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於1926年,佔地2.5公頃共198單元,上海這片住宅區不同凡響

在前幾天拍上海建國西路懿園這個視頻的時候,說到懿園這樣的新式里弄,是民國時期上海高級住宅區,相當於有錢人的聚集地,有人提出疑問?就這樣的也叫高級住宅?

我當時沒有回應,也不好回。怎麼說呢,對於不是很瞭解上海底蘊的人來說,對於里弄這個概念可能真的很陌生,提出這樣的疑問也不足為奇。所以尋思了一下,決定再寫一篇與里弄有關的文章。


建於1926年,佔地2.5公頃共198單元,上海這片住宅區不同凡響

近百年來,上海的南京西路一直是上海人心目中的上只角(原公租界條件相對比較好的區域),上只角的地方,自然也少不了高級住宅區。在上海的南京西路上,就有不少的新式里弄,它們大多坐落在陝西北路以西的南京西路南面一邊。

新式里弄是從石庫門裡弄住宅中延伸出來的一種新型住宅,戶型小,但又留有一定自主空間的小樓,它是為了迎合當時嚮往西歐生活習慣的小型獨棟需求的住宅而衍生出來的房型。


建於1926年,佔地2.5公頃共198單元,上海這片住宅區不同凡響

簡單的說,如果你認同北京的四合院就是有錢人住的地方,那麼也就不難理解,上海的達官貴人住小洋樓,而上海的高級白領和新貴則住新式里弄。

上海的靜安別墅就是這樣的衍生品。靜安別墅位於上海市中心靜安區,南京西路1025弄1~198號。在舊上海時期,靜安別墅一帶屬於上海市中心,非常的熱鬧和聚集人氣,大華、美琪、平安電影院近在咫尺,大都會、麗都、聖愛娜等舞廳圍繞左右,地理環境非常的優越。


建於1926年,佔地2.5公頃共198單元,上海這片住宅區不同凡響

靜安別墅在設計之初,就為住戶們預留了停車位,所以弄堂格外寬闊,建成後成為上海最大的一條新式里弄。這是一條長長的、一眼望得到底的弄堂,總體佈局由12列坐北朝南的住宅和1列朝北的住宅組成。

這個地段的房子租金非常的昂貴,據說據說,開盤時的租金是用金條來付的,因此第一批居民大多是上海各個洋行裡上班的中外高級白領。其中也有一部分特別富有的就直接將房子頂(買)了下來。這裡住的人大多為銀行職員、醫生、律師和當紅女明星,還有大班和頭牌舞女。諸多名門望族和社會名流也曾居住於此。如學界泰斗蔡元培曾寓居於靜安別墅52號,在此開始了他的革命生涯和教育事業。111號曾是我國西醫泰斗、著名內科專家、中國第一所國立醫科大學上海醫學院的創建人之一樂文照教授的寓所。


建於1926年,佔地2.5公頃共198單元,上海這片住宅區不同凡響

曾經一度,靜安別墅成了不少導演心目的理想取景地,成功的在網上製造了不少話題,成了不少人來上海打卡的地方。這裡拍照真的很美,特別是在有陽光的日子裡,藍天白雲下,修舊如舊後依然保持完整清水紅磚的外牆,鏨假石。門框、窗框裝飾採用西歐式風格,隨手一拍都能拍出濃濃的老上海風情。


建於1926年,佔地2.5公頃共198單元,上海這片住宅區不同凡響

而最吸引我的是,這片里弄那些恬淡不受外界干擾,自成一派的生活方式。不管小區外面如何的車如流水,馬如龍,小區內依然將城市的喧囂隔絕在外,生活在這裡的牙叔和阿婆,該曬太陽的曬太陽,該聊天的聊天,淡定從容一副像極看海歸來的漁人,千帆看盡後的那種從容和平靜。


建於1926年,佔地2.5公頃共198單元,上海這片住宅區不同凡響

如果你對靜安別墅感興趣,建議選擇一個晴好的日子過去,一路走過去,藍天白雲,雲淡風清。從威海路路過去,如遇上凱司令不妨進去看看有沒有自己想吃的點心,再來杯咖啡,近距離的觸摸一下光影斑駁的靜安別墅區裡的老房子,那一棟棟房子門前的小院,再看看靜安別墅名人牆上那些簡介,去走走那些名人故居,遙想那個遠去年代的歲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