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四邻联动” 凝聚乡村共同体--党建原创--精品推广--时政--首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把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基层、做实基层,把每个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为此,重庆市南岸区积极探索推行“四邻联动”,即按照“居住相邻、易于集中、便于活动”的原则,以乡村独有的“院坝”为单位,统筹各方资源,以党员为“圆心”,通过亮身份、明职责、作表率、优服务,以党建引领破解乡村社会“原子化”难题,凝聚基层群众“共同体”意识。

联回初心,唤醒党员宗旨使命意识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通过对乡村社会精准把脉,主体建设和阵地建设双管齐下,唤醒党员的身份意识,提振党员的精神面貌,彰显党员的示范作用。一方面,抓好乡村党员这个主体基础,以生活情感为纽带,以熟人社会为依托,充分借助乡村党员能贴心倾听群众心声、及时掌握群众信息、方便快捷服务群众等多重优势,通过“亮”身份——每名村党员佩戴党徽、“亮”门牌——每户党员门户上挂党员牌,以党员作为乡村差序格局的圆心,向外拓展服务身边群众,为群众当好“服务员”,为组织当好“代言人”。另一方面,抓好“院坝”这个阵地基础,通过“院坝长”搭建为村民服务的制度平台。根据党员分布情况合理划定行政村的院坝范围,确保村里的党员成为院坝长,并相应为其赋权赋能赋责,将每个院坝打造成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贯彻上级精神的“宣传站”;征集群众意见建议,了解村情民意的“信息站”;化解矛盾纠纷,维护乡村稳定的“调解站”;传授致富技术,带领群众致富的“加油站”;发挥自身特长优势,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的“服务站”。通过“院坝”这个零距离平台,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厘米”,进一步密切党组织、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联动发展,激发产业内生活力动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通过“四邻联动”,找到能够发展、建设、治理乡村的能人,并充分发挥“能人效应”,让“能人”成为带头人、引路人,以一个人带动一片人、影响一村人,在致富路上变“一枝独秀”为“百花齐放”,从而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活力动力。

院坝长既是共产党员,又是乡村精英。乡村要发展,关键要积极发挥院坝长这个“火车头”的示范带动作用。一是发挥典范作用,通过组织专家上门服务召开“院坝会”,对村民培技能、培素质、培智慧,提升农民技能技术,同时发挥院坝集体“森林效应”,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局面;二是发挥组织作用,通过院坝长联动致富能人、乡贤等齐心协力,因地制宜组建乡村专业合作社,引导和组织村民有计划、有规模地发展生态产业,提高村民收入;三是发挥协调作用,通过整合资源、信息、渠道等,为农产品创业者积极争取社会资本和创业贷款资金,较好解决信息不对称、渠道不对称、服务不对称等问题。

联深和谐,密切党群干群邻里关系

面对乡村社会“原子化”引发系列治理新问题新矛盾,许多基层党组织、基层干部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做群众工作时,仍习惯用管理者的思维、教育者的立场、行政化的手段,缺少对群众贴心的了解、耐心的解答、热心的服务,不但不能把矛盾化于无形,反而增添新的不和谐不稳定因素。

感情是纽带,沟通是基础。“四邻联动”中,党员干部通过以平等的视角、服务的观念、群众的语言、协商的办法,高质高效做好群众的沟通工作,细致入微地解决群众身边事、眼前事,以党员的辛苦指数提升乡村社会的和谐指数。特别是院坝长发挥上情下达、下情上传“中枢”作用;作为党员,听得懂普通话,能通过组织生活及时掌握党的重大部署;院坝长还是村民,讲得好当地话,能用百姓语言给大家宣传党的政策和精神。通过定点联系,院坝长走进自己的责任户,在向群众了解基本情况、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同时,还要做好感情沟通,针对独住老人、留守儿童、劳动力丧失者等方面的特殊群体,加强心理疏导,对他们进行鼓舞,让他们感受到关怀。让亲望亲好、邻里相助的乡村传统文化重燃生命力。

联实监督,构建村务监督运行机制

“蝇贪”成群,其害如“虎”。村务监督是筑牢和规范乡村基层干部廉政和权力的“防火线”,村里事务和财务必须自觉接受村党组织领导,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否则,就会缺乏支撑和保障,如同“空心之木、无根之萍”。同样,村民群众是村务监督不可或缺的主体力量,尊重与保障村民群众正确履行监督权,才能使村务监督建立在坚实的民意基础上。

“四邻联动”对乡村公共事务治理,还可发挥立体式、全方位的监督作用。一则,党员主动亮身份、亮门牌,将自已置于群众的关注之中、眼皮之下,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监督。再则,党员“院坝长”通过“定期上门服务”,对应当公开的内容,制作公开事项清单,将清单全部发放到群众手中,对群众有疑问的,当面给答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影响切身利益的政策资金等问题,院坝长及时汇总后向村、镇反馈。将大小事务和财务置于群众监督之下,把“糊涂账”变成“明白账”,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让党员生活群众中,让群众活动在组织中,党建引领的“四邻联动”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解决问题“面对面”、构建和谐“心连心”,通过向心性整合、一致性融合,找出“最大公约数”,逐步构建起乡村社会利益共同体、情感共同体、价值共同体。乡村基层治理的“微循环”进一步畅通,“最基座”进一步夯实,逐步实现以党建工作的“小切口”撬动乡村社会治理的“大变局”。(作者高昇,单位:中共重庆市南岸区委办公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