响用车体验。”海口市民孟女士购买过两辆车子,但她对汽车蓄电池一知半解,无从甄别优劣真伪,而不少车主也与孟女士一样,遇到过蓄电池“短命”的问题。国际旅游岛商报记者26日走访汽修店、蓄电池批发市场,揭开“短命”现象背后的“猫腻”。

从事汽修行业十余年的某业内人士表示,汽车蓄电池市场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回收维修再当新品流向市场以次充好,伪造或仿造大品牌套牌等现象是业内“潜规则”,为了行业长期健康发展,需要行业自律和职能部门加强监管。

商报调查|汽车蓄电池为何如此“短命”?资深专业人士揭开背后“猫腻”

现象:蓄电池“短命” 车主普遍不懂甄别真伪

“我的第一辆车子已经报废了,蓄电池很‘短命’,至今不知是使用操作不当造成,还是本身产品质量问题。”孟女士说,她在用车途中发现车灯不亮,更换后依旧不亮,检测车子结果是蓄电池存在问题——充电能力有限,耗电大,承载能力弱。

普通市民非专业人士,从外表和说明书不能深入了解,对蓄电池的正确使用和寿命长短并无概念,更无辨识真假产品的能力。“即使是正常的蓄电池,商家也需要在使用了一定时间后,提醒车主蓄电池的寿命问题,并进行专业知识科普。”孟女士说。

为避“坑”,多数车主都会选择购买市场评价良好或者朋友推荐的汽车物品。张女士就是其中一个。“如果蓄电池换了个‘新马甲’,汽车小白们也无法判断其内核质量,所以请内行指点和推荐为自己把一道关。”车主张女士说,汽车后市场行业企业需要加强自律,市场监管部门需加强监督。

走访中记者发现,蓄电池供应乱象除了对消费者有伤害外,还时常让汽车后市场“躺枪”。此前,车主葛先生曾在途虎养车店其中一家门店更换了一块瓦尔塔蓄电池,因对电池上的标识产生了一些疑问,再加上蓄电池乱象频发,继而对蓄电池是否为正品产生了质疑。后经电池生产方德国柯锐世工厂验证表示,该蓄电池的确是由柯锐世工厂生产的正品。

针对盘根错节的蓄电池市场乱象,记者走访了资深专业人士,为大家揭开不为人知的内幕。

商报调查|汽车蓄电池为何如此“短命”?资深专业人士揭开背后“猫腻”

自曝:回收蓄电池简单维修再当“原装”流回市场

旧蓄电池简单维修又流回市场赚取暴利。海南某一汽修厂的王师傅深耕汽修领域13年,对于汽车蓄电池市场鱼龙混杂现象较为了解,他向记者揭开蓄电池“短命”和“短路”谜团。

“车主蓄电池坏后拆卸回收,会经过二手商,但有些二手商并未返回原装厂家,而是私下简单维修后又当成新品流回市场。”这样的后果是,一块回原厂维修过后的蓄电池原本可使用3年,但私下简单修理又投放回市场的蓄电池在使用半年后就会让汽车出现启动吃力等问题。

“一块普通的原装12伏60安的电池需要近400元,好的价位可达1000元。”王师傅说,一块60安的电池,每1安按1元计算,回收一块60安的电池只需60元,二手商简单维修后再当做新品重新投回市场,赚取高额利润。

蓄电池之所以“短命”,是因为以次充好,贴牌套牌现象的存在。王师傅说,行业还有一个潜规则,部分不良商家会仿造其他市面上销量较好的蓄电池,悄悄换一下“马甲”套上牌子,以假乱真,卖得价格又高又好。但是这样会造成两方面后果,一是由于不符合质量要求,严重则可造成汽车自燃;二是因蓄电池问题,汽车出现打不着火、无法启动等问题。

“一块蓄电池出厂经过原装厂家、总代理、分代理、维修店,最后才到车主手里,中间可能会跨省,期间一旦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便混乱了。”王师傅建议车主,选择蓄电池时尽量通过正规经销商,并检查相关资质和合格证件。

商报调查|汽车蓄电池为何如此“短命”?资深专业人士揭开背后“猫腻”

蓄电池批发市场:“小作坊”存在暗操作 仿造豪车电池一块牟利超两千元

据海口一大型蓄电池批发市场杨姓负责人透露,每年都有不少毕业生进入蓄电池领域自主创业,“小作坊”和“夫妻店”由于生存竞争压力较大,会对回收的蓄电池进行清洗、打磨、打蜡等维修处理后,再投回市场。“这样破坏行业生存状态是走不远的,不要为了一时的利益伤了行业长远的利益。”杨先生说。

商报调查|汽车蓄电池为何如此“短命”?资深专业人士揭开背后“猫腻”

杨先生表示,豪车电池比较贵,也是被仿造套牌贴牌的重灾区。他指着一块看起来还比较新的宝马蓄电池说:“事实上这是一块旧电池,有些人会贴上品牌标签卖给车主,一块能赚两千元至三千元。”杨先生建议车主,尽量选择塑料打印的标识,不易被“贴牌”、“套牌”。杨先生告诉记者,海南蓄电池乱象相对于其他省来说,还算好一些的。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扰乱市场具有相应法规处罚 鼓励市民及时举报投诉

海南法立信律师事务所陈友峰认为,一、从法律角度上来讲,若没有法律法规直接规定电池可以此类方式回收循环再利用的前提下,将面临行政处罚,也会因为处置不得当后交付使用,留下安全隐患。二、经过简单处理后以全新标识再流回市场的做法,存在以次充好之嫌,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三、如果回收后的电池未经授权使用其他厂家的包装、商标,还涉嫌侵害他人的商标权、外观专利权。

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技术质量安全科工作人员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针对汽车蓄电池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套牌、贴牌等扰乱市场现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都有具体条款给予相应处罚。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消费者若遇到上述情况,可向12345市政热线投诉,该局将协调区域工作人员现场调查处理。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