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時間做朋友

時間是最公平的,再有錢、再有權,一天也只有24小時;但時間也是不公平的,有的人會用時間,有的人會把時間用到刀刃上,有的人甚至一分鐘都去浪費。。。。。。

怎麼和時間做朋友?某看來,一是高度重視時間、發現時間、認識時間、善待時間;二是知道人生而有涯,應該多做有意義的事情(半衰期長的事情、ROI高的事情);三是形成好規律和習慣;四是立即去做。

  • 第一步是要記錄、分析、研判。有記賬的工具,更有記錄時間的工具,atimego,有的人用這個軟件全部記錄,我只記錄積極有效的時間(學習、工作),經過5個月的測試,一天積極有效的專注時間能達到5個小時就很厲害了。記錄蘇聯傳奇科學家柳比謝夫的《奇特的一生》記錄,柳比謝夫高度重視時間的記錄、回顧、分析總結,用了一輩子的時間記錄每天、每件事的時間,效率特別高,一天也是五個半小時的有效時間。當然,我還在不斷的完善。

彼得·德魯克說 :怎麼掌控自己的時間?記錄自己的時間。弄清楚時間都用在了什麼地方?處理完某一個工作後就立刻記錄,不能事後憑記憶補記。找出那些不產生效益、浪費時間的事情,並從以後的日程表裡刪除。給自己留出整塊的時間做重要思考。

  • 時間管理是為了激發自我意識,(自我激勵 自我憎恨) 主動走出舒適區。 所有牛逼的人都自帶雞血。確定目標 公開承諾 每天比昨天強一點點 。“我手裡只要有一本書,就不會覺得浪費時間。”這是查理芒格的原話。並且按照查理芒格的逆向思維,讓我們看看什麼是浪費時間,做讓我們和目標背向而馳的就是浪費時間,其實做目標關聯不大的也可以算是浪費時間,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時候也需要把時間放慢,有時更要看人的價值觀。
跟時間做朋友

陳華偉的時間ROI觀點,摘自網絡,侵權立刪

《精進》上講,如何利用時間?一是該事件將給我帶來的收益大小(認知、情感、物質、身體方面的收益皆可計入),即「收益值」;二是該收益隨時間衰減的速度,我稱為「收益半衰期」,半衰期長的事件,對我們的影響會持續地較久較長。

這兩個維度正交以後就形成了一個四象限圖。我們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的所有事情都可以放進這個圖裡面。這裡我舉幾個例子:

高收益值、長半衰期事件:找到自己的真愛 也可是培養自己的真愛(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到自己的父母、配偶、子女、親兄弟姐妹身上,然後是幾個要好的夥計)、學會一種有效的思維方法、完成一次印象深刻的旅行、與大牛進行一場意味深長的談話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買一件時髦的衣服、玩一下午手遊、吃一頓大餐、看AV擼管;

低收益值、長半衰期事件:練一小時書法、背誦一首詩、背牢十個單詞、看一本經典小說、讀懂哲學著作的一個章節、多重複一次技能練習、認真地回覆一封友人的郵件;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挑起或參與一次網絡掐架、漫無目的地網上閒逛刷微博、使用微信陌陌知乎等進行成功率很低的勾搭。

  • 人生百分之八十的時間由習慣掌控,不信你可以仔細觀察試一試。人都有兩個意識,前意識和後意識,你閉上眼睛,仔細感覺、感知你的呼吸,如果真的認真讓你自己控制呼吸,你會突然感覺不會呼吸了,呼吸就是由規律和習慣控制的,扣扣子也是,其實大部分動作都是。所以,跟富蘭克林一樣,我們可以 找出來應該培養的習慣,並真正的培養起來。

習慣不能被消除,卻能被替代。只要掌握習慣迴路,學習觀察生活中的暗示與獎勵,找到能獲得成就感的正確的慣常行為,無論是個人、企業還是社會群體,都能改變根深蒂固的習慣。學會利用“習慣的力量”,就能讓人生與事業脫胎換骨。

跟時間做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