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堅定綠色低碳發展之路

成都堅定綠色低碳發展之路

在公園城市中感受著“錦水東流繞錦城”的詩意

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這是一個專為世界環境保護而設立的節日,旨在提高民眾對於現有環境問題的意識,並動員民眾參與到環保運動中,通過綠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體環境。昨日,我們迎來了第51個世界地球日,今年的宣傳主題為“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近年來,成都堅定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讓人們真切感受到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藍天變多了,2019年,成都收穫287個空氣質量優良天,首次消除了重汙染天氣;綠地變多了,天府綠道、公園溼地等正逐漸連點成線,人們在公園城市中感受著“錦水東流繞錦城”的詩意;踐行低碳的人們也變多了,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綠色出行,2019年,成都地鐵累計客運量14億乘次,日均客運量超過380萬乘次。

在踐行綠色低碳發展的路上,成都的腳步還在繼續。

成都明確

低碳城市之路

日前,為持續深化低碳城市試點,更好地發揮綠色低碳對高質量發展的引領作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促進作用、對環境汙染治理的協同作用,成都市節能減排及應對氣候變化工作領導小組印發了《成都市低碳城市建設2020年度計劃》(以下簡稱《計劃》)。《計劃》明確,要實施低碳城市建設“636”工程,以6個方面、36條措施,加快構建綠色低碳的產業、能源、城市、碳匯、消費和制度能力體系,強化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促進溫室氣體與汙染物協同治理、經濟社會低碳轉型與高質量發展緊密融合,努力讓綠色低碳成為城市最鮮明的特質和最持久的優勢。

《計劃》提出,要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發展壯大綠色經濟“九大產業”,積極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高標準建設國家資源循環利用基地。要構建綠色低碳能源體系,強化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強化節能目標管理,對能耗增長過快或節能目標滯後的區(市)縣進行預警調控;加快清潔能源設施建設,規劃新建兩座以上示範加氫站和1座以上綜合能源站。

在構建綠色低碳城市體系方面,成都將全面建設慢行交通系統,打通市域“斷頭路”20條,完善200公里中心城區自行車道,並積極推廣新能源汽車,2020年累計建成充電樁3萬個,新增200輛氫燃料公交車和物流車運營示範。在構建生態系統碳匯體系上,成都將實施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增綠增景”3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提升至40.2%,新啟動200個川西林盤保護修復。

同時,成都今年還將基本建立起生活垃圾分類相關法規和標準體系,使居民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60%以上,餐廚垃圾集中收運處置量達到1000噸/日,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以此推動綠色低碳消費體系的構建。此外,在構建綠色低碳制度能力體系方面,成都還將健全目標考核制度,確保全面完成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20.5%的“十三五”目標。

舉手之勞

為世界增添綠色

選擇公共交通出行、自覺節約能源、進行垃圾分類……生活中如此“舉手之勞”的低碳行為,便會給我們生活的世界增添一分綠。為激勵更多普通市民踐行綠色低碳理念,成都正在構建“碳惠天府”機制:通過搭建公眾、小微企業踐行綠色低碳行為的參與平臺,推動構建“人人關注、人人參與、人人共享”的城市綠色低碳生活圈。

具體而言,為了鼓勵更多人綠色出行,成都將強化“蓉e行”平臺非營運燃油車停駛申報功能,對非限行日內自願停駛行為實施積分獎勵;實施新能源車使用行為積分獎勵,探索差異化的激勵機制;深化公共交通領域低碳場景,鼓勵共享單車運營商、公交集團、地鐵公司完善用戶激勵措施,對活躍度排名高的用戶實施積分獎勵。

在其他消費場景中,成都將發佈餐飲、商超、A級旅遊景區、星級旅遊飯店、綠色旅遊飯店低碳評價標準,引導企業實施低碳改造和管理、鼓勵開展碳中和認證,構建間接低碳行為場景;同時,搭建“碳惠天府”公益性運營平臺,鼓勵個人將低碳行為在平臺上轉換為積分獎勵。

在全市上下的協力推動下,不久後,全市生產體系、生活方式、生態環境綠色低碳化程度將進一步提高,低碳城市建設將取得新的成效。將努力實現規模以上節能環保產業產值達到900億元,新經濟營收增長18%;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進一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較2015年下降20.5%,力爭清潔能源消費佔比達到65%;地鐵運營總里程達500公里以上,中心城區公共交通機動化出行分擔率進一步提升;居民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60%以上;全面完成省政府下達的空氣質量考核目標;新開工天府綠道800公里,森林蓄積量達3592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40.2%,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5%的目標。(記者 繆夢羽 攝影 胡大田)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文章來源:成都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