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时代的来临

男权时代与女权时代的交替历史

在人们的一般认知中,在人类历史漫长的母系社会,女性曾经占据过生产和生活的主导地位。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生产和生活的组织者,因而也就成为社会的中心与秩序的代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耕成为主要的生产活动,拥有较强体力的男性在生产部门中逐步居于主导地位。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其实并没有所谓的父系社会和母系社会。男性和女性的地位数万年来一直在变更和交替,真正的决定权在于谁掌握了更高的知识和科技。


女神时代的来临



男女氏族平等的时代

燧人氏是中华民族的创立者,他们居住在河南商丘一带,学会转木取火之后,人们获得更加安全健康的熟食,让族群不断繁盛,寿命和智慧急速增长。随着人口的扩张,就需要更多的土地来生产更多的粮食来养育人口。为了获取更多的食物。古人发现,树木开花结果,和动物的迁徙与天空中的星星有某种对应联系,创作了大山扶木纪历。

弇兹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位女首领。她发明了用树皮搓绳技术。她发明的绳索有三种:单股的绳称作“玄”,两股合成的称作“兹”,三股合成的称作“索”(又作素)。后世之人则追尊她为 女帝,又称玄女、玄帝、 王素、素女、须女、帝弇兹等。


女神时代的来临


玄:会意字。金文是一束丝的样子,丝在染色的时候扎成束,然后晾晒,晾晒时要悬挂起来。晚周以后字形上部追加圆点状区别符号而别出,后世再线化为一横而为秦篆所本。小篆玄正是悬挂着的丝,上边为悬挂之处,下边是丝。隶书笔画化,上边变成“上",稍失形。楷书将一点一棱断开,失去悬挂的形象。玄是悬的古字。悬搓的东西下不着地,动荡不定,引申为空中、天空。

后来,燧人氏首领与弇兹氏首领结合,建立起互为婚姻的血缘联盟,始称燧人弇兹合雄氏。燧人弇兹氏立挺木牙交,为地之中;上指天穹中宫天极星,为天之中。天极星在天的北面即北极,故又称北极星。

北极星的首创者是燧人弇兹氏,故又称紫宫、紫微垣。紫是玄的代称,紫宫也就是玄宫,宫中女主为阴德星,是为弇兹圣母九天玄女。

男性皇权的崛起

燧人氏首领与弇兹氏首领结合之后,赢来了绳文时代的鼎盛发展。同时伏羲学会了玩绳子。伏羲八卦的发明和传播,使得古人在远行时不再因为无法记住来路而迷失。他们仅凭八卦圭表和苍龙七宿就能解决辨别方向和记时的难题。于是人们的活动半径大幅度的增加,加速了氏族、部落的交融发展,促进了文明的形成。

八卦圭表

八卦圭表作为方向盘被使用了大约四千年左右,直到磁石式方向仪(指南车、司南)的发明,才结束了其指引方向的伟大使命。但八卦并没有就此退出历史舞台,它早已被披上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事的神圣外衣,被推上了占卜吉凶、预测未来的神秘祭坛。

我们现在看到的先天八卦卦位,是乾在上,向左逆时针排列为乾、兑、离、震,向右顺时针排列为巽、坎、艮、坤。

这个排列是二维平面的,实际上最初的伏羲八卦是三维立体的。当年伏羲画八卦时大概是背北面南而作的,其卦位是:乾为天在上,坤为地在下,艮为山座于北,兑为泽汇于南,离为日出于东,坎为水自西来,巽为风因地而起,震为雷由天而降,风雷变幻于天地之间。

女神时代的来临

卦位与方向关系

前面说过,伏羲八卦之所以叫“卦”,是因为八卦在发明伊始就是挂起来使用的。伏羲先在地上画出一个圭盘(或摆上刻有圭尺的龟甲),然后垂直悬挂一根直木作为表杆,表杆投下的日影落在圭盘上,伏羲就以日影的长短和指向来计算时辰和辨别方向。

作为表杆的直木,有的还嵌上了风翼,用来测定风向。在刮信风的季节里,是很容易通过风向判断出东南西北的。“卦”右边的“卜”字,最初就是表杆及风翼的象形表示。天安门前的华表,正是衍自这种带有风翼的表杆。

用八卦圭表来测定时间和方向,以现代的标准来衡量,精确度远远不够,但在当时却是非常先进和实用的工具。可以说八卦是人类历史上一项划时代的重大发明,其对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因为使用的需要,伏羲后来对八卦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又进行了细分,添上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并且索性就以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个卦象来表示这八个方向,于是就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二维的先天八卦图的样子。卦象本身就是圭表的标尺刻度。


女神时代的来临


苍龙七宿

苍龙七宿的角宿在仲春出现在地平线上,即为“龙抬头”;仲夏苍龙七宿升至正南中天,即为“飞龙在天”;秋天苍龙自西方落下;冬天苍龙则隐藏于北方地平线以下。苍龙七宿的出没周期与一年农时周期相一致。

《易·乾》爻辞对“龙”的阐发。

“初九,潜龙勿用”;冬天的龙星,潜入北方地平线下看不见,所以无用。

“九二,见龙在田”;仲春的龙星从东方地平线上升了起来,崭露头角,龙德显扬。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季春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

“九四,或跃在渊”;孟夏为春夏之交,苍龙七宿的全体都摆脱了大地的羁绊,升上夜空。

“九五,飞龙在天”;仲夏的龙星飞跃于正南的夜空,此时,龙星升到了一年中的正南中天高位,故称“飞龙”。

“上九,亢龙有悔”;季夏为夏秋之交,苍龙七宿开始从最高点掉头向西下降,故称“亢龙”。

“用九,群龙无首”;季秋九月,戌在西北方处《洛书》乾卦之内,戌为火库,“大火”入库,季秋戌月龙心(心宿二)随苍龙群星前面的角宿等几个星宿在西偏北方位隐退潜入于地面,故称“无首”。

《易·乾》爻辞中对“龙”的阐发其实讲的就是苍龙群星一年四时的运行情况。因为苍龙七宿的前身开始是蛇形,所以伏羲女娲都被传为人身蛇形。


女神时代的来临



伏羲以太阳周期的历法运算,测得一年只有360天,每年十个月,每个月36天。当男人们掌握了先进的方向技术,能够自由纵横于更广阔的天地之中,他们不断增长的见识、能力及贡献,会使他们燃起对更高社会地位的要求和改革落后习俗的勇气与决心,并且为之付诸以实际行动。人类进入了更先进、更具暴力特质的男权氏族社会。男权氏族社会时期,男人取得了氏族的领导权。

但是我们都知道一年的时间为365.2422天,如果以360天测算,一年差5.2422天,四十年就差出来200来天,都已经超过半年了,也就是说,一年360天开始,四十年后就已经是冬天烈日,夏天雨雪了。

根据伏羲的太阳历来指导百姓的生产生活,不到40年就出现了危机。历法不准,人们无法预测雨季,导致洪水频发。这时,绳子玩得更溜的女娲就出来补天了。”

女王登场

在伏羲氏之后经历了数个世代,女娲氏便取代伏羲氏成为了氏族联盟的首领,女娲重新计算了太阳历法为一年365天,与实际的回归年基本接近(误差0.2422天)于是,又重新确定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时间点。这就是所谓的“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

女性氏族开始登上皇位,称号亦有娲皇、灵娲、帝娲、风皇。然后又颁布了婚姻制度。因为婚姻是人类社会的基本伦理,所以汉代以来常描绘女娲伏羲执掌圆规和矩尺,象征婚姻规矩。女娲创造了笙簧。笙是将竹管插在葫芦内制成,即类似今日之葫芦丝。

男性皇权回归

但是一年365天,比实际的回归年少0.2422天,四年就接近少一天,四百年就少100天,八百年就会少200天,又会逐渐出现夏天可以滑冰,冬天需要避暑的诡异天象。

女娲之后三百多年,以苍龙七宿为历法的逐渐失效,于是龙族在九大部落的地位式微,以北方玄武第2宿牛宿作为星宿图腾的神农氏,发现了更好的星宿算法。炎帝成为了天下共主,然而以牛星宿的神农氏的算法只勉强撑了五百多年左右。八百年后,神农氏的牛星宿历法也将失效。而黄帝首次实现了阴阳合历,演八卦相重而成六十四卦。确定了一年十二个月,并精确了二十四节气。

当男性重掌核心科技之后,为了避免重蹈覆辙、便不断的打压女性的受教育权。古代宗法制度的确定,父权,夫权的确立。女性因之而由女神沦落为女奴,甚至沦落为神女即妓女。黄帝曾向之问道的素女一类的女神,成为男性发泄性欲的工具。

古人男女平等合作,在昆仑虚立木观察星象祭天,发现了“天道”。因天道而受到启发,始为山川百物命名,而有“地道”。

天地之德孕育万物,而人为万物之尊。以风姓为人类命名,对人的婚姻交配有了血缘上的限制,使人与兽有了严格的区分。这是人类早期的伦理道德,也就是“人道”。

由天道生地道,由天地之道而生人道,这便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天道观。天、地、人始于无名,成于有名。有名则天地开明,人乃文明。

当今时代,信息生产占据主导地位。在此领域之中,就其自然本性而言的女性、男性,都不再具有天生的优势。在超越两性差别之信息生产过程中,女性和男性开始分有真正平等竞争的机会。尽管由于历史的原因,这种真正平等竞争的机会,尚未完全由两性均分。不仅如此,超越两性差别之资讯的优势。女神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再复返;女奴的时代,正在逐渐消失;女人的时代,业已揭开历史帷幕。


女神时代的来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