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院院士解讀中國5G產業短板

工程院院士解讀中國5G產業短板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從芯片、終端、基站到網絡和應用等,5G產業鏈比較長,而芯片本身就是一個產業鏈”,鄔賀銓指出,“其中,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企業在5G基站、終端和其他網絡設備上處於領先位置”。

芯片自身的產業鏈,涵蓋了設計軟件、架構軟件、芯片設計、芯片代工線以及封裝測試等環節。鄔賀銓指出,儘管當前中國企業在芯片設計領域表現不錯,但用於芯片設計的EDA工具軟件卻受制於國外三大巨頭,分別是Synopsys和Cadence這兩家美國公司以及收購了Mentor的西門子。用於手機的芯片處理器設計,則需要ARM授權。ARM雖然是家日本公司,總部設在英國,但是兩個研發中心位於美國,因此受到了美國的制約。

在芯片設計和ARM授權上,“美國禁令給華為帶來的問題不大,華為的抗壓能力比較強”,鄔賀銓特別指出。華為之前取得的EDA工具和ARM授權都是高級版本,華為可以自己修改指令。事實上,華為在利用ARM上已經積累了很多經驗,甚至幫助過ARM改進設計,因此華為可以無障礙地使用ARM的V8;未來,華為可以在V8的基礎上,用華為自己的技術來進行升級。

在芯片代工線上,目前中芯國際代表了中國最高水平,但目前14nm技術尚待穩定,而5G需要5nm技術,因此面臨著嚴峻挑戰。這其中的困難在於,一方面代工線投資巨大,一條代工線需要高達幾百億美元的投資;另一方面即便投資到位,也可能受到瓦森納協議的限制,美國也絕不會把最先進的技術賣給中國企業。因此,“中國5G目前還無法依靠中芯國際,不得不選擇臺積電”,鄔賀銓坦言。儘管目前,臺積電表示並未受到美國禁令的影響,但“美國肯定是不甘心的”。

在終端領域,中國企業的短板在於芯片和操作系統。鄔賀銓指出,目前除了華為有自己的芯片以外,其他終端製造商使用的都是高通芯片,因此需要支付高額的專利費,這無疑是一個比較大的負擔;與此同時,終端離不開操作系統,而目前的操作系統只有安卓和IOS,IOS只供應蘋果手機,而安卓免費的只有很小一部分,主要的應用都需要授權。“眼下,安卓停止給華為授權,這對華為境外的用戶影響比較大,無法使用谷歌地圖等服務”。目前,華為雖然自研了操作系統,並考慮與安卓兼容,即能承載安卓系的APP,但還需要通過市場檢驗,因此未來表現有待觀察。“但無論如何,華為已經走在中國企業的前面”。

“芯片和終端的短板補齊,並不僅是舉國之力的問題,更需要一個能夠更好地激發自主創新的環境,從而讓企業能夠下決心投入,不僅要補短板還要強長板,提升競爭的話語權”,最後鄔賀銓特別強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