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儿园屡被投诉打人怎么办?“魔丸”显灵还是小题大做?

孩子在幼儿园屡被投诉打人怎么办?“魔丸”显灵还是小题大做?

在孩子上幼儿园以后,不少家长会频繁收到来自老师或其他家长关于孩子打人的投诉。

宝妈很不理解,我明明已经教育了他不能打人,怎么一点用都没有呢?

还有佛系的家长会认为,小孩之间的冲突非常正常,不用干涉,长大一些了这些问题自然就消失了。


孩子在幼儿园屡被投诉打人怎么办?“魔丸”显灵还是小题大做?

我们需要更深入的认识儿童的攻击行为。

打人,是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一种。在幼儿阶段,儿童的攻击行为是相当普遍的,有:推搡、脚踢、咬人、打人等肢体性攻击,有嘲笑、骂人等语言性攻击,有使用玩具的工具性攻击,还有排挤、孤立等关系性攻击。


攻击行为的根源

弗洛伊德认为攻击是人的本能,进化理论学家和社会生物学家们也都认为,攻击行为是动物战斗的本能,可以淘汰较弱动物以使得强壮个体的基因可以传递下去,攻击性也是人类固有的一部分。

社会学习理论则强调,有暴力因素的社会和环境条件会导致个体具体攻击性。例如,当涵涵推倒了轩轩,得到了想要的玩具,第二天,目睹了整个过程的豆豆和莉莉也争执了起来,她们先是吵架,后来豆豆就了手,之前她从来没有打过别的小朋友。

儿童有攻击的本能,也会通过社会习得攻击行为,儿童生长环境中的暴力因素和奖惩后果都会影响孩子的攻击性。

幼儿园是儿童进入的第一个“小丛林”,需要和同伴争夺有限的资源。进入幼儿园,没有了最信赖最有力的保护者在身边,儿童会有分离焦虑,缺少安全感,容易挫败,这样的状态下攻击性行为带来的好处会强化儿童的攻击行为。当然,儿童在这个阶段,同时也会学会如何避免冲突和控制攻击行为。

孩子在幼儿园屡被投诉打人怎么办?“魔丸”显灵还是小题大做?

内在对话帮助儿童更好的调整情绪和控制行为

3-6岁的儿童语言快速发展,已经开始自我对话。可不要小看儿童的自言自语,这正是自我对话的先兆。当孩子自己嘟囔说:“这个东西应该放哪里呢?……放这里吧……不,应该在这里……。”

儿童正在通过自言自语指导自己的思维和行动,内在对话得到发展的儿童在愤怒的时候更能有效控制自己的行为。所以家长不要随便打断孩子的自言自语,更不要嘲笑孩子自言自语,在给孩子答案和建议前,多问问孩子该怎么办,引导孩子自由思考和尝试。

合作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

儿童在合作活动中会发现,合作可以化解冲突,得到同伴的友谊和师长的支持,合作是比攻击更有利。多鼓励儿童参加合作性活动,多为儿童提供创造合作性活动的机会,有利于帮助儿童更好的发展社会适应能力。

帮助儿童了解自己的感受,引导儿童调整情绪和解决冲突

当儿童生气时,帮助儿童认知自己当下的感受和状态,告诉他们一些具体的事情可以改善这种情况。“我知道因为莉莉不给你玩具玩你很不开心,可是你打他,他会很痛。你可以告诉他你也很想玩那个玩具,问他能不能一起玩”。

还有一件事很重要,儿童的看护者不要忽略攻击行为。

当儿童出现攻击行为时,看护者应该进行干预,明确说明攻击会带来伤害,是不可接受的解决冲突的方法。忽略或纵容孩子的攻击行为,孩子的攻击性会被不断强化,频繁的冲突和暴力行为影响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