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容積率有3,為什麼我家住起來沒有隔壁4.0的舒服?

明明容積率有3,為什麼我家住起來沒有隔壁4.0的舒服?

預計閱讀時間:4分鐘

文 | 阿予

明明容積率有3,為什麼我家住起來沒有隔壁4.0的舒服?

對於購房者來說,要考慮的因素確實不少,容積率作為非常影響居住體驗的存在,自然也是重要的一環!

如果兩個小區其他條件一致,但容積率不同的話,購房者多數都會選擇容積率更低的那個小區。

因為對於容積率的瞭解,多數人都認為:“容積率越低,舒適度越高”,畢竟,有錢人住的別墅,容積率都是極低的。



那麼,事實當真如此嗎?

明明容積率有3,為什麼我家住起來沒有隔壁4.0的舒服?

明明容積率有3,為什麼我家住起來沒有隔壁4.0的舒服?

容積率即一個小區的地上總建築面積用地面積的比率。

一般而言,容積率越大,建築面積越多,戶數也會增多,搶佔小區公共資源的人也就越多,居住體驗會比較差。

但是容積率過低,小區人數較少,吸引到的

商業配套也比較少,生活氛圍就相對弱一些,分攤到個人頭上的物業費也會增多。

所以容積率在合適的比例最好,如今房地產市場流通的都是高層住宅,一般在19層以上,小區容積率的比率大概在2.4-4.5之間。

但實際上,容積率並非衡量居住體驗的唯一標準。

明明容積率有3,為什麼我家住起來沒有隔壁4.0的舒服?

明明容積率有3,為什麼我家住起來沒有隔壁4.0的舒服?

前不久,小探一個朋友就遇到了這麼一回事:他買的小區跟隔壁小區地段、交通還有學校配套其實都是一樣的,就隔了一條馬路的距離,算是旗鼓相當。

所以挑選的時候也沒有太費心思,只是因為自己比較喜歡運動,喜歡晨跑,所以選中了容積率更低一點的小區。

只是讓他沒想到的卻是,等到交房之後,他發現自己小區雖然容積率低,卻是

高低配的形式:

說是容積率為3,實際上別墅區的容積率低至1,寬敞舒適,而高層住宅的容積率高達4.5,小區裡連個跑道都沒有,建築密度特別的高

而隔壁看似容積率高的小區,小區綠化、景觀面積卻非常大,裡面跑道寬敞,綠化率高,還有籃球場跟游泳池,休息之餘在小區逛逛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可見,小區容積率有時候也做不了準,因為現今的新房市場上,最常見的產品形態是高層+別墅的組合狀態。

因為從產品形態上來說,高層、小高層、洋房、別墅的容積率是遞減的,但是售價卻是遞增的,也就是說,越低密,售價越高

對於開發商來說,“高低配”可以在保證容積率不變的前提下,實現貨值最大化,但這種“高低配”的現象,容易造成小區高層的局部容積率過高。


所以,買房的時候不能但看小區的容積率,還得注意是否為“高低配”的形式,在看沙盤的時候就得仔細注意小區的配套設施,免得交房後散步都得跑去附近公園!

明明容積率有3,為什麼我家住起來沒有隔壁4.0的舒服?

很多人認為:容積率越大,小區建築越密,居住體驗越差。但其實,這是把容積率建築密度混為一談,二者不是一個概念。

建築密度指在一定範圍內,建築物的基底面積總和與佔用地面積的比例(%)。比如一塊地為10000平方米,其中建築底層面積3000平方米,這塊用地的建築密度就是3000/10000=30% 。

在容積率相同的小區,建築密度越小,環境越開闊,反之亦然。

比如一塊地佔地面積1萬方,容積率為2,總建築面積是2萬㎡,開發商若只建兩幢25層的高層,兩梯四戶、且戶型建築面積均為100㎡,因為只有兩幢樓,所以建築密度是較低的。

若要建成建築面積400㎡的獨棟別墅,需要建50幢,建築密度則是比較高的。

所以,即便在容積率相同的小區裡,舒適度也可能天差地別

精彩內容,盡在【房小探】


分享到:


相關文章: