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电视台聚焦悟牛智能 千亩农场实现“无人种地”

播放

暂停

进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刷新

试试

近日,山东广播电视台农科频道播出《智慧农业在山东:无人农场》节目,聚焦青岛高新区科技企业青岛悟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车在农业场景的落地应用。千亩农场如何“无人种地”,来一睹为快!

“特殊工人”上岗 农场管理无人化

现在正是农忙时节,但平度市一处千亩农场却看不到劳作的农民,显得有些空旷。从高空俯瞰,只有几台缓缓行驶中的“特殊工人”格外亮眼。

“这几台无人驾驶车是农场最近投入使用的,除草、打药、摘果,全部都是无人作业。”尹本得是这个农场的负责人,他笑称,从雇佣工人到使用机器,他这个“农场主”当得越来越清闲。“别人都认为从事农业很累,但我很轻松,不需要风吹日晒雨淋,有事出来看一下,没事时只需要办公室的一台电脑就可以全盘掌握农场运行情况,这才是新农民!”

除了使管理更轻松,无人驾驶车还解决了更现实的问题。春季农作正当时,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尹本得难以找到工人。无人驾驶车的应用,不仅解决了疫情期间工人短缺的难题,消除人员聚集导致交叉感染的隐患,还为他缩减了大概六成人工费,成为保证农场春耕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

山东电视台聚焦悟牛智能 千亩农场实现“无人种地”


动动手指即可操控农作物生产标准化

没有工人,怎么具体管理农耕各个环节?智慧无人农场“设计师”—悟牛智能运营总监房克介绍,这处农场是一个无人化农场,坐在办公桌前就可通过云平台指挥无人车完成农场里70%以上的工作,也可以随时通过平台实时观测车辆位置和农作物生长情况,并拍摄视频和照片。

打开智慧农业云平台,记者看到有作业类型、作业计划、作业执行等不同作业模块,只需动动手指,就可以完成对无人驾驶车的指挥。目前,经过技术攻关和反复实地测试,悟牛智能已经研发出多种无人驾驶大中型设备,可进行打药、除草、采摘等农田全流程管理,实现无人驾驶技术在农业场景的落地应用。

“此处农场实行矮化密植,设计每亩生产苹果6000斤左右,按照去年两元多一斤的市场价格计算,一亩地可收入1万多元。不仅保证亩产,由于生产流程标准化,出产的苹果也是标准化流程化产品,保证了苹果的质量。”房克介绍,无人农场还有一个好处,所有的作业数据都可以存储到数据库,为产品追溯提供技术支持。

山东电视台聚焦悟牛智能 千亩农场实现“无人种地”


技术水平国内领先赋能农业智慧化

别看无人驾驶车个头不大,却大有乾坤。悟牛智能花了两年时间研制,目前已申请了2个发明专利和6个实用新型专利,无人驾驶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房克介绍,由于农田环境和道路环境不一样,没有什么标志物,车辆定位、路线识别是需要解决的难题。每台车辆都搭载了多种传感器,后期还将与青岛高新区另一家科技企业合作,搭载多光谱相机,更全面地采集果园数据。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初,中国内地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49亿,占总人口的17.9%,预计2050年前后,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一个大难题,无人农场正好缓解了这一难题。

“我们也在广西、浙江等地布局无人示范农场,不管身在青岛还是其他地方,都可以指挥机器人干活,一个人可以指挥数十个农场的机器人进行农事作业。”房克介绍,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深入发展,农业作为历史上最悠久的行业正在加速进入智慧农业时代,作为一家专业从事无人驾驶机器人研发、销售及服务的高科技企业,悟牛智能始终着眼于未来无人驾驶及无人作业应用场景的技术创新与产品落地应用,为全球提供领先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

大力推动科技创新 青岛高新区精准扶持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原本要在田间地头忙活的无人驾驶车也第一时间出现在医疗防控一线。据悉,悟牛智能员工在疫情期间紧急返青、昼夜奋战,根据防控需要紧急研发改装30台符合医疗机构需求的无人驾驶消毒机器人,无偿捐赠到疫情防控一线,是目前青岛唯一一家进入隔离区部署和调试设备的企业,极大程度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和更换防护用品次数,得到省、市相关领导和防疫一线工作人员的充分肯定。

为了大力推动科技创新,精准扶持区内高新技术企业,青岛高新区对悟牛智能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颁发“防疫抗疫突出科技贡献奖”,以“真金白银”为企业解难题;前往悟牛智能实地调研,给企业经营模式和融资方式想点子、出主意;深入了解企业需求,积极协助企业落实新办公场地选址等工作;搭建蓝贝“云路演”平台,引“金融之水”浇灌“产业之花”,实实在在为企业解忧纾困。

“青岛高新区将进一步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特色优势,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加快提升全市经济发展的‘引擎’功能,加快建设全市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高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奋力走出一条开放创新引领的高质量发展之路。”青岛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消息来源:科技创新部、党群工作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