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写作业时被暴吼的孩子,都在想学什么?

01

中国教育报微信、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周刊曾联合腾讯教育推出过一份“作业焦虑”的调查问卷。

数据显示,58%的家长每天辅导孩子做题,90.8%的家长辅导作业时跟孩子发过火,55%的家长辅导作业时打过孩子,73.4%的家长对陪写作业感到筋疲力尽。

因为辅导作业,9成的家长都冲孩子发过火,这是多么庞大的数据比例。有一句话说:“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这话可说得一点都没错。辅导作业这回事,已经变成了全民爸妈烦恼。也许有人会问了,平时看着斯斯文文的父母,为什么在辅导作业时变得那么暴躁?


那些写作业时被暴吼的孩子,都在想学什么?


心理学上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心理容量”。心理容量是指一个人能承受的心理压力范围,一旦负荷了,就会产生抵触心理或过激反应,往往表现在暴躁、发火等行为上。简单说,就是辅导作业这回事,对9成的家长来说已经超出了他们能承受的心理压力范畴。

那为什么一个人在面对工作的时候,不管项目多难搞、客户多难搞,加班时间多长都能坚持下来,却偏偏只“栽”在辅导孩子作业这事上了呢?

现在的家长普遍重视孩子的教育,而且处于十分理想化的状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们很正常的心理,但急于求成的心态,加上无法认清大人与孩子思维认知上的差距,使得他们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用力过猛。这种过猛的用力,很容易让家长产生焦虑和无力感。当焦虑无处发泄之时,只能找到一个“暴吼“这个看似简单又无害的出口。


那些写作业时被暴吼的孩子,都在想学什么?


根据美国爱荷华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一般孩子平均每天会收到432条负面评论,而孩子得到的正面评论每天却只有32条。也就是说,父母对孩子所说的话语中,只有6%~15%的话语是积极和鼓励性的话语,而大部分却是具有消极和讽刺意味的语言。


02

也许骂孩子一顿,把自己的怒气都发泄出来了,父母自己的心情也许会觉得轻松很多,但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又是什么样的状态呢?

首先,孩子心底会觉得很委屈。

“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你是不是傻?”“同样的题已经给你讲过无数遍了,为什么还错!简直是猪脑子!”其实是他们对作业不上心吗?是他们真的蠢吗?面对父母这样的暴脾气,“你刚刚讲的我没有很明白。”孩子的这句话就一直憋在心底,下次再面对父母的讲解时,即使听不懂也不敢提出来。这里的委屈就这么一直憋着。

长期以往,孩子的性格会变得比较封闭、敏感,甚至自卑。习惯什么事都习惯性地藏在心里,不愿说出来。

其次,容易自我怀疑。

一些孩子被父母一番吼叫后,会对他们说的话信以为真,并习惯性地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是我惹爸妈生气了。”“我真没用,我真笨!”于是,会更深地陷入自我怀疑,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错的。他们不止是在做作业这件事上受到打击,长期以往,会慢慢磨掉孩子做事的积极性,让他变得没有自主的想法。

那些写作业时被暴吼的孩子,都在想学什么?

再者,脾气容易变得暴躁。

一个家庭里,孩子受到父母什么样的教育,孩子长大后,很大可能会以同样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孩子。有这样一种说法,小时候被家暴的孩子长大后很容易会成为家庭里的施暴者。这就是原来家庭的影响,这种影响不是来自于要“报复”或者其它。社会心理学认为,人的攻击行为会从模仿和强化当中产生。因此在家暴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容易从家长身上学习到用暴力解决问题,往往会因此成为一个施暴者,将自己的经历往下传递。而语言暴力跟肉体上家暴都是一样的道理。


03

既然辅导作业暴吼孩子的行为这么普遍,而语言暴力的危害又这么大,家长应该如何处理辅导作业时出现的问题呢?

首先,辅导作业时可以就孩子的问题可以批评和指正,但不要上升到人身攻击性质的负面评价。比如说,一道家长讲了无数遍了题目,孩子依旧错,此时父母可以就这个问题来和孩子共同找出原因,“这道题我们一起做过很多遍了,究竟为什么还会做错呢?”然后对比原来的题目,找出原因。而不是指着孩子的脑袋,“这道题已经给你讲过无数遍了,还错!还能不能再笨一点!”


那些写作业时被暴吼的孩子,都在想学什么?


其次,批评语句的主语多用“我”开头,而不是“你”。比如说,孩子做作业时老是东张西望,你可以说“我希望你能专心致志半小时完成作业,然后我们可以休息十分钟。”而不是“你能不能把注意力放到作业本上,不要老是望来望去的。”

最后,多告诉孩子做什么,怎么样,而不是不要做什么。比如,辅导作业时,大人一走开,孩子就开小差在书本上涂鸦。与其跟孩子说“不许在课本上涂鸦,”不如说“等做完作业,我们再在画本上画。”

这样积极正向的表达方式,既能表达出父母一方对孩子的要求,又能减轻孩子被批评时的沉重心理负担,让他更能容易去接受并改正。鱼和熊掌兼得,何乐而不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