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國青:復養必要條件是檢測管控病豬肉

一直都在關注豬場復養的內容,節選了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獸醫研究所研究員邵國青老師,在2020年1月6日“全國非洲豬瘟防疫和復養技術大講堂”上分享的《非洲豬瘟:復養瓶頸與未來模式》部分內容,內容來源於大講堂上的視頻文字轉述綜合。


在大講堂中,邵國青老師認為當前復養的瓶頸是檢測管控病豬肉,這是復養很重要也很必要的一個條件,而未來的養豬模式毫無疑問會走向現代化,甚至是現代化生態化。


邵國青老師綜合國內國外防控非洲豬瘟的經驗,得出三個重要觀點,這三個觀點是我們建立豬場防控策略或者控制技術的出發點。

觀點1:復養的瓶頸是檢測管控病豬肉

邵國青老師認為傳染源的控制就是對檢測的病豬肉的控制,它已經構成了國內外恢復飼養或者是大規模飼養的一個瓶頸問題!病豬肉的傳播在國際上面總是被認為第一重要的傳染源,全世界80%的原因都是因為病死豬肉的原因傳播導致的,只要我們把病豬肉的檢測、傳播做好了,我們就把國際上認為80%重要的原因就控制住了。

為什麼這麼說,邵國青研究員舉了3個實驗案例(強毒株、中毒株,哈獸研佳木斯毒株實驗),實驗結果表明病死豬會持續性排毒,尤其是中後期,危害有多嚴重?病豬每毫升血液所含的豬的半數致死量的病毒量是100萬以上,換句話說,每克組織它的半數致死量是10萬頭豬。

邵國青:復養必要條件是檢測管控病豬肉

圖1:復養的瓶頸是檢測管控病豬肉

觀點2:非洲豬瘟的接觸傳播

非洲豬瘟的一個特性是接觸傳播,什麼是接觸傳播?它就是呼吸道、消化道傳播嗎?不是!在臨床中發現非洲豬瘟的傳播有跳躍性,並不是直接接觸傳播,並不是相鄰的病豬就會先發病,就會先死亡;而且在臨床中發現,豬場一打針、一配種、一賣豬,它就會全群發生。為什麼會導致這三個現象?研究發現一個共同的原因-豬隻的粘膜受到破壞,後來進一步調研發現粘膜很好的豬,尤其是飼餵發酵微生物的豬,在發酵床上飼養的豬,它們具有天然的疫病抵抗力,不僅僅對非洲豬瘟、對於偽狂犬、藍耳病等病均可。

邵國青:復養必要條件是檢測管控病豬肉

圖2:非瘟的接觸傳播

粘膜在豬病防控中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現在很多人都在研究如何去進一步加強粘膜的作用,通過飼養方法、飼料營養等加強粘膜免疫,實際上是增強宿主抵抗力的一個辦法,但這個辦法在實踐過程中並沒有取得抗感染免疫的能力。在發酵微生物環境和發酵飼料方面,邵國青老師在18年對全國很多豬場的調研中得到了確證,他可以直接走到豬場裡面去,在第1天直接開車進去,沒有經過相當時期的隔離,豬非常健康。

所以粘膜免疫,包括將來非洲豬瘟的疫苗,或者是非洲豬瘟的防控技術裡面,如何通過粘膜免疫作為一個突破口,創造新的方法去防控非洲豬瘟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

邵國青:復養必要條件是檢測管控病豬肉

圖3:提高豬的特異性粘膜免疫


觀點3:生物安全+精準清除是可以成功的

生物安全+精準清除是2018年年底,我們國內的規模化豬場防控非洲豬瘟所得出的方法,經過19年進一步的實踐,生物安全+精準清除有了更多具體的方案和方式。

有些規模化的養豬集團,在19年年末生豬產量比19年年初增加20%~30%。有技術力量的大型規模化豬場,使用生物安全+精準清除的方法,通俗點即為“早、快、準、狠”,相對傳統傳染病防治的“早、快、嚴、小”產生了新變化,在技術管理和設施等上有了比較高的要求。

邵國青:復養必要條件是檢測管控病豬肉

圖4:生物安全加精準清除

非洲豬瘟快速傳播有很多原因,最重要的是養豬產業大而不強,邵國青老師認為非洲豬瘟在中國很短的時間內,就傳播到那麼大的面積,最重要的原因是豬場本身大而不強,我們養豬產業總體上面發展太快,我們的硬件、軟件、管理都跟不上規模化的快速發展。對於傳染病的防範,在意識上形成了生物安全可以打折扣的現象,而且更麻煩的是我們有的豬場,規模大到風險已經不可控,這是非常危險的。

邵國青:復養必要條件是檢測管控病豬肉

圖5:養豬產業大而不強

生物安全和規模兩個核心原則不容違犯

在理論上面,豬的規模化生產或者是豬的工業化養豬體系裡面有兩個核心原則,是不容違反的。

邵國青:復養必要條件是檢測管控病豬肉

圖6:生物安全和規模兩個核心原則不容違犯


生物安全優先

新在國外的豬場,生物安全是始終貫徹的,事實上,養豬技術的改變,一些核心的技術像全進全出、多點飼養、早期隔離斷奶等,全跟傳染病的防控有關係,傳染病的防控一直貫穿到整個養豬技術模式的改進,所以在歐美豬場的生物安全的方法上面,沒有任何的退讓。


豬場規模

在歐洲多幾百頭母豬的豬場。做強豬場,是中國一小部分規模化豬場經過失敗以後形成的一個深入人心的概念,邵國青老師曾調研一個豬場,老闆不管外面出現什麼情況,生物安全體系都做得很嚴密,在未做好的情況下,堅決不擴張,始終認為豬場要做好做強,才能穩定的發展。一個簡單化管理,中小規模、全封閉、現代化的養豬方式是我們做強企業,也是國外案例證明成功的一個典範,很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生物安全+精準清除的中國方法

非瘟發生後,國內的豬場有了兩個很重要的變化第一個是我們建設了一個真正的生物安全系統,有了烘乾中心,轉運站等整個設施。第二個是規模豬場都建立了自己的檢測系統,都可以用熒光定量PCR去檢測病原,實驗室體系的建立不僅對我們現在進行非瘟防控,精準清除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對於將來我們掌握瞭解豬場病原學,甚至將來在免疫程序上制定更好的措施。


建立複雜的高標準生物安全有無科學方法?

邵國青研究院歸結為16個字:建立體系+刻意訓練+重複監督+持續改進因為人是生物安全中第一重要的地位,刻意訓練必要用教練思維,保證所有員工的積極參與,最重要的是我們豬場場長需要具有教練思維,這會決定一個豬場的命運。


未來的養豬怎麼樣去飼養?

未來毫無疑問我們要指向現代化的養豬,甚至是現代化生態化的養豬,生物安全是可重複,管理簡單的一個正道,國內外幾十年都證明它是一個管用的方法,即便是將來我們有了高效的疫苗,生物安全仍然是一個主要依靠。

本文內容來源於全國非洲豬瘟防控和復養技術大講堂-邵國青研究員的講課,僅做學習分享,更多內容建議重複學習邵國青老師的講課,你會發現很多可值得反覆學習和討論的觀點。

哼哼會~與養豬人一起同學習,共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