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開始就註定了沒有公平正義

第二部分農業革命的目錄框架如下:

故事的開始就註定了沒有公平正義

第八章 歷史從無正義


(一)從一開始開始就是不公平的


農業革命後的幾千年歷史,可以總結為一個問題:因為人類的基因裡並沒有大規模合作的生物本能,所有的合作網絡都是由想象構建的秩序和發明的文字所維繫的。所以構建故事的第一批人就享有了主動權,通常這些故事都是有利於自己或某個階級的。比如,《漢謨拉比法典》就將社會分成了上等人、平民和奴隸;《獨立宣言》使男性獲利,女性卻被剝奪了同樣的權利;白人享有自由民主、黑人和印第安人則不應該享有平等的權利。社會的進程中,不公平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它被寫進法律裡、教條裡、風俗裡,世代傳唱,直到深入人心,讓大家都認為,這是自然演化的結果。


隨著時間的流逝,不公不義的歧視常常只是加劇而不是改善。富者越富、窮者越窮。教育帶來進一步的教育,而無知只會造成進一步的無知。歷史上過去的受害者,很可能會再次受害。而歷史上過去的特權分子,他們的特權也很可能依然存在。


(二)父權社會形成的原因


從農業革命以來,大多數人類社會都屬於重男輕女的父權社會,男人相較女人總享受著更多的資源和特權,雖然有多種理論來講述這一成因,但沒有任何一個能真正站穩腳跟。


比如最常見的一種肌肉理論,認為男人比女人強壯,於是就能獨佔更多的生產資料(田地、牛羊、耕田等)。但整個歷史上,也有許多不需要什麼體力的工作,像是宗教、法律、政治等,然而女性在這些方面也沒獲得更多的職位佔比。


還有一種流氓理論認為,男性佔有主導地位靠的不是力氣,而是好侵略的個性。這種理論除了能解釋為什麼打仗都是男人的事之外,無法證明為什麼軍官也都是男性,而且基本上軍官大多數是空降的文官,而不是衝在第一線殺敵的武將。


第三種想要從生物學解釋父權制度的理論叫做父權基因理論,這種理論認為在數百萬年的演化過程中,男人和女人發展出了不同的生存和繁殖策略。總的來說,男性需要更強,才能獲得心愛的女人,女人需要依賴男人,才能把孩子養大。隨著時間慢慢過去,傳到後世男性基因就越來越具野心、積極和好勝。根據這個理論,由於有不同的生存策略,男人的基因傾向野性勃勃、爭強好勝,擅長從政經商;女人的基因則傾向趨吉避凶,一生養育子女就心滿意足。


但也有某些動物在雌性因為需要依賴雄性爭強好勝的基礎上演化出了母系社會,比如大象和倭黑猩猩。正由於雌性需要外部幫助,所以他們發展出了更好的社交技巧,學習如何合作,給與彼此安慰,構建了一個全為雌性的社會網絡,幫助彼此養育後代,雄性動物則繼續把時間花在彼此爭鬥中。


至此,第二部分農業革命我們就講完了。該部分主脈絡是人類不可避免的進入到農業社會,從此由隨季節遷徙的狩獵採集者文明轉變為有固定住所的農耕文明,農耕文明因為私有化的出現和糧食富餘,誕生了宗教、階級和精英分子等。這些精英分子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從一開始虛構的故事就是有區別的,不平等的,文字的發明讓人類社會的協作更進一步,但也讓這些不平等得以長時間的維持下去。


下一篇,我們進入第三部分《人類的融合統一》


···

每日學習


哥舒歌

[ 唐·西鄙人 ]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

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


西鄙人,意為西北邊境人,歌頌唐朝名將哥舒翰而作。

譯文:黑夜裡北斗七星掛得高高,哥舒翰勇猛守邊夜帶寶刀。吐蕃族至今牧馬只敢遠望,他們再不敢前來越過臨洮。

You may be out of my sight, but never out of my mind.

(你也許已經走出我的視線,但從未走出我的思念)


關注我,每天讀幾頁書,一首詩,一句英語,走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