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耻辱画面:八国联军进北京,老百姓搬梯子

我们对鲁迅先生的一个故事记忆犹新。

鲁迅先生先从医后从文,是因为在在一部电影里面看到一个画面:一群中国人看着外国人斩首中国人的时候,却在旁边围观并鼓掌欢呼。鲁迅先生意识到了,人精神的麻木远比肉体的麻木要可怕许多,从此弃医从文,拿起笔杆子投身自己伟大的事业中去。

历史耻辱画面:八国联军进北京,老百姓搬梯子

中华大地,自古以来以文明领先世界,万国来朝。但是,到了近代时期,因为清朝的闭关锁国,是中原王朝逐渐落后于世界。西方列强用洋枪大炮敲开了古老帝国的大门,从此坚强的民族沦落为任人宰割的命运。

自1840年以后,大量不平等条约被签订,频繁的外敌入侵,总是以耻辱结束。而在这些战争之中,其中最为耻辱的当属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当时狂妄的慈禧太后,企图利用义和团抑制洋人 ,义和团大肆烧毁教堂,屠杀洋人以及洋教徒,最终引来了西方列强的挑衅。而慈禧太后却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勇气,竟然要向全世界开战,结果仗没打多长时间又怂了,仓皇西逃。

历史耻辱画面:八国联军进北京,老百姓搬梯子

.八国联军浩浩荡荡地开赴北京城,而历史上最为耻辱的一幕发生了。在北京城的街道两旁,那些围观的百姓不仅仅像看戏一样,甚至还有人拍手叫好。在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城的过程中,更是出现不少百姓提供物资援助的事情。那么,这样痛心耻辱的背后,到底有什么原因存在呢?

历史耻辱画面:八国联军进北京,老百姓搬梯子

其实自1840年以后,直到八国联军侵华,整整六十年的时间里面,大清王朝不仅表现出了自己的无能,签订了无数个不平等的条约,并进行割地赔款。而大清王朝却从来没有想过通过改革来提升国力,重新复兴。反而在赔款以后,加大税赋,使底层老百姓苦不堪言。可以说,清王朝的无能,却让天下百姓买单。

这种情况下,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哭了下去,看不到未来日子的曙光,许多家庭更是雪上加霜。而八国联军的到来,许多老百姓似乎看到了希望,认为八国联军会推翻清王朝,从而减轻税负。

历史耻辱画面:八国联军进北京,老百姓搬梯子

太平天国运动,正是因为清王朝对底层的压榨,使得底层百姓为了自己的命运奋起一搏。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沉重的赋税负担、清军的压制、社会环境的混乱,这一切的负面情绪全部都转移到了清朝百姓的身上,对他们来说,如果不反抗,

他们只有死路一条。看到运动威胁到自身的统治,大清王朝派兵镇压,最终天平天国运动被绞杀,清朝原本就空虚的国库更是没有什么剩余的钱财了。

国库空虚,清朝只能剥削百姓,被剥削的百姓为了生存只能反击,镇压起义又需要耗费大量的钱财。如此这般,清朝跟百姓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相互折磨,相互嫉恨。

历史耻辱画面:八国联军进北京,老百姓搬梯子

在一段时期,底层百姓也对自己的国家充满希望,在这种情况下,清王朝也做出了一定举动,开展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改革,也曾是无数仁人志士为之振奋并看到希望。但是,甲午战争的结局,导致中国北洋水师全军覆灭。而洋务运动也因为这场战争破产。

又是一次割地、赔款的经历,等待着农民的,是无穷无尽、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苦日子。这次的条约,让清朝百姓彻底失去了对清政府的信任。

历史耻辱画面:八国联军进北京,老百姓搬梯子

�&�)

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在百姓的眼中,如果八国联军打败了腐朽无能的清政府,他们受压迫的日子也即将结束。为了拯救自己,百姓们帮助八国联军运送粮食、提供梯子、加油助威。百姓想要的很简单,他们只是渴望一个平淡而安宁的生活,仅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