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案例,当下的生意有多难做

最近,经常能看到一些围绕创业的讨论,生意不好做要不要继续;降薪了能不能辞职去创业;收入大幅缩水要不要换行。诸如此类的问题,归根结底都还是因为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而且还很难判断这种影响到底会持续多长时间。我留意了一下小区旁边的商业,短短一些时日,也着实有很明显的变化。


两个案例,当下的生意有多难做


小区对面有一片比较老旧的商铺,在去年年初的时候,就有消息说要拆迁,但后来据说是因为资金问题,就没拆。哪些店铺也就一直照常在营业,种类还挺多的,餐饮最多,也有小商店,还有理发店,做棉被的。墙上的拆字都还在,但生意也照常。到去年冬天的时候,有家小商店转让了,接受的是一个打馕的店,刚开始看着生意还可以。春节后因为疫情那一排店都没有营业,到3月份陆续开张,对面那片商铺又开始拆迁。房子建起来慢,但拆起来很快,三五天就拆了个干净。那算起来,那个打馕的店,估计也就做了三四个月生意吧,大概率是没怎么赚钱的,幸好打馕的成本还不算多高,没有挤压,也不需要什么先进的设备。

还有一个生意是卖烧饼的店铺,去年下半年在对面小区租了门面开了起来,就在社区菜店旁边。当时看到这个店新开张,就有点担心生意可能不会太好。老板卖的烧饼很普通,手推车上架一个炉子,就能做。在没租店面之前,这位老板有一段时间就是在菜店附近推车卖着。可他还特意租了个店铺,虽然面积不大,但成本肯定也会变高,不知道他要卖多少个烧饼才能赚回来房租。今年春节后,店就一直都没有再开张,后来没多久门口已经挂了转让的牌子,现在也还没有人接手。


两个案例,当下的生意有多难做


因为疫情的影响,很多个体户的生意都不那么好做。城市逐渐就全面正常复工了,旅行和餐饮也在慢慢恢复,但只要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还没有完全结束,那消费者的心里就总还有阴影在,会选择尽量留在房子里,减少外出活动。即便是疫情全部结束,因为经济下滑,很多人的收入会受到影响,从而间接影响到消费能力。很多国家开始在给普通老百姓发消费券,这其实就是要刺激消费需求,有消费才能拉动经济,才能带来收入,有了收入又能再次刺激消费,就有可能进入良性循环。

那在当下的经济环境,要不要创业,生意不好要不要坚持,要不要转行,说起来还真没有标准答案。我想,还是要看做什么生意,这个生意未来还有没有机会,自己能不能坚持到那个时候,有没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在经过等待后做到厚积薄发。无论如何,都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题,也需要为做出的选择承担风险,当然风险和机遇总是并存。就我自己而言,是一门心思想先好好上班,即便是降薪也先受着等这段时间过了再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