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一个梦想,两代人的奋斗

市区腾飞学府名苑小区一间公寓中,午后的阳光透过窗纱在一对翻看老照片的父子身上洒下斑驳。父亲孙贯三年过八旬,40年前成为全国农机行业表彰的先进个人,受到3位副总理亲切接见;儿子孙继周今年54岁,2018年成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

4月28日,在五一劳动节即将来临之际,记者走访了这对奋斗在希望的田野上的父子,聆听他们的“劳模故事”,了解朴实家风传递的坚韧与奉献、奋斗与希望。

朴实家训 渗透成家风

说起许昌特产,禹州粉条有着特殊的地位。盛田农业公司生产的紫薯粉条不仅爽口、好吃,而且于2019年代表全国食品大省河南走进北京故宫,参加全国百年老字号产品展,名扬海内外。

此外,2019年,盛田农业公司的粉条系列产品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在全国粉条制作领域属于唯一一家;通过美国PDA标准认证,取得进入美国市场的“通行证”。该公司成为深圳市制定粉条地方标准的参与单位之一,河南唯一。

提起这些成绩,盛田农业公司创始人孙继周一再表示:“能让红薯粉条做成大产业,是我的心愿,也是老爷子的愿望。我的成长,离不开家风的熏陶、父亲的影响。”

孙继周的父亲孙贯三,是20世纪80年代全国农机行业表彰的先进个人,曾作为先进代表参加1980年召开的全国农机管理工作会议,受到3位副总理的亲切接见。

“好好学习,好好工作。”这是孙贯三经常对儿子说的话。

今年85岁的孙贯三一生好学。1978年禹县(现禹州市)成为全省农业机械化试点县后,孙贯三先后担任禹县农业机械化管理办公室管理科科长、禹县农机局副局长。他一年有300天吃住在乡村,对拖拉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的掌握不亚于地道的“田把式”,特别是对禹州手工粉条制作技艺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

孙家与粉条颇有渊源。盛田农业公司的得名,源自孙贯三的爷爷开办的一家手工粉条作坊——盛田粉坊。

在父亲的影响下,孙继周将自己的心血挥洒在希望的田野上。2006年,他创办盛田农业公司后,瞄准红薯“三粉”产业链,全身心地投入农业劳动实践,刻苦钻研、勇于创新,使盛田农业公司成长为集红薯“三粉”生产、加工、包装、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生产服务化企业,产品主要有名、优、特、新等特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