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育2:觀鳥活動

觀鳥是指在自然環境中利用望遠鏡等觀測記錄設備,在不影響野生鳥類正常生活的前提下,觀察鳥類的一種科學性戶外活動。觀鳥可以陶冶情操、科普鳥類知識、培養自然意識、提高科學素養、形成文明風尚。

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對鳥類就開展了仔細的觀察。如《詩經》中的《小雅·鴻雁》寫到“鴻雁于飛,肅肅其羽。”每年冬季,都有多種雁屬鳥類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溼地棲息過冬,如鴻雁、豆雁、白額雁等。

鳥類是目前存在於自然界中較容易為人類所接近的一類野生動物。觀鳥最大的意義在於可以培養公眾對大自然的熱愛,促進鳥類保護,增加生態知識,同時觀鳥記錄為野生鳥類學研究提供一個巨大的數據庫,為科研提供輔助支持作用。

鳥類的形態豐富多彩,活潑好動,行為獨特,在觀察中可以獲得很大的趣味和快樂。因此,通過參與觀鳥活動可以親近自然,放鬆身心。對於相對偏遠的山區、湖區,通過參與觀鳥活動,在不影響自然環境的前提下,可以獲得一定的旅遊收入,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良好氛圍。

觀鳥通常需要一定的器材,如雙筒或單筒望遠鏡,7~10倍的手持雙筒望遠鏡適合觀察任何鳥類,特別適於觀察近距離或較活躍的鳥類,如林棲鳥類;15~60倍的單筒望遠鏡,配三角架使用,適於觀察遠距離或移動性較小的鳥類,如水鳥、繁殖鳥。近年來,一些性價比好的長焦數碼相機也成為觀鳥愛好者的必備器材,在觀察的同時還可以記錄影像,很是方便實用。

除了望遠鏡,還應準備鳥類圖鑑、記錄本和帶橡皮的鉛筆。觀鳥活動中做好觀鳥記錄,記下相關信息:日期、時間、地點、天氣和生境等,準確記下鳥名、數量和雌雄,觀察鳥類的取食、棲息、繁殖、遷徙等行為,瞭解鳥類與其生存環境的關係。有條件的情況下,拍攝鳥類的照片和視頻,便於後期的研究和宣傳。

洞庭湖是世界性的候鳥棲息地,全球八條重要的候鳥棲息地和遷徙通道之一,也是越冬候鳥東北亞遷徙路線上的最佳棲息地和補給站。2017年,洞庭湖過冬候鳥達348 種、22萬隻以上,較上年增加18.9%;過境的候鳥則達數百萬只。據統計,每年在此越冬的候鳥種數已佔全國鳥類種數的三分之一。

由於觀鳥活動內涵豐富、趣味性強,具備自然科普和青少年教育功能,目前這項世界性的時尚活動,在我國正在迅速推廣普及。

附錄1:觀鳥記錄

1.鳥類的種類、性別和數量;

2.鳥類形態特徵:

(1)身體的大小和體形;

(2)顏色以及身體上部和下部顏色;

(3)嘴、腳、翼、尾、頸的形狀和長短;

(4)頭、頸、背、腰、胸、腹、尾、腳等各部特色的形態、顏色,明顯的塊斑、條紋的形狀、顏色、大小和部位;

(5)嘴、腳、爪、眼的顏色;

3.鳥類的行為

(1)停棲、飛行、覓食、繁殖或其他行為的特點;

(2)獨特的叫聲和鳴唱,可用文字諧音記錄;

4.儘可能地使用數碼影像記錄鳥種,便於研究、交流和宣傳。

附錄2:觀鳥注意事項

1.保持適當觀鳥距離,避免干擾鳥類正常活動;

2.避免穿著鮮豔搶眼的服裝,最好是迷彩、綠色、深色等顏色;

3.拍攝野生鳥類,不可使用閃光燈,不可播放鳥媒音引誘;

4.不高聲喧譁驚擾鳥類,不可追逐或投擲鳥類;

6.發現特別鳥種的棲息地或育雛地時,請保守秘密,且謹記不干擾原則;

7.嚴格保護鳥類,不捕鳥採蛋、破壞鳥窩、損壞植被等;

8. 最佳觀鳥時間應在清晨和傍晚,多數鳥類在日出後2小時和日落前2小時的時間段比較活躍;

9. 依據鳥類、時節來選擇觀鳥地點;

10.觀鳥基本裝備為望遠鏡、三腳架、觀鳥手冊、記錄本、GPS、數碼相機等。

自然教育2:觀鳥活動

田野是常見的觀鳥地點

自然教育2:觀鳥活動

溼地是很好的觀鳥地點

自然教育2:觀鳥活動

觀鳥是科普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

自然教育2:觀鳥活動

池鷺亞成鳥

自然教育2:觀鳥活動

戴勝是吃害蟲的能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